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篇“ 心脏复合征“的相关文章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温岭市中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心电图组(A组,n=40,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组(B组,n=47,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肌缺血检出率,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缺血诊断效能。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类型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心肌缺血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B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25%(25/47)]明显高于A组[10%(10/40)](χ^(2)=5.24,P=0.020)。根据冠脉造影结果,A组、B组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68%(27/40)、87%(41/47)。B组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33/41)、67%(4/6)、74%(35/47),均明显高于A组[74%(20/27)、46%(6/13)、68%(27/40)](χ^(2)=8.03、5.89、5.03,P=0.003、0.012、0.005)。B组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频发、二三联律、成对型房性期前收缩,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类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χ^(2)=10.78,P=0.001)。根据冠脉造影结果,A组、B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65%(26/40)、79%(37/47)。B组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32/37)、40%(4/10)、81%(38/47),B组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A组[58%(15/26)、55%(22/40)](χ^(2)=7.30、4.90,P=0.005、0.010)。B组患者满意度为87%(41/47),高于A组的65%(26/40)(χ^(2)=6.24,P=0.044)。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明显升高,尤其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具有更显著优势,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陈能标虞雪琴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肌缺血房室传导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2组VA发生情况及HRV指标。再对观察组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根据LVEF水平分为LVEF≥40%(A组)、LVEF 30%~39%(B组)、LVEF<30%(C组),比较各组VA发生情况及HRV指标,并探讨其与LVEF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VA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RV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以复杂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为主,对照组以单纯性室早发生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LVEF分级患者单纯性室早、复杂性室早和室速发生情况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LVEF减低,HRV指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严重程度与LVEF无相关性(rs=-0.084,P>0.05),HRV指标与LVEF正相关,其中以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关性最强(r=0.398,P<0.01)。结论 DCM患者VA发生率显著增高,多表现为复杂性室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HRV指标显著降低。其LVEF值与HRV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但与VA无明显相关。
程美莲严卫国胡兴兵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每搏输出量心脏复合征早搏
导管消融术对不同起源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房功能及BNP的影响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及术后左、右心房的功能、结构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探讨RFCA对心功能正常的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右心房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且成功行RFCA患者62例,分为左心室来源组及右心室来源组。应用心脏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RFCA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3、9个月的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右心房射血分数(righ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RAEF)、左心房射血分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等数据,并进行BNP检测,将相关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除BNP外,各指标均较术前逐渐升高,其中术后左心房的应变(strain,S)、应变率右心室来源组明显高于左心室来源组,右心房的应变、应变率左心室来源组明显高于右心室来源组,但两组仅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及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来源组术后BNP较术前逐渐降低。结论单纯室性期前收缩经RFCA治疗后右心室来源组左心房功能恢复较左心室来源组明显,左心室来源组右心房功能恢复较右心室来源组明显;室性期前收缩经RFCA有效治疗后可使其血浆BNP降低,在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功能或结构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用BNP来判断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发展情况可能有一定意义。
马立衡谢瑞芹吴敬兰
关键词:心脏复合征期前收缩利钠肽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易发部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23例心心房颤动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通过Lorenz散点图测量心房颤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点集中最短联律间期,并采用逆向技术确定该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性期前收缩起源左、右心室心尖部的联律间期最短,测量值分别为(380±55)、(394±58)ms,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4.89,P<0.01;t=5.61,P<0.01;t=3.90,P<0.01;t=5.99,P<0.01);右心室心尖部短联律间期测量值低于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t=2.18,P=0.03;t=3.09,P<0.01;t=2.07,P=0.04;t=3.11,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尖部较易发生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可能与病理生理及心尖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熊玉琴刘耿星林敏方丁芬黄卫斌
关键词:心脏复合征早搏LORENZ散点图心电描记术
胎儿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对胎儿期前收缩判别的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联合应用胎儿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测,以提高胎儿期前收缩的诊断率。【方法】通过产前胎心听诊和(或)胎心率监护筛查出胎儿心律失常的病例,将胎儿一心电图(FECG)及胎儿超声心动图(FUCG)诊断为胎儿期前收缩者纳入本研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及其对胎儿期前收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FECG发现期前收缩占胎儿心律失常36.8%,FUCG发现期前收缩占胎儿心律失常35.5%,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0.972;FECG联合FUCG判断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95%、89.17%,判断室性期前收缩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96.50%。【结论】FECG与FUCG判定胎儿期前收缩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期前收缩性质的判断,采用FECG联合FUCG检测可弥补其相互不足,提高胎儿期前收缩判断准确度。
颜雪梅刘智昱颜志琼陈燕玲陈立章
关键词:胎儿心脏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房性早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与房性早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PAF的患者80例,统计24 h心房颤动发作的次数,并观察心房颤动发作前有无触发性房性早搏,测定早搏指数(PI)及偶联间期(CI),并观察心房颤动发作前的长-短周期现象。结果 PAF共发作384次,其中242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可见触发性房性早搏(63.0%),其早搏指数及联律间期明显小于/短于非触发性房性早搏。55.6%的PAF发生前存在长-短周期现象。结论 PAF大多有房性早搏驱动,且触发性房性早搏的早搏指数更小,联律间期更短,相当一部分PAF发作时存在长短周期现象。
王秀娟李艳朔
关键词:心房颤动因果律
心率震荡的相关研究及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心率震荡为新近提出来的评价指标,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而且操作简便,检验费用低廉等优点。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单独应用心率震荡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病的评估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同时,当心率震荡合并如心率变异型、C反应蛋白等其他临床指标后,敏感性优于单独应用其本身,并且拓展了其在除心脑血管领域外的应用。
刘茜时晓迟
关键词:心率自主神经通路心力衰竭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结合冠心病、高血压探讨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62例,根据房性早搏提前率将患者分为提前率小于20%组18例、20%-40%组20例和大于40%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所有患者房性早搏时及房性早搏前、后第1个窦性心搏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结合基础疾病对3组患者的房性早搏血流动力学变化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房性早搏时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主动脉血管顺应性(AC)、每搏作功(SW)、搏功指数(SWI)、心缩力指数(HI)均最小,房性早搏前第1个窦性心搏居中,房性早搏后第1个窦性心搏最大(P〈0.05)。房性早搏心搏出量、心搏指数、主动脉血管顺应性、每搏作功、搏功指数、心缩力指数降低程度在提前率小于20%组最小,20%-40%组居中,〉40%组最大(P〈0.05)。提前率小于20%组有冠心病、高血压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最低,20%-40%组居中,〉40%组最高(P〈0.05)。结论 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在合并基础心血管病的房性早搏患者中房性早搏提前率相对较大,且房性早搏提前率越大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
郭元芳杨波成少永李美慧王卓清黄丛春王俊华王建昌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冠心病高血压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期前收缩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0例。两组患者入组前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14 d以上;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莫雷西嗪,治疗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7.89%(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心率大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改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期前收缩安全有效,有助于降低其心率、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改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平徐小华刘志坚
关键词:心律失常稳心颗粒
稳心颗粒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数字表法将56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显效率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显效率3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较单用稳心颗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吴小敏
关键词:药物疗法稳心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

相关作者

金葵花
作品数:66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青年 冠心病患者
彭健
作品数:111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BRUGADA综合征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BRUGADA
许雪辉
作品数:23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 FGF-21 动脉粥样硬化
郑强荪
作品数:355被引量:1,057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辛伐他汀 心脏成纤维细胞 肺静脉 射频消融
常瑶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心电图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心脏复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