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68篇“ 微柱凝胶法“的相关文章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效果及检验结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效果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进行不完全抗体筛查,比较两种筛查结果,包括交叉配血检测时间、交叉配血结果、不完全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聚胺法交叉配血检测时间为(10.94±2.66)min,短于微柱凝胶法的(28.54±2.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结果中的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聚胺法总阳性率为4.31%,低于微柱凝胶法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筛查出不完全抗体患者14例,其中抗C 1例(0.86%)、抗D 4例(3.45%)、抗E 8例(6.90%)、抗e 1例(0.86%);凝聚胺法筛查出不完全抗体患者5例,其中抗C 1例(0.86%)、抗D 1例(0.86%)、抗E 2例(1.72%)、抗e 1例(0.86%)。微柱凝胶法对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及符合率分别为96.28%、99.42%、0.71、99.37%,凝聚胺法对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及符合率分别为94.35%、99.14%、0.63、99.1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率、检测结果稳定性和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灵敏度更高,但凝聚胺法配血速度更快。
- 温茹春肖九长张春燕
-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灵敏度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用于交叉配血实验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比较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应用于输血检验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到我院进行交叉配血后实施输血治疗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采取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比其配血时间、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结果。结果 凝聚胺法用时(13.01±2.14)min明显低于微柱凝胶法(30.58±1.98)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凝聚胺法总阳性率5(3.57%)显著低于微柱凝胶法17(12.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凝聚胺法40%与微柱凝胶法不规则阳性抗体阳性率70.59%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血检验交叉配血实验中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凝聚胺法用时更短,微柱凝胶法检测阳性率更高,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范围内各有优势,可结合救治场景,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或者将二者结合应用。
- 沈贤妮
-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输血检验
-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对比
- 2024年
- 分析在输血检验当中采取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的520例患者(2022.1-2022.9),按照住院号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同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做好不完全抗体筛查,并以抗人球蛋白法等进行鉴定,随后进行分析。结果 凝聚胺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微柱凝胶法(P<0.05);不完全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抗C、抗D、抗E、抗e患者分别为1例、5例、9例,1例;两种检测方式均检出的16例患者,其不完全抗体特异性结果与鉴定结果相符。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检测时间分别为(15.87±2.29)min,(30.17±4.28)min,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整体应用价值较好。
- 韦海彬
-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输血检验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 2024年
- 分析临床输血患者采取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51例临床输血患者,采取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检验方法下,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效果。结果 两组交叉配血结果配血相合与配血不合几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检测敏感度、特异性与准确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两组在进行检测时作用相似度较高,两种检验方法无显著的差异,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 杜倩楠
- 关键词:临床输血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以及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凝聚胺法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微柱凝胶法。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发现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凝聚胺法未配血合格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液疾病在不合中占比25.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而在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情况下,血液疾病占比50.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25.00%,肾病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这表明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凝聚胺法的检验时间较短,而微柱凝胶法的阳性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节省时间并提高阳性检出率,从而增加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李瑾艳
-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输血检验
- 探究凝聚胺法(MPT)与微柱凝胶法(MGT)在交叉配血与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探析于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上实行凝聚胺法(MPT)和微柱凝胶法(MGT)的应用成效。方法 462例输液治疗病人选自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入,随机将入选者分2组,对照组予以MPT 法,观察组开展MGT法,观察2组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应用价值差异性很小(P<0.05)。结论 MPT与MGT用于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上的价值均很高。
- 陆艳唐
- 关键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
- 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微柱凝胶法临床的应用频率非常高,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配血患者,共计100人,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开展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盐水介质法进行试验的平均时长最短,而采用凝聚胺法所需时长明显短于微柱凝胶法所需时长,同时采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试验时,患者出现配血不合情况的几率均低于采用微柱凝胶法得到实验结果,数据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与传统交叉配血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临床价值,微柱凝胶法的检测精确度更高,由此可见采用微柱凝胶法作为临床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值得临床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孙玉霞
-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
- 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新生儿溶血病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生产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中抽取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法来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142例患儿血型分别为A型45例、B型46例、O型51例,共确诊31例,其中A型21例、B型10例、O型0例。三种血型患儿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中,血型为A型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出率最高,均高于B型和O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5.683、4.874、5.463,P<0.05);确诊的患儿中,5例新生儿的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1例新生儿的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同为阳性,3例新生儿的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同为阳性,4例新生儿的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同为阳性,18例新生儿的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阳性;就血型抗原的检出率而言,微柱凝胶法为100%,高于试管法的9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5);就溶血三项试验的阳性率而言,微柱凝胶法分别为7.04%、7.75%、38.73%,均高于试管法的4.93%、4.23%、1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11.783、4.781,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曹丽幸包杰陈丹
-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新生儿溶血病
- 1例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产生拖尾现象研究
- 2024年
- 目的结合血清学检测及基因分型,探讨影响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出现拖尾现象结果判定的原因及血型基因筛查的意义,为提高血型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个案依据。方法从血液标本采集、红细胞悬液制备、检测方法学原理等方面调查产生拖尾现象的原因。结果产生拖尾现象的原因与血标本离心时间、生理盐水质量、红细胞悬液配制浓度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血型检测从标本采集到结果判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避免人为等各种因素对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 赵辉厉淑红吕玉李瑶张雯雯
- 关键词:血型检测拖尾现象微柱凝胶法
- 微波辐射用于改良微柱凝胶法在输血配合性试验中的运用
- 2024年
- 在保证试验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运用微波辐射缩短微柱凝胶法配血试验时间,为临床抢救争分夺秒。方法 应用家用微波炉,采用中强度及中低强度的微波辐射,选择最佳辐射方案,替代传统微柱凝胶法孵育方法,从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三方面对比传统试验结果。结果 采用微波辐射温育细胞,阳性检出率与使用37℃孵育器相同,但前者效价更高,致敏细胞阶段可缩短时间至7秒钟。结论 用微波辐射法做交叉配血试验97人次,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灵敏度高于传统方法,准确度与重复性与传统方法一致。此方法可以运用于急诊抢救配血,安全高效。
- 林玉蓓李晓荣胡杰詹晓燕
- 关键词:微波辐射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
相关作者
- 张勇萍

- 作品数:59被引量:5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临床输血 免疫性抗体 AB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 杨世明

- 作品数:102被引量:658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免疫性抗体 临床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 肖倩

- 作品数:35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 ABO血型 微柱凝胶 肿瘤
- 辛康

- 作品数:11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免疫因素 输血史 妊娠史 微柱凝胶
- 周益强

- 作品数:20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百色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ABO血型 IGG亚型 新生儿ABO溶血病 免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