搜索到275篇“ 持续污染“的相关文章
京津冀地区2015~2020年臭氧持续污染事件特征、气象影响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15
2023年
基于京津冀地区2015~2020年臭氧小时浓度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潜在源贡献函数法、浓度权重轨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臭氧持续污染事件特征、气象影响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持续3d及以上的臭氧污染事件(OPE3)出现天数由2015年的24d上升到2020年的76d,占臭氧污染总天数的比例最高达到85%;OPE3天数的月变化特征与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高度一致,在5~9月的相关性达0.97;京津冀地区OPE3发生的天气形势主要为高温、低湿、异常南风、异常反气旋及明显下沉气流;以京津冀地区的典型代表城市北京为例,OPE3期间气团主要来自于北京以南地区(71.2%),以短距离传输为主,主要潜在源区是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北部、河南省东北部以及山东省北部,污染轨迹的贡献率约79.3%.
张莹许建敏汪瑶苏宝山吴燕星胡婷婷刘润
关键词:气象因素
持续污染下洛克沙胂在土柱中的迁移转化及其风险评估
2023年
由于禽畜粪便未做防渗的露天堆积,导致饲料添加剂洛克沙胂(ROX)进入环境从而诱发无机砷污染。本研究通过157 d的一维土柱模拟探究了ROX长期持续污染的前提下,垂向包气带上砷化合物形态和含量的时空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不同深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结果显示,在157 d的ROX持续污染模拟过程中,ROX降解速率很高,显著高于迁移速率,ROX的降解与吸附均发生在土壤浅层(0~10 cm)。ROX降解产物主要为As(Ⅴ)和As(Ⅲ),其中As(Ⅴ)含量明显高于As(Ⅲ)含量,砷化合物均主要聚集在0~40 cm深度,土壤中砷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土壤溶液中的含量,土壤对砷化合物的固定能力很强,砷化合物的迁移速度十分缓慢,157 d最大迁移深度为40 cm。由此可见,土壤一旦被砷污染,其长期危害难以消除。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深度显著不同,结合RDA与PERMANOVA分析证明深度和ROX含量是控制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得知,表层土壤中ROX持续污染会诱发较大的砷致癌风险。因此,建议全面执行我国禁止使用ROX的规定,在仍然允许使用ROX的国家和地区,要加强对禽畜废弃物的规范处理,避免长期在未防渗的地面上露天堆积。
杨学磊赵心怡刘雅慈
关键词:洛克沙胂持续污染无机砷微生物多样性
持续污染条件下的小微水体生态治理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城区内景观类型的小微水体数量众多,但多数因其面积小、流动性差等特点,自净能力弱,易受外源污染影响,水质及感官指标较差,易于爆发藻类,常为黑臭水体。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运用生态治理措施,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在外源污染持续汇入条件下的小微水体治理。仿自然生态系统以生物滤床循环系统辅以曝气、底泥改良等措施构建生境,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重构生物群落。经过6个月的运行,面对暴雨、雨污混流排口渗漏等不利环境因素,无名塘的仿自然生态系统相较于传统生态治理措施的对照组(泥孔塘),透明度提升逾45 cm,COD_(Mn),NH_(3)-N,TN,TP和Chl-a分别削减23%,82%,66%,61%和36%,水体整体感官度保持清澈见底状态,水质维持动态平衡,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其治理效果良好,该试点工程可为后续城区景观小微水体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陈奋飞马骏超李华斌成静盛晟周锋周隽逸
关键词:持续污染生物操纵
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及PM_(2.5)区域输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2016年11月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的动态演变规律,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11月7日—22日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结合CAMx-PSAT模型及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阶梯型”演变过程中的区域输送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①由于西安市特殊的盆地地形因素及独特的天气形势变化,导致本次“阶梯型”污染过程出现“谷-峰-峰-峰-谷”的时序变化特征,3个上升阶段的天气形势演变主要为“高压脊-内蒙古低压东移-鞍形场”;②“阶梯型”演变过程中,主要有3条PM_(2.5)输送通道:偏东北输送、偏北输送以及偏东输送,其中偏东北输送来自渭南、运城、洛阳、临汾、吕梁、晋中,约占输送总量的45%;偏北输送主要为本地积累及咸阳输送,约占总输送量的90%;偏东输送的主要城市为渭南、运城、洛阳及其他地区,输送占比最高上升至70%左右;③3个上升阶段污染物浓度峰值期间,二次无机盐(sulfate-nitrate-ammonium,SNA)分别占PM_(2.5)的50%、41%、52%,其中第三上升阶段中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最为强烈.研究表明,西安市“阶梯型”污染演变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加之天气形势变化引起的,“阶梯型”污染过程中的区域输送及化学组分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尉鹏李娟赵森靳文静胡荣明胡荣明曹军骥
Pb、Cd持续污染下玉米(Zea may)和蚕豆(Vicia faba)氮代谢的差异研究
氮(N)是植物必需且重要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繁衍及种质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对长期经历重金属持续污染背景下植物的氮代谢变化及适应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经历长期持续不同剂量铅(Pb)、镉(Cd)污染...
