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5篇“ 意识形态批判“的相关文章
- 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 2024年
- 马赫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哲学”学说,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引发了第一次民主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内部的意识形态混乱、革命队伍涣散。为统一革命队伍的思想意志,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重新纳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列宁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揭露了马赫主义的哲学与政治实质及其危害,对马赫主义作了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批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俄国革命实际,重构了科学的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体系,清除了反动意识形态对革命者的侵害,统一了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意志,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无产阶级十月革命的胜利积蓄了力量。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对当前中国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复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必须绷紧政治意识形态这根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科学辨别各类错误意识形态,消除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干扰。
- 叶林
- 关键词: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政治意识形态
-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 2024年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历了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意识形态理论的虚幻性,建构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批判的理论范式,揭示了意识形态本质及根源。在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抽象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拜物教”意识形态所呈现的物对人的规训以及社会关系的物化现象,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 骆奎
-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与现实世界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意识形态往往被人们视作一个具有模糊性和含混性的概念。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众多文本中,时常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当马克思将其理论对手称为“意识形态家”的时候,马克思是在否定和消极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
- 陈洁彤
- 关键词:意识形态颠倒社会革命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 当前,意识形态的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家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在马克思意识形态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威胁与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就要从实践和理论上双管齐下。有关意识形态的内容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不胜枚举...
- 李京彦
-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
- 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资本逻辑是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基础,其在现代性场域中演变为更具诡辩色彩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着眼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范畴,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线,把人的现代化置于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人的逻辑克服资本的逻辑,实现对西方现代化及其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性超越,开启了新时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 王浩斌杨思齐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资本逻辑意识形态批判
- 意识“二律背反”与双重批判——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进路与现实指向
- 2024年
- 针对以往哲学家对于观念世界的迷思,马克思力图理清社会历史视野下意识与存在之间的纠缠,在对观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批判中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世界观。这一过程展现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进路,即通过审视意识“二律背反”的复杂性根源,在还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对现实社会的省思中祛除意识形态“疑云”,由此探索改造世界的实践路径。立足对意识形态的辩证审视,马克思得以廓除“观念世界”的思想迷障,在批判语境中建构起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奠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
- 杨振家
-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二律背反唯物史观
- 人工智能的算法权力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 2024年
- 一、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权力及其意识形态批判人工智能算法在逻辑上是一种技术权力,是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构建数学模型的运行逻辑和运行过程。算法所展示的人与世界的具身关系本质上是放大或者缩小的逻辑结构,正是算法导致人与世界的格式塔结构改变了,人从此沉浸在算法所主导的世界中,算法构成人与世界结构的一种共生性存在形式。人工智能算法作为技术权力,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
- 邓伯军
- 关键词:机器语言人工智能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意识形态批判运行逻辑
- 图像资本的视觉叙事及其意识形态批判被引量:1
- 2024年
- 在现代消费社会,随着表意图谱在视觉经验处的集结,图像借助视觉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占领,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受制于图像逻辑的规制,图像就此完成其资本身份的社会性建构。在本质上讲,图像资本不是图像本身,而是一种以图像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像资本通过制造“假象”意识形态,激活人们的伪欲望结构,为资本的剩余价值增殖提供源源不断的伪消费驱动。图像资本通过将影像编织成被隔离的“景观”意识形态世界,进而把资本意识形态统治纳入到无意识控制之中。图像资本通过对非实在的象征性的结构化“符号”意识形态的控制,来完成隶属于资本的能指意识形态的再生产过程。图像资本开启了意识形态直接物化的大门,建构了比现实还真实的超真实“场境”意识形态,使受众自愿地投入到资本意识形态的逻辑框架之中。从“假象”到“景观”、到“符号”再到“场境”,验证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对于图像资本意识形态依然具有持续的解释力。
- 邓伯军
- 关键词: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 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批判
- 2024年
- 因受到特定的阶级意志、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利用人们在数字技术中所获得的自由、共享、便捷等情感体验,在数字化生产中制造劳动解放幻象。他们试图塑造技术主义观念以增进数字劳动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同时使后者在无意识中遭受数字资本的剥削与奴役。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实质在于为数字资本加剧对数字劳动者更加深入、广泛的剥削开辟道路,进而强化资本对劳动全方位的统治权力,也进一步激化了私有化与更充分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唯有准确识别和科学把握数字技术资本主义应用的意识形态表现、实质、危害等基础性问题,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虚假性,并最终落脚于现实的生产关系批判,才能明确数字时代人类意识形态的重塑进路。
- 徐昕
- 关键词:数字技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共产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媒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要义
- 2024年
- 文化研究与传媒研究的汇合引发了新的社会批判理论维度,意识形态构成了其内在的核心要义与结构主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传媒研究框架中,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及美国新媒体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思潮都十分鲜明地强调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本质。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为技术基础的新兴传媒为现当代文化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新诉求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课题。文化意识形态的辩证法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饶宝美张乾元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传媒研究
相关作者
- 彭冰冰

- 作品数:56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
- 研究主题: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 红船精神 方法论 内在逻辑
- 汪行福

- 作品数:137被引量:7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哈贝马斯 黑格尔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 李世涛

- 作品数:98被引量:22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詹姆逊 访谈录 马克思主义 美学 文艺理论
- 周宏

- 作品数:83被引量:3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恩格斯 无产阶级
- 姚大志

- 作品数:201被引量:1,13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正义 政治哲学 罗尔斯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