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5篇“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章
基于不同时间窗下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2023年
目的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探讨分析在不同时间窗下实施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12 h)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接受PCI治疗时间窗的差异性分为两组,时间窗在12~24 h内接受治疗的50例纳入观察组,时间窗在24 h~7 d内接受治疗的5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8周,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3.08±5.72)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0.48±3.41)mm低于对照组的(47.63±5.96)mm、(34.27±4.19)mm,左室射血分数(54.85±4.68)%高于对照组的(51.34±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最大扩张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时间窗12~24 h内接受PCI治疗较时间窗24 h~7 d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贾亚炜刘正锋王广东靳文清张远征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间窗心血管事件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评价中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AMI患者纳入心梗组,将临床和辅助检查排除心脏疾病及其他影响心脏功能疾病的正常人28例纳入正常组。心梗组患者入院后行PCI手术治疗,并于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RT3DE及GMPI检查;正常组于入院检查1个月内行RT3DE及GMPI检查。分析两组RT3DE及GMPI的左心室图像,比较心梗组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与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RT3DE与GMP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心梗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LVEDV、LVESV增加,LVEF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术后1个月LVEDV、LVESV及LVE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患者RT3DE与GMPI测得的LVEDV、LVESV相关性良好,延迟PCI术前r值分别为0.918和0.937,术后r值分别为0.900和0.757;LVEF相关性一般,术前r值为0.438,术后r值为0.496。RT3DE及GMPI测得的术前LVEDV、LVESV及LVEF的一致性仅有3%(1/32)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外;术后1个月,LVEDV、LVESV有3%(1/32)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外,LVEF所有点均在界限内。结论RT3DE与GMPI评价A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左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联合应用以评价A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的左心功能。
田芳唐海霞陈银景香香殷艳海蒙锐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1)开展常规药物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n=21)则接受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统计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治疗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为19.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同时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邓焕堂刘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时期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进行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晋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26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2例,进行时间窗12~24 h的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132例,进行时间窗>24 h的介入治疗.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支架置入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支架数目、直径、长度及最大扩张压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在发病的12 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只要尽早进行冠状动脉介入同时配合合理的药物干预,则可以获得同等效益.
孙玉霞王亚静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
直接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直接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直接组82例、延迟组75例、药物组53例,直接组患者于发病12小时以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延迟组患者于发病>12小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组53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及死亡、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延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左轴缩短率与直接组、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延迟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E/A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延迟组与直接组死亡、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但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优于延迟治疗,临床应首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王竞枫郭志平吴陈棠朱雁洲程效黄驿胜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9例,冠脉造影后分为A组(行PCI术,25例)与B组(行药物保守治疗,24例)。术前行双核素检查,根据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分为有存活心肌组(31例)与无存活心肌组(18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1)无存活心肌组: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均无改善(P>0.05)。(2)有存活心肌组:行PCI术者术后3个月LV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行药物保守治疗者(P<0.05)。行药物治疗者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无改善(P>0.05)。结论双核素评价AMI患者存活心肌,能预测延迟PCI治疗后室壁功能改善情况,为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
刘静静高传玉王宪沛张优肖文涛
关键词:存活心肌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下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来院时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共113例。按患者接受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12~24 h,56例;B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24 h^5 d,57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2、8周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合并病史、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分布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最大扩张压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8周时,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窗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内MACE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错过最佳再灌注时机(12 h内)的STEMI患者,尽早行PCI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干预,仍可使患者获得同等效益。
王音
关键词: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影响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评价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共入选127例首次STEMI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入院后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后随访6~9个月(中位数为7.8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重构的定义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初次测量增加>15%。根据127例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分为两组,41例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为左心室重构组,另86例患者为无左心室重构组。结果:左心室重构组和无左心室重构组两组间比较,左心室壁总体纵向应变、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径向应变、纵向左心室收缩后收缩指数等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体纵向应变[比值比(OR)=0.39,95%可信区间(CI):0.26~0.57,P<0.01]及径向应变(OR=1.07,95%CI:1.02~1.13,P=0.01)是预测STEMI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0.85%(敏感性:89.7%,特异性:91.7%)及28.46%(敏感性:82.1%,特异性:66.7%)。结论:应用STE获得的左心室壁总体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等是预测STEMI并行择期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相关因素。
顾金萍孙颖慧商志娟苏德淳丛涛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文就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加行延迟冠状动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崔修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双核素心肌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心肌数量对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AMI延迟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根据^(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分为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入院一周后行延迟PCI治疗,比较两组间PCI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心肌存活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为(134.5±25.3)mL及(63.7±12.2)mL,术后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120.6±18.7)mL及(52.3±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则由(40.6±5.4)mL和13.8%±3.0%升至(48.3±2.7)mL和2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脑钠肽浓度由(3227.8±108.2)ng/mL降至(724.7±9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上述各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判断AMI患者剩余存活心肌数量,可预测AMI延迟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AMI延迟PCI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陈炎李晨曦
关键词:心肌梗死双核素心肌显像心功能指标

相关作者

王治乾
作品数:28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慢血流 围术期 老年髋部 心肌灌注 骨折患者
杨永良
作品数:21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炎症因子 血乳酸 血浆炎症因子
丁彦春
作品数:75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TOLL样受体4 动脉粥样硬化 养心氏片 单核细胞
牛楠
作品数:47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单核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TOLL样受体4 心力衰竭
李永旺
作品数:46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肾损伤分子-1 左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