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9篇“ 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文章
- 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对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Th1/Th2平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对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Th1/Th2平衡、炎症细胞因子、巨细胞病毒(CMV)-DNA转阴率、CMV-IgM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谷丙转氨酶(ALT)[对照组(66.49±21.48)U/L、观察组(38.54±12.26)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对照组(93.58±30.82)U/L、观察组(51.63±17.18)U/L]、总胆汁酸(TBA)[对照组(19.74±6.21)μmol/L、观察组(10.41±3.23)μmol/L]及总胆红素(TBIL)[对照组(69.14±19.03)μmol/L、观察组(34.71±10.48)μmol/L]水平均小于治疗前[对照组(184.06±57.53)U/L、观察组(177.43±57.38)U/L、对照组(185.43±60.63)U/L、观察组(192.52±61.74)U/L、对照组(49.19±16.27)μmol/L、观察组(47.94±15.39)μmol/L、对照组(151.92±38.84)μmol/L、观察组(156.13±36.72)μmol/L],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4、7.705、8.638及10.271,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h1、Th2、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Th1/Th2水平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MV-DNA转阴率(85.71%)、CMV-IgM转阴率(76.19%)大于对照组(57.14%,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00、6.186,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能改善患儿肝功能,调节Th1/Th2平衡、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促进CMV-DNA
- 涂小琼涂小琼
- 关键词:腺苷蛋氨酸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TH1/TH2平衡
- 益生菌辅助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的疾病转归观察
- 2024年
- 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后的疾病转归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47例HCMV肝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HCMV DNA负荷、肝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进行比较,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生长发育状况、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HCMV DNA载量为(8.44±1.42)拷贝/mL,恢复时间为(3.87±0.81)周,观察组治疗2周后HCMV DNA载量为7.41±1.25拷贝/mL,恢复时间为2.18±0.51周,观察组的HCMV DNA载量和恢复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两周后,在ALT、TBil、AST和TBA的值分别为(6.33±8.13)U/L、(31.38±7.11)μmol/L、(58.42±12.18)U/L和(14.42±4.17)μmol/L。观察组治疗两周后,相应值分别为(40.92±6.09)U/L、(28.03±6.03)μmol/L、(52.96±10.11)U/L和(12.08±3.15)μmol/L,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后,对照组体质量、身长和头围的增长分别为(3914.28±118.11)g、(53.25±2.23)cm和(36.28±0.24)cm,观察组相应增长为(3989.79±115.36)g、(54.61±1.29)cm和(36.74±0.18)c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HCMV肝炎效果较为优越,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缩短恢复时间,安全性良好。
- 蒋宇桐曾瑞冯洁霍晋媛
- 关键词:益生菌更昔洛韦
- CMV-IgM、CMV-DN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清CMV-IgM、CMV-DN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确诊的98例CMV肝炎患儿(CMV组)及同期在本院儿保科进行常规保健的100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MV-IgM、CMV-DNA、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T淋巴细胞与患儿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CMV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的外周血CD3^(+)CD8^(+)T细胞测定值高于对照组,CD3^(+)CD4^(+)T细胞、CD4^(+)/CD8^(+)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的血清CMV-IgM阳性率为87.76%、CMV-DNA阳性率为64.2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肝炎患儿的CD3^(+)CD4^(+)T细胞与ALT、AST、总胆红素(TBIL)均呈负相关性,CD3^(+)CD8^(+)T细胞与ALT、AST、TBIL均呈正相关性,CD4^(+)/CD8^(+)与ALT、AST、TBIL均呈负相关性(P<0.05)。CMV-Ig M诊断CMV肝炎患儿的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为86.00%;CMV-DNA诊断CMV肝炎患儿的敏感度为64.29%、特异度为100%。结论:CMV肝炎患儿血清呈现明显的免疫功能失衡,并且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CMV-IgM诊断CMV肝炎敏感度较高,CMV-DNA诊断CMV肝炎患儿特异度较高,临床上可考虑将二者联合检测,提高诊断效率。
- 林裕锋许秋桂姚锦绣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DNAT淋巴细胞
- 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对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Th1/Th2平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 目的探究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对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婴儿的临床疗效、Th1/Th2平衡、安全性及对患儿外周血T-bet mRNA和GATA-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研究T-bet mRNA和GATA-3 mRNA表...
- 涂小琼
- 关键词:腺苷蛋氨酸细胞免疫TH1/TH2平衡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HCMV-DNA载量、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疗效及对HCMV-DNA载量、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HCMV肝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62例。参照组采用阿糖腺苷治疗,试验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HCMV-DNA载量、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生长发育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32%较参照组75.81%高(P<0.05);试验组皮肤黄染、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治疗2周试验组HCMV-DNA载量,血清ALT、TBIL、AST、TBA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治疗2周试验组CD4+/CD8+、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大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新生儿HCMV肝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症状改善,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且安全性较高。
