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05篇“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文章
-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Gα蛋白及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 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患者血小板G蛋白信号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CITP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92例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10ml,检测对象G蛋白偶联的跨膜受体,包括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P2Y12,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AR),血栓烷A2受体(thromboxane A2 receptor,TXA2.R),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4,同时检测血小板Gct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P2Y1、P2Y12、α2A-AR、TXA2-R、PAR-1、PAR-4及血小板Ga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Y1、P2Y12、α2A-AR、TXA2-R、PAR-1、PAR-4及血小板Gα蛋白的表达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CITP患者可检出血小板Gd蛋白及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高表达,且上述信号分子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提示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CITP的免疫病理机制。
- 张泽文林文杰陈江声刘峰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G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
- 背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表现为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同时影响成人及儿童,不到20%的儿童患者可能转变为慢性。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
- Joyce Tumaini Massaro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疗效
- 升板止血汤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升板止血汤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断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于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肽素口服,观察组给予升板止血汤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参考《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比较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PLT、PCT水平升高,MPV水平降低,血清TNF-α、IL-17水平下降,TGF-β1水平升高,外周血Th1/Th2,Th17/Treg比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强的松服用剂量以及最小维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板止血汤可以提升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 李欣红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发斑氨肽素
-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寻求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5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16~65岁,治疗时间为6个月,记录中医临床体征,并分析总结,从中医角度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诸症开始好转,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理论,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李鸿杨文华
- 关键词: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临床疗效
- 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CITP患者31例服用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记录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判定西医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8.06%。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51.6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通阳汤加减治疗CITP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血小板计数。
- 朱会兰戴林枫许勇钢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
- 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举隅被引量:5
- 2013年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本,血溢脉外,瘀阻络脉为标,治宜益气温阳,兼以温通血脉,以太子益血温阳汤治疗,疗效显著。
- 俄静夏小军杨楠
- 关键词:益气温阳法名医经验
-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microRNA-146a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 研究microRNA-146a(miR-146a)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8例慢性ITP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PBMC中miR-146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2、IL-lβ和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电转染技术将miR-146a前体(mimics)/抑制体(inhibitor)转染至ITP患者PBMC中,CCK-8法检测其对血小板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ITP患者PBMC的miR-146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且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与患者血浆TNF-α、IL-2和IFN-γ浓度呈负相关.转染miR-146a前体至ITP患者PBMC可抑制血小板诱导的IL-2合成以及PBMC增殖,转染miR-146a抑制体则可以促进IL-2的合成以及PBMC的增殖.结论 miR-146a参与了慢性ITP的发病机制,调控IL-2的表达,并介导了ITP患者PBMC的增殖,是慢性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 韩志君胡志德邓安梅孙懿刘晶波黄元兰严子禾仲人前
- 关键词: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
-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远期疗效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的远期疗效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脾动脉进行栓塞,栓塞面积为60%~80%,并于术后定时复查血常规,观察其远期疗效(1~3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脾区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给予药物后缓解。追踪1年,有效率达87.5%,追踪2年,有效率达64.0%,追踪3年,有效率达46.2%。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远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陈宫玉吴峰周五铁
-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远期疗效
- 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膜性肾病1例报告
- 2011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男,13岁,因间断肉眼血尿7月余入院。患儿于7个月前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腹泻、呕吐,并出现双眼睑周围点状红色出血点,次日患儿出现肉眼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查尿常规提示蛋白+++,潜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8.16×10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21.8×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巨核细胞不减少。
- 赵倩陈植孟繁英
- 关键词: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膜性肾病骨髓细胞学检查继发儿童肉眼血尿
- 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偱证治疗
-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口服高剂量地塞米松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来反映二者的优越性。方法依据循证临床实践方法,按照: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检索相关研究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的路径来研究。结果于...
- 张玲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