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7篇“ 截肢者“的相关文章
一种下肢截肢的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肢截肢的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FMG‑IMU信号采集系统,基于FMG‑IMU信号采集系统实时获取截肢的初始行走数据;对初始行走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目标行走数据;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目标...
杜妍辰杨良栋李沅桦
单侧股骨截肢不同步速下终止步态特征及策略研究
研究目的:单侧股骨截肢的生理缺陷会对行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假肢的出现可以恢复患双下肢行走功能,但依然面临步速慢、步态稳定性和对称性差等问题。在步态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失衡发生在步行状态转换的过程,例如步态终止时期。步...
张秋欣霍洪峰梁心旺
关键词:步速
一种为截肢反馈假肢肘关节运动的多通道振动刺激系统
一种为截肢反馈假肢肘关节运动的多通道振动刺激系统,包括:主控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振动刺激模块、振动电极阵列模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巧便携、多功能的振动刺激‑控制系统。在截肢进行康复训练和假肢适配时,通过提供缺失肢体的...
王星左玉凤吴光飞侯文生陈琳
截肢如何实现他们的目标
2023年
残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假肢的人也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是来自八岁的米娅·斯图尔特和家人的发言,他们刚刚在墨尔本闻名世界的流动义诊中度过了四天。
游余(选译)
关键词:斯图尔特截肢者
运动处方对截肢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年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运动处方是否可以显著提升截肢生活质量和运动表现。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和OVID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发现,截肢实施为其定制的运动处方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信心增强,疼痛程度降低,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均显著提升,双侧腿部及髋、膝关节肌力显著增强,灵活性以及柔韧性均有所改善,2分钟步行距离有效增加。因此,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可显著提升截肢生活质量并改善其运动表现。
穆亮臧万里吴进龙汪宇峰
关键词:运动处方截肢者生活质量
股骨截肢穿戴假肢后终止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研究目的:股骨截肢因其生理缺陷导致行走能力受限,假肢的出现替代了双腿双脚,使截肢逐渐恢复行走功能。然而,穿戴假肢后仍存在行走步速慢、步态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还常出现健侧肢体的疼痛,这可能与截肢长期的代偿活动造成下...
张秋欣霍洪峰
关键词:假肢生物力学
基于便携式步态测试仪的不同接受腔单侧大腿截肢行走特点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穿戴坐骨包容接受腔与四边形接受腔大腿假肢的单侧大腿截肢在日常生活中行走时的步态差异,为临床制定大腿假肢使用处方提供指导。方法选取7位大腿截肢作为试验组,为患分别适配四边形和坐骨包容接受腔大腿假肢。同时选取7位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相匹配的健康受试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以舒适的步速在室外平路上行走240 m,应用便携式步态测试仪(intelligent device for energy expenditure and activity,IDEEA)采集步态数据,包括7个时空参数和4个加速度参数,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3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比患穿戴两种假肢与健康受试之间、患分别穿戴同种假肢时患侧与健侧之间、患穿戴两种假肢时患侧之间、健侧之间的参数差异。结果与健康受试相比,患分别穿戴两种假肢行走时,两种假肢健侧和患侧的站立时间和步态周期增大(P<0.05),步速、步频、跨步长减小(P<0.05);两种假肢患侧的摆动时间延长(P<0.05),地面冲击和足落地控制减小(P<0.05);四边形接受腔假肢双侧和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健侧的单步时间延长(P<0.05)。四边形接受腔假肢患侧摆动时间长于健侧(P=0.03);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患侧摆动时间长于健侧(P=0.02),地面冲击小于健侧(P=0.04)。四边形接受腔假肢患侧的步态周期长于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P=0.01);四边形接受腔假肢健侧的步态周期长于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P=0.03)。结论患穿戴两种假肢在室外行走时,步行速度均明显慢于健康受试;患步行过程中健侧均有代偿;患穿戴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行走时的速度快于穿戴四边形接受腔假肢时的速度;患穿戴坐骨包容接受腔假肢行走时假肢侧在支撑期的稳定性比穿四边形接受腔假肢更好。
李松靳飞张宽闫松华
关键词:假肢步态分析
前臂截肢残肢运动时大脑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变化特征
2023年
目的:通过脑电技术探讨前臂截肢对人体大脑功能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脑电系统采集右侧前臂截肢(9例,截肢年限均为6年以上)和正常健康人(15例)进行左右上肢直臂屈伸运动任务时的脑电信号。分析与运动相关的μ波(8—12Hz)的脑电信号的ERD/ERS变化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截肢组受试健侧肢运动过程中除了大脑右半球额区F4通道μ波的ERD现象程度显著降低(P<0.05)外,其它脑区的通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截肢组受试残肢运动时,μ波ERD程度在对侧额区F3、中央区C3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而在双侧枕区(O1、O2)表现为ERD显著升高(P<0.01)。结论:截肢组受试健侧肢运动时μ波变化与正常组相似,而截肢组受试残肢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特异性大脑对侧半球额区、中央区及双侧枕区μ波事件相关去同步化现象。
郭峰郝莹黄垚
关键词:脑电信号
截肢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及预测因素的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截肢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及预测因素,为截肢护理及早期康复提供证据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Embase、Ovid、Medline、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1月1日-2022年4月5日发表的截肢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及预测因素相关文献,对文章类型、样本量、截肢原因、截肢部位、并发症、影响因素、预测因素、处理建议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其中英文16篇,中文3篇,均为定量研究。文献质量评分≥7分,均为好或优秀水平。文献类型以回顾性研究为主(n=15),研究内容主要为下肢截肢截肢原因主要为周围血管疾病及糖尿病(n=11)。伤口感染、贫血、幻肢痛、心理问题是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发症、二次手术、死亡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术前合并症、截肢水平、麻醉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截肢术后急性期护理重点是伤口愈合、疼痛控制、近端身体运动和情感支持,尤其是截肢术后心理问题突出,需要及早进行心理疾病筛查及精神支持。截肢术后需由多学科、多团队协调护理,实现患身体、心理双治愈,促进其尽早康复。
林梦张亚清张亚清杨帆苏锋华李斯俭
关键词:截肢者并发症
面向截肢运动感觉功能重建的信息获取和反馈方法研究
运动和感觉功能是人的基本功能。外伤、疾病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肢体残疾,使患丧失了基本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为肢体残疾人提供先进的多功能假肢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需求。近年来,生机电融合的人机交互技术有效提高了...
王迎英
关键词:人机交互截肢者经皮神经电刺激

相关作者

曹学军
作品数:43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假肢 截肢者 截肢 矫形器 康复
蔡丽飞
作品数:29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假肢 截肢 截肢者 能量消耗 髋部
曹学军
作品数:46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假肢 训练器 截肢 截肢者 水疗
崔寿昌
作品数:75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截肢 康复 假肢 残肢 矫形器
王安庆
作品数:144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康复 康复治疗 膝关节 创伤后膝关节僵直 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