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7篇“ 拔除术后“的相关文章
阻生牙拔除术后椎前间隙感染1例
2024年
椎前间隙位于咽后壁和椎体之间,上至鼻咽、下通胸腔、左右横贯,感染至此可迅速扩散。拔牙术后感染是牙拔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拔牙术后椎前间隙感染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阻生牙拔除术后椎前间隙感染病例,患者为21岁女性,局部麻醉下拔除28、38,术后第7天自觉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提示颌面颈部及上纵隔感染,经广泛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顺利出院。本病例强调了拔牙术后椎前间隙感染的潜在生命安全威胁,旨在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叶立曹钰彬曾维罗强刘磊潘剑
关键词:阻生牙拔除术咽后壁切开引流纵隔感染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辅助药物应用的疗效观察
2024年
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术后辅助药物,分析其疗效。方法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90例(2018.1-2020.1),分组:随机,3组分别予萘普生钠+磷酸可待因(观察1组)、洛索洛芬(观察2组)、布洛芬(对照组)辅助,对照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疼痛度(VAS评分),术后1d(P>0.05),术后3、4d,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P<0.05),7d总分,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P<0.05);面部肿胀度,术前(P>0.05),术后2d,观察1组<对照组<观察2组(P<0.05),术后7d(P>0.05);张口受限度,术前(P>0.05),术后2d,对照组<观察2组<观察1组(P<0.05),术后7d(P>0.05);所纳入病例均获得良好恢复,未见干槽症。其中,对照组轻度恶心3例,观察1组1例,经自行缓解,其他组别未见。结论 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辅助萘普生钠+磷酸可待因,可减轻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疗效卓越,推广意义深远。
王广奎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药物疗效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药物治疗期间应用持续性冷敷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冷敷联合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下颌阻生智齿拔出术后肿胀、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以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持续性冷敷。比较两组术后肿胀、疼痛情况、张口受限程度、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 h、24 h,观察组面部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张口受限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oSSe)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5.22%(P<0.05)。结论:持续性冷敷联合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胀,减轻疼痛感,改善张口受限程度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张燕魏士刚刘纪雷谢志文竹永仲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术后肿胀
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究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使用时间7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使用时间4 d)。比较两组术后7、14、21 d的疼痛及胃肠道症状、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4、21 d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均低于术后7 d,术后21 d低于术后14 d(P<0.05)。观察组术后7、14、21 d的NR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症状、肠道症状、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手术部位感染。两组的肿胀、发热、张口困难、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采用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张宏波王元银
关键词:抗生素益生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下颌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自然转归及对邻近第二磨牙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IM3Ms)拔除术后的自然转归及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s,M2Ms)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第三磨牙骨埋伏阻生的患者34例(51颗IM3Ms),使用超声骨刀、气动涡轮手机拔除患牙,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及M2Ms远中骨缺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M2Ms远中骨缺损深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M2Ms远中骨高度未见明显缺损,但拔除IM3Ms时,由于去骨拔牙等操作产生骨缺损。术后6个月,骨高度虽有所恢复,骨缺损率减少,但未达到术前水平。IM3Ms埋伏阻生深度是恢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诊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感较重,术后1周缓解,但仍存在轻度开口受限及面部肿胀。拔除IM3Ms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工作、睡眠影响较小。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远中骨高度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术前水平。拔牙手术中需采取更加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减少对邻近牙和骨组织的影响。同时,拔除IM3Ms后应给予镇痛药物,加强卫生宣教,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杨清然徐光宙
关键词: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牙拔除术自然转归
壳聚糖海绵填充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壳聚糖海绵填充对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97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十字形分牙法拔牙,对照组不放置任何填充物,研究组于拔牙窝置入壳聚糖海绵填充。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张口受限程度,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侧口角到耳屏最下点的体表距离差值、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张口受限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壳聚糖海绵填充可改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可降低拔牙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陈炼余京泓曾梦琴杨丁
关键词:并发症
基于影像学下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评估智齿拔除术后神经损伤风险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数字医学的发展,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诸多研究者已逐步将其应用在下颌阻生智齿(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的拔除术中,并将术前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等与DL结合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决策。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损伤是IMTM拔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L有望协同影像学检查为医生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神经损伤风险评估意见,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对现阶段DL在IMTM拔除术的术前影像识别、术前辅助诊断与评估及神经损伤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DL在IMTM拔除术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黄佳奇李昂寇一凡阿亚古斯·赛力克陈丽丹张雪明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牙拔除术全景片锥形束CT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患者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常常会出现疼痛,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关专家建议对拔牙后疼痛进行系统性管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综述旨在介绍疼痛的机制、类型及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干预措施等,以期为临床中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疼痛的方法管理提供指导。
周施政邹海啸
关键词:疼痛第三磨牙
布洛芬超前镇痛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2024年
目的评价布洛芬超前镇痛对国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82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于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两组患者于术后3 d内均按计划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数字评定量表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30 min、4 h、6 h、8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82例患者均符合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2.0(1.0,4.0)、2.0(1.0,4.0)、2.0(1.0,4.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0,5.0)、5.0(2.5,6.0)、5.00(2.0,6.0)分](Z=-3.73,P<0.001;Z=-3.38,P<0.001;Z=-2.11,P=0.03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24 h、48 h和72 h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8%(11/41)和56.1%(23/41)的患者于术后4~6 d额外服用镇痛药,布洛芬组患者术后额外用药量[0.0(0.0,1.0)粒]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3.0)粒](Z=-2.81,P=0.005)。结论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并在术后连续用药3 d的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总量。综合考量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荐布洛芬作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一线药物,提升患者诊疗的舒适性是切实可行的。
魏雪竺郜康张婧赵彬刘之光吴瑞卿欧明明张琪李威程茜谢亦林张天翼李雅杰王昊王左敏张伟周建
关键词:镇痛疼痛超前镇痛疼痛管理布洛芬拔牙
CGF联合GBR技术在前牙区牙拔除术后位点保存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4年
探讨与分析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在前牙区牙拔除术后位点保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下颌后牙拔除后拟种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联合组使用CGF膜联合GBR术治疗,常规组使用胶原膜联合GBR术治疗,记录联合组与常规组的预后疗效。结果 联合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的唇侧与腭侧牙槽骨与术前1d相比提高很多(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的唇侧牙槽骨高度、腭侧牙槽骨高度与常规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牙槽骨密度与常规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唇侧、腭侧牙槽骨骨密度与常规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美学满意度为100.00%,常规组为88.33%,联合组与常规组相比提高许多(P<0.05)。结论 CGF联合GBR技术在前牙区牙拔除术后位点保存中的应用能提高唇侧与腭侧牙槽骨高度,提高牙槽骨密度,在美学区域种植修复中显得尤为重要。
米尔阿迪力·阿不都卡地尔
关键词:位点保存

相关作者

李学斌
作品数:343被引量:1,52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起搏器 射频消融 心电图
夏登胜
作品数:65被引量:13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硝酸盐 小型猪 亚硝酸盐 唾液 腮腺
李春洁
作品数:171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口腔癌 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下颌骨
戈旌
作品数:26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MEAW 疾病 口腔 磨牙
张瑶
作品数:11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临床疗效观察 楔状缺损 并发症 拔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