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4篇“ 干预效应“的相关文章
- 蓝莓来源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在MNNG诱导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干预效应
- 2025年
- 目的:提取蓝莓来源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blueberry derived exosome-like nanoparticles,BELNs)并进行鉴定,探讨BELNs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llidine,MNNG)诱导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BELNs,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分别从粒径、Zeta电位、形态对获取的BELNs进行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ELNs能否被MNNG诱导的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即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化细胞(transformed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TGES-1)内吞;用200、400μg/mL的BELNs处理TGES-1细胞72 h后,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干性基因、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和透射电镜等结果显示BELNs符合外泌体样纳米颗粒的特征,表明成功提取BELN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提示BELNs可被TGES-1细胞内吞;蛋白印迹结果表明,400μg/mL的BELNs抑制TGES-1细胞中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同源框蛋白(Nanog)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增强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论:BELNs在MNNG诱导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具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 宋佳佳张轩高子涵许文荣钱晖梁照锋
- 关键词:恶性转化干预效应
- 基于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无先兆偏头痛丘脑区代谢特征以及针刺干预效应机制
- 2025年
- 目的 应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初步探讨无先兆偏头痛丘脑区的代谢特征以及针刺干预的效应机制。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5例(偏头痛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10例,偏头痛组给予针刺干预4周,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侧丘脑区的MRS检查,健康对照组无干预,只进行双侧丘脑区的MRS检查,分别比较偏头痛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健康对照组双侧丘脑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NAA/Cho代谢水平的差异,并将上述代谢产物比值与头痛发作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左侧丘脑NAA/Cr、NAA/Cho明显降低(P<0.05);经针刺治疗后,偏头痛组左侧丘脑NAA/Cr、NAA/Cho以及右侧丘脑NAA/C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偏头痛组治疗前后左侧丘脑NAA/Cr变化与头痛程度评分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丘脑区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而针刺可能通过调整这些异常的神经元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 付彩红毛雪文代静彭君刘宏伟任毅陈天竹甄飞曹克刚
- 关键词:偏头痛磁共振波谱丘脑
- 用于干预效应评估的树模型构建、干预效应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用于干预效应评估的树模型构建、干预效应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在树模型构建时,获取包括试验对象样本数据和观测对象样本数据的对象样本数据集,并且使用对象样本数据集来基于节点分裂构建效应评估树模型,在每次节点...
- 唐才智顾嘉崔卿李龙飞周俊
- 调整变量解耦的干预效应估计方法及系统
- 本申请涉及调整变量解耦的干预效应估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提出一个可计算处理的指标OAF,在非参数化理论保证下衡量所选取的调整变量对干预效应估计的最优性,进而,设计了一个基于强化学习的组合优化框架以最优化OAF指标,生成...
- 徐利洋陈幻郭烨婷靳若春王浩天杨凇源
- 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照顾者负担的干预效应
- 2024年
- 探讨系统化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卫生院治疗的10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50名,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封闭式护理管理)与研究组(50名,另外开展系统化作用疗法)。对两组的病耻感、照顾者负担情况、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精神症状评分以及照顾者的负担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系统化作业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羞耻感和精神病征,同时也能显著降低照顾者的负担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黄媚媚
-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照顾者负担干预效果
- 常见代谢性疾病微循环功能变化及有氧运动干预效应
- 2024年
- 该综述首先梳理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特点,然后总结有氧运动对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干预效应并提出运动处方建议。研究得出:1)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微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血管稀疏以及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有氧运动能改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微循环功能,提高患者物质能量代谢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以及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建议在医学检查的技术基础上将运动状态下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特点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并深入探究不同运动强度、运动量下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变化情况。此外,有氧运动对高年龄段肥胖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微循环功能的干预研究仍较少,后续应重点关注该方面的研究。
- 朱欢庹艳芳文凡秦晗蕾向阳周术锋
- 关键词:有氧运动慢性代谢性疾病微循环功能干预效应运动处方
- 社交性运动与独立性运动对中职手机成瘾学生干预效应比较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比较社交性运动和独立性运动对中职手机成瘾学生进行干预的效果。通过实施一系列干预活动,包括团体运动和个人运动,以评估其对减轻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交性运动和独立性运动均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社交性运动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集体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孤立感,并促进身心健康,对手机成瘾的干预情况高。另一方面,独立性运动注重个体自主性和内省思考。通过个人参与各种锻炼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但对手机成瘾情况的干预幅度较低。综合来看,社交性运动更适合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用于减轻中职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
- 黄艳兰
- 关键词:中职学生干预效应
- 正念减压训练在亚临床强迫个体中的干预效应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将探究在线正念减压训练在亚临床强迫个体中的效果以及进一步探索了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62名被试,随机分为正念减压训练组(干预组)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在线正念减压训练,对照组进行同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在线的正念减压训练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亚临床强迫个体的正念水平(P (1,60) = 182.44, P = 0.75)、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FFMQ量表中的观察对强迫症状的解释占有主要原因。结论:在线正念减压训练与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对亚临床强迫个体更有效,正念中的观察或是改善亚临床强迫症状的主要原因。
- 达瓦德吉武琪敏
- 冰毒依赖女性青少年视觉运动协调训练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冰毒依赖对女性青少年视觉运动协调的影响,分析CogniPlus训练系统对冰毒依赖女性青少年视觉运动协调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40名冰毒依赖女性青少年作为冰毒依赖组,根据年龄、教育水平、视觉运动协调前测成绩分为冰毒依赖干预组(n=20)与冰毒依赖等待组(n=20)。在某社区及学校选取人口学信息相匹配的40名健康女性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使用CogniPlus训练系统对冰毒依赖干预组进行视觉运动协调训练,冰毒依赖等待组与健康对照组不接受训练。在实验结束一月后,使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对冰毒依赖干预组进行认知功能的追踪测试。结果冰毒依赖组前测平均角度偏差、分散角度偏差均比健康对照组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毒依赖等待组后测理想范围内的时间比冰毒依赖干预组差,冰毒依赖干预组前测平均角度偏差、分散角度偏差、理想范围内的时间均比后测差,冰毒依赖等待组前测分散角度偏差、理想范围内的时间均比后测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毒依赖干预组前测分散角度偏差比健康对照组差,冰毒依赖干预组后测理想范围内的时间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冰毒依赖等待组后测平均角度偏差、分散角度偏差、理想范围内的时间均比冰毒依赖干预组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毒会损伤女性青少年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基于CogniPlus系统的训练可有效的改善或恢复其视觉运动协调能力。
- 马欣蔚景璐石武宾宾邓勇周利
- 关键词:女性青少年
- 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
- 2024年
- 全球近一半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国是Hp感染高发国家。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Hp感染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在患有慢性胃炎的基础上,部分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进一步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胃黏膜屏障是机体隔绝Hp的第一道防线,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上皮屏障、微循环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其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在Hp胃炎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可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提高Hp根除率并减少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从而在Hp胃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感染对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的干预效应进行深入综合分析,为Hp胃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李春霞王学红崔森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益生菌
相关作者
- 都健

- 作品数:177被引量:7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干预效应 代谢综合征
- 宋耀明

- 作品数:291被引量:5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患者 心肌灌注 OX-LD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黄岚

- 作品数:1,068被引量:2,539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平滑肌细胞
- 覃军

- 作品数:241被引量:71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灌注 房间隔缺损 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 李爱民

- 作品数:192被引量:4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患者 氯沙坦 OX-LDL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