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0篇“ 岛国“的相关文章
天堂岛国瑙鲁
2024年
2024年1月16日,瑙鲁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全面外交关系,从此中国的“朋友圈”中又多了一位新朋友。从空中俯瞰,瑙鲁岛宛如一个小螃蟹(图1,瑙鲁,1974),一圈圈银白色的沙滩环绕着这个翠绿的小岛,滚动的波浪亲吻着沙滩。这个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珊瑚岛,位于赤道以南53千米,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已由24平方千米下降到目前的21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图2,瑙鲁无线电卡),环岛一圈已是半程马拉松的长度,以至“瑙鲁”既是岛名,也是国名。
陈孝渝
关键词:半程马拉松朋友圈海平面上升岛国
新加坡国家公园:袖珍岛国的绿色奇迹
2024年
于方寸之间绘生态宏图。新加坡国土虽小、人口稠密,但对自然与人居和谐共生的追求从未停止。新加坡国家公园巧妙地衔接城市与自然,在有限的土地上展示了生态建设的创新成就,从规划到保护、从治理到共创,演绎着人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展现了新加坡这座袖珍岛国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创造宜居绿洲的生态智慧。
郑钦(文/摄影)
关键词:方寸之间生态智慧生态建设岛国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研究
2024年
太平洋岛国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正逐渐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研究对于新时期南南合作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1992~2003年)、平稳增长阶段(2004~2011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12~2022年)。脆弱性和复原力评估、气候变化适应与治理、气候变化叙事与话语、社区生计与粮食安全、气候移民与社区安置是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主题。国内学者应借鉴国际经验和方法,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研究高质量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应开展以脆弱性和复原力为基础、以社区适应为主导的气候变化治理研究,聚焦太平洋岛国的气候话语与气候政治。在实证研究方面,重点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决策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重视地方知识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作用,探索基于社区的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同时,还应构建气候变化信息和知识管理框架,促进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和精准国际援助。
王桂玉王桂玉陈德正
关键词: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国全球气候治理
东非印度洋岛国科摩罗婚姻形态探析
2024年
科摩罗联盟是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其婚姻形态为从母系居住的“一夫多妻”制。该现象根源于科摩罗历史上复杂的移民进程,即非洲班图人、阿拉伯人等多种移民带来了多样的文化形态。科摩罗的婚姻形态有着鲜明的母系特征,根源于班图社会母系历史,主要表现为从母系居住,表亲间通婚等形式。同时受伊斯兰教影响,科摩罗的婚姻又遵循“一夫多妻制”。阿拉伯裔设拉子人来到科摩罗后建立了父系制,使母系婚姻形态中男性权力增大。母系传统与伊斯兰文化、阿拉伯的父系意识形态在科摩罗的发展中互相碰撞、妥协,使两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制约性的平衡。
李珂玮
关键词:婚姻母系伊斯兰教父系
太平洋岛国气候难民的治理困境探析
2024年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小岛屿低地国家面临严峻险境,全球极温刷新历史纪录。太平洋岛国作为全球低地国家代表,其面临的生存困境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太平洋岛国原住民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气候难民,非定期发生迁移性活动。阻碍太平洋岛国气候难民保护问题进一步实践的困境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法对气候难民概念还未有明确定义,二是能源危机影响全球气候治理,三是岛国气候变化治理互动机制不健全。面对日渐严峻的难民危机,加大对气候难民的保护力度,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对太平洋岛国的气候难民保护问题达成更高的关注度,将是促进小岛国气候难民问题逐步解决的重要助推剂。
魏汝嘉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
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2024年
[目的/意义]深入了解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不仅有助于国内学术界更好地开展太平洋岛国研究,洞悉太平洋岛国的真实需求,而且有助于中国加强同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的合作,推动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快速、深入发展。[方法/过程]以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的观点、发布的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概述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分析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的特色,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重点研判。[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独具特色,主张和平、发展与合作,拒绝地缘竞争,倡导构建和谐与稳定的地区秩序。在全球治理视域下,太平洋岛国本土智库聚焦气候变化、海洋治理等人类面临的共同紧迫问题,不仅提出了许多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或路径,而且不断践行这些新方案或路径,为当今疲软的全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梁甲瑞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智库本土语境地区主义传统知识
太平洋六岛国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4年
太平洋地区是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中国国家战略为视角,选取了纽埃、库克群岛、瑙鲁、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六个南太平洋岛国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这些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南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国际中文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国家普遍面临人口稀少和中文教学资源匮乏的挑战,而个别国家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尚处于未发展状态。为此,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提高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增加赴华留学访问机会、增加低龄段中文学习者数量和提升孔子学院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南太平洋岛国的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
张翰文吴应辉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
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开展卫生人力援助策略研究
目的:分析太平洋岛国卫生人力现状,明确其对卫生援助的需求;总结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对太平洋岛国卫生人力方面援助的内容与形式;明确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卫生人力合作的进展及挑战;最后,以帮助太平洋各国加强卫生人力建设为目标,构建中...
王宝秦
关键词:卫生人力太平洋岛国
中国与印度洋岛国交流合作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4年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印度洋地缘政治地位的上升,中国与印度洋岛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本文以中国对外交流合作政策的不同时期为切入点,回顾1971年以来中国与印度洋岛国的交流合作发展历程,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环印度洋主要岛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梳理,把握中国与印度洋岛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发展脉络并提出未来展望,以助力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提升合作质量,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构建蓝色合作伙伴关系。
董晓婵梁国杰
“一带一路”视阈下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各太平洋岛国的高等教育都有所发展。但是,因为其远离世界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各岛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多数国家缺乏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统,高教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科研水平较低。同时,各岛国的高等教育注册人口比例低,学生培养层次不高,高等教育严重依赖外国援助。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在部分太平洋岛国建立鲁班工坊、合作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者汉语教学中心、为岛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与太平洋岛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将太平洋岛国地区打造成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高教领域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
韩玉平黄薇霏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高等教育

相关作者

刘立善
作品数:98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研究主题:有岛武郎 志贺直哉 森鸥外 白桦派 小说
朱献珑
作品数:39被引量:887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译者 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 翻译 阐释学
刘少才
作品数:12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省凌海市广播电视局
研究主题:建筑 大都市 历史文化 大城市 城市
张岩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
研究主题:岛国 历史演进 威慑理论 战略威慑 研究生教育
叶圣萱
作品数:4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岛国 太平洋岛国 非传统安全 机遇期 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