- 周晓维黄孝权侯敬魏谭军陈飞
-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巨细胞病毒肝炎阿糖腺苷病毒载量生长发育
- 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肝脏回缩时间、脾脏回缩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肝脏回缩及脾脏回缩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G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310)。【结论】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 郭惠敏张艳翔宋建刚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 血清胆汁酸谱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肝炎血清胆汁酸谱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个月CMV肝炎患儿7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临床表型将其分为以下4个亚组:黄疸型肝炎组(24例)、胆汁淤积性肝炎组(18例)、无黄疸性肝炎组(16例)、亚临床性肝炎组(14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儿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胆汁酸谱水平[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熊脱氧胆酸(UDCA)、石胆酸(LCA)、脱氧胆酸(DCA)、甘氨胆酸(GCA)、甘氨石胆酸(GL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石胆酸(TL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胆酸(TCA)]。检测观察组治疗前、诱导期结束时、维持期结束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4个时期的胆汁酸谱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CA、GCA、GUDCA、GCDCA、TUDCA、TCDCA、T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UDCA、LCA、DCA、GL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亚临床性肝炎组UDCA、GUDCA、GCDCA高于黄疸性肝炎组,CDCA、UDCA、LCA、DCA、GDCA高于胆汁淤积性肝炎组,CDCA、UDCA、GUDCA、GCDCA高于无黄疸性肝炎组(P<0.05)。③疗程结束后1个月CA、UDCA、GCA、DCA、GUDCA、GCDCA、TUDCA、TCDCA、TDCA、T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诱导期和维持期结束时(P<0.05)。结论:CMV肝炎患儿存在胆汁酸代谢障碍,不同临床表型、不同病情阶段CMV肝炎患儿血清胆汁酸谱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结果为进一步相关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刘丽赵丽燕李蓉蓉李双杰周宇
- 关键词:婴儿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
- 异甘草酸镁对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巨细胞病毒DNA(CM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2017年8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拷贝数,同时比较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05±12.53)U/L vs.(72.34±20.60)U/L、(46.90±16.54)U/L vs.(81.35±22.36)U/L、(51.67±13.85)U/L vs.(80.21±16.39)U/L,t=5.518、6.784、7.285,均P<0.001],CD3+和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CMV-D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无黄疸型CMV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肝功能恢复,且治疗不良反应少。
- 王红郭岸英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炎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CMV DNA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肝功能、CMV DNA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86例CMV肝炎患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联合组(n=43)。对照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联合组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CMV DNA和T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Bil、GGT、AST、ALT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联合组TBil和GGT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均P<0.05)。尿CMV DNA转阴情况:联合组尿CMV DNA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CD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更昔洛韦可有效减轻CMV肝炎患儿肝功能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谭细妹杨斌祁云梁朝霞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更昔洛韦T细胞亚群
- 再论儿童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诊治被引量:5
- 2021年
- 巨细胞病毒肝炎受广大儿科医生关注,尤其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往常被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全面科学认识巨细胞病毒肝炎,需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患儿的年龄、免疫状态和其他潜在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对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更需要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 Riziki Yvette Neema舒赛男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儿童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
相关作者
- 杨燕

- 作品数:215被引量:1,194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过敏性紫癜 治疗小儿 腹型过敏性紫癜 痰热闭肺证
- 李维薇

- 作品数:18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研究 湿热内蕴证 名医经验
- 郭红梅

- 作品数:91被引量:31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儿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王晓红

- 作品数:152被引量:1,68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流行病学 婴儿 病原学 肝豆状核变性
- 郝理华

- 作品数:66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儿 吞气症 巨细胞病毒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