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篇“ 悬泉汉简“的相关文章
汉简(壹)》札记二则
2024年
汉简Ⅰ90DXT0116S∶5释文存在可以校改及补释部分,其释文中“出卅五人”可改释为“士卅五人”,并可补释“以食骑”三字;结合书法笔迹及文书内容的关联性,可将Ⅰ90DXT0116②∶148与Ⅰ90DXT0116②∶150可缀合编联为同一份册书。
吉强
关键词:悬泉汉简
汉简所见传食研究
2024年
置是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西段设置的一处集官方接待、政令传达、邮书传递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即传置。从置遗址出土的相关饮食类文物和汉简记载,可知驿置为往来人员提供传食服务,所提供的传食种类主要有粮食、肉食、酱食、蔬菜、水果、酒饮和甜食等,可谓品种丰富。通过研究可知,传食者的身份有四类:外客、公职外出办差人员、奴隶和刑徒以及违规接待人员。置传食种类以及传食者相关活动、服务,既是对农耕经济在河西走廊充分发展的鲜活反映,也是对河西走廊东西文化交流盛况的见证。
李丽琼
关键词:悬泉汉简文化交流
汉简所见河西地区蔬果种植
2024年
置遗址和出土简牍类文献是20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出土简牍中有关记载蔬果的内容以及实物标本较为少见,真实反映了汉代河西地区关于蔬果种植以及居民、戍边吏卒的饮食结构,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侧面。
李丽琼
关键词:悬泉汉简蔬果饮食
2019—2023年敦煌汉简研究综述
2024年
简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甘肃敦煌置出土的汉简作为中国简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发掘以来,便以其详尽丰富的史料信息和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敦煌置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出版和相关讯息的陆续公布,学术界对汉简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成果斐然。文章承续前人研究,着重对2019—2023年间敦煌汉简相关研究情况作一回顾和梳理,旨在为学界同仁提供学术上的便利。
苏阳韩树伟
关键词:汉简
试论汉简隶书的隶变轨迹
2024年
汉简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次性出土数量最多的简牍,其文字以隶书为最主要书体,能够系统看到隶书前后的书体发展演变规律,是研究隶变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通过对汉简中汉字笔画、形态、线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知:其文字隶变最明显的特点是字形结构逐渐简约、抽象,横画出现了波磔和“蚕头雁尾”,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书写规范,加速了汉字书法艺术化演进,为当代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实物范本和风格借鉴。
申砚歌
关键词:悬泉汉简隶书字体隶变
汉简新见钱券考释一则
2024年
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①: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置劳作的庶人,975钱应为由县财政支付的本次送客任务的专项经费。此外,结合秦汉券书的使用情况及简文内容等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此枚钱券的形制应为三辨券。
罗晨
关键词:悬泉汉简
止戈为武,使者相望于道 汉简里的丝路往事
2024年
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大普查启动。彼时正于敦煌机场进行考古工作的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汉简研究室副主任何双全,在这年秋天,从敦煌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他们在“吊吊”附近发现了一个新遗址点。所谓“吊吊”,位于敦煌市东方64干米处的火焰山北端沟口,总共5个眼,常年有清从崖壁流出。得益于水的滋润,这里在一片荒漠中长出了茂盛的芦苇与胡杨,形成一个小绿洲,殊为奇异。
首阳
关键词:悬泉汉简
汉简(贰)》所载“东乌泽亭”地望蠡测
2024年
汉简(贰)》由三枚简组成的册书完整地记录了敦煌郡广至县“东乌泽亭”相关情况,至于“东乌泽亭”地望,则因史料有限而尚无结论。从传世文献及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汉唐时期在今瓜州县以西疏勒河下游、截山子以北的区域存在广阔的湖泊水系,乌泽就是其中的一片湖泊。这里也曾是敦煌主要的农垦区。因此,汉简所载“东乌泽亭”即在此附近,也就是今瓜州县南岔镇六工村西南12公里芦草沟城一带。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北凉段业在此开置乌泽县,隋代乌泽县并入常乐县后,乌泽这一历史地名随之湮没消失。
苏阳
关键词:悬泉汉简地望
汉代丝路上的“信使”与“翻译”:汉简所见“驿骑”与“译骑”被引量:1
2024年
汉简中将骑马传递信息的人称为“驿骑”,负责递送比较紧急和重要的文书。狭义的“驿骑”仅指邮驿系统中骑马传递文书的人,而广义的“驿骑”则指在交通主线上所有负有邮书管理责任的机构中骑马传递信息者。在相同格式的文书中,“驿骑”有时被写作“译骑”,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某些“译骑”指邮驿系统中通晓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骑手,可以在传递文书的同时兼任翻译,将他们记为“译骑”是为了与“驿骑”相区分。在先秦两汉典籍中还记载了一些专职翻译人员,亦即“象胥”“译”或“译者”等,为少数民族首领、国家机构或官员承担翻译工作。从汉简来看,这些专职翻译人员设置较少,在大量的民族交往活动中往往是由“译骑”等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兼任翻译。无论是专职翻译,还是兼职翻译,他们都对两汉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文郭妙妙
关键词:悬泉汉简译者
汉简“祭祠具”谈汉代河西边地的社祭与臈祭
2024年
“祭祠具”简文分别见于汉简和居延汉简,二简均为简札,文书书写格式相近,内容相同。推断二简文所记为汉代“祠具”,即有关举行祭祠仪式时所应备具的祭食种类和数量的规定。此“祭祀具”简文与“祠令”相类,具有法律效力。综合汉简记载可知,敦煌置和居延地湾遗址出土的“祭祀具”使用范围应包括河西边地的社祭和臈祭仪式。
肖从礼敏春芳
关键词:悬泉汉简

相关作者

张俊民
作品数:52被引量:197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悬泉汉简 汉代 简牍 汉简 西汉
袁延胜
作品数:58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汉代 西汉 东汉 悬泉汉简 木牍
郑炳林
作品数:169被引量:548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晚唐五代 西汉 敦煌郡 归义军 敦煌写本
张德芳
作品数:7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悬泉汉简 屯田 两汉 西北边疆 秦汉史
马智全
作品数:17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汉简 悬泉汉简 遗址 铜器 寺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