唐春东
关键词:持续污染玉米蚕豆氮代谢
云南省蒙自市2020年春季一次持续污染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分析造成蒙自市本次污染的原因。利用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数据、探空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4模式分析了此次过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输送路径。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生物质焚烧排放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是造成蒙自市此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另外,受静止锋(弱冷空气)影响,蒙自市逆温状态稳定、大气湍流作用微弱,不利于气流的垂直运动,不利于污染物在随风飘移过程中不断向四周扩展,加剧了污染物的累积,从而导致持续污染。因此,在外源传输影响无法控制前提下,建议下一步通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污染天气预判、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等手段做好内源防控。
刘启龙
关键词:污染过程
2015年青岛城阳一次持续污染过程中PM2.5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2015年12月1926日,青岛市城阳区出现持续污染过程,给群众生活和社会生产等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利用气象数据和污染数据分析了此次过程中城阳北和城阳南两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污染物PM2.5特征,使用偏相关分析、后向轨迹模式及潜在源区分析方法探讨了PM2.5来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两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每日06时至07时和17时至19时前后浓度最低。2)单次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敏感。不同站点的PM2.5浓度与各类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强弱也不同,但与空气湿度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3)本次污染过程的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4类轨迹起始方向为西北向,途经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并在山东中部和山东半岛中部汇合。轨迹污染特征分析表明,途径山东北部、山东中部、黄海等地的轨迹污染物输送量最小,其他轨迹的污染物输送量相差不大。4)污染物潜在源区分析中,PSCF和PCWT分析结果差别不明显,此次过程最主要的潜在源区为山东中部地区和城阳周边的西北、东南区域,潜在源区贡献最大的地区与聚类后的路径汇合区域较为吻合。
李博杨凡李秀镇汪中虎谭俊龄
关键词:PM2.5污染特征
Pb、Cd持续污染第十八代的蚕豆(Vicia faba L.)和玉米(Zea mays L.)资源配置对策
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变化及资源配置策略,是识别植物能否适应重金属污染污染胁迫下进化发展的关键。长期持续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适应和进化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取持续污染条件下第18代三个品种的蚕豆和三个品种...
王丽艳
关键词:蚕豆玉米生物量热值
文献传递
成都冬季一次持续污染过程气象成因及气溶胶垂直结构和演变特征被引量:18
2020年
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和环境监测站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2017年12月中下旬,成都市一次本地积累和沙尘输送影响的持续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来源、天气系统和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及演变.结果表明:①此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根据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种类,分为本地污染累积、北方沙尘输送和混合影响3个阶段.②本地污染积累阶段,消光系数垂直分布不均匀,受湿度、太阳辐照与逆温层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垂直结构变化较大.消光系数最大值多出现在250 m附近,此阶段退偏比数值很小.③沙尘影响阶段,消光系数较前期明显下降,高值区位于250 m及2 km处.退偏比显示沙尘粒子于29日午后开始逐渐抵达成都市2 km高空,并于夜间达到峰值.退偏比相较本地污染累积阶段明显增大,各时段退偏比结构类似,近地面数值略低于高空.④混合影响阶段,消光系数强度小幅回升,退偏比显示有部分沙尘粒子漂浮在1~2 km高度上.
宋明昊张小玲袁亮康平
关键词:气溶胶污染消光系数
2016年冬季河南三次持续污染过程的环流及关键气象要素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d,严重污染自北向南发展到全省。为了今后对持续污染天气的预报有所参考,对3次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演变及高空地面形势进行详尽分析,总结具有预报意义的天气学特征:当昼夜温差下降到4~6℃、温度露点差下降到0~5℃、风力约为2m·s^-1、气压变幅<5hPa时,可能会产生严重污染天气;污染期间,500hPa高度正距平达5 dagpm以上,海平面为负距平或与常年同期相当,逐日高空环流显示,河南境内多短波槽活动或长期受偏西到西南气流影响,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或鞍型场,气压梯度小,风力弱,当高低空在此形势配置下时,均有利污染天气的出现或加重;当925hPa与1000hPa的风切<1.5 m·s^-1,近地层湍流扩散弱,大气维持静稳状态,有利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L波段探空显示,当200 m以下有逆温,100 m以下风速<3 m·s^-1,贴地层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有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污染持续期间若出现小雨量级降水时,污染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彻底清除;当高空转为较强西北气流或地面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即气压梯度显著增加、风力明显加大,污染天气将彻底结束。
谷秀杰冯丽莎田力董贞花王友贺
关键词:持续污染

相关作者

朱彬
作品数:292被引量:3,109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南京北郊 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臭氧 PM2.5
王自发
作品数:323被引量:2,85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气溶胶 PM2.5 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
苏继峰
作品数:9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4857部队
研究主题:秸秆焚烧 持续污染 气溶胶 水溶性无机离子 沙尘污染
王繁强
作品数:59被引量:418H指数:13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CALPUFF 降水 SO2 大气污染
蔡新玲
作品数:66被引量:621H指数:15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 降水 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