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0篇“ 山歌“的相关文章
山歌
本书是明代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所辑的一部明代民歌选,分私情四句4卷、杂歌四句1卷、咏物四句1卷、私情杂体1卷、私情长歌1卷、桐城时兴调1卷,存诗380首,以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
(明)冯梦龙著
关键词:情歌明代
山歌起处是故乡
2025年
“各位网友,我现在在四川资中,这里是刀哥故乡,也就是‘山歌响起的地方’线上演唱会举办的地方,我给大家看一看。”农历春节前夕,北京“刀迷”贾凤强驱车近2000公里来到资中县城,只为看看这一片长养刀郎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家服装企业的小老板,贾凤强带着一批自己制作的歌迷应援服,每逢一名“刀迷”就送上一件。
曾那迦
关键词:山歌演唱会故乡
浏阳客家山歌的校园传承策略研究
2025年
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浏阳客家山歌在校园的传承策略。通过分析其民间传承、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探讨了山歌进校园对于艺术教育丰富化、民族情感凝聚与文化根脉接续的重要意义。提出文化根植以深化认知、创新融合以促进活化传承、搭建平台以供实践体验等策略,旨在通过多重维度来促进浏阳客家山歌的有效传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李双
关键词:校园传承传统文化
山歌寥哉》歌词意象的隐喻构建与主题表达
2025年
简述音乐专辑《山歌寥哉》通过意象群的构建来表现主题,具有突出的隐喻之美。从“意象隐喻极尽辛辣嘲讽,又能化丑为美”“意象隐喻显温婉抒情,歌咏唯美爱情”“意象隐喻使情理统一,展现悲悯情怀”三个方面,对《山歌寥哉》中意象的隐喻构建与主题表达进行探讨。
王佩雯
关键词:意象隐喻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壮族嘹啰山歌翻译分析
2025年
广西壮族山歌翻译已引起我国部分学者的关注,但对于壮族嘹啰山歌中的外宣翻译却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壮族嘹啰山歌进行翻译实践,并以《袅袅最美是乡音,悠悠嘹啰传新声》和《广西南宁邕乐村:壮族嘹啰山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唱”进山村》两篇新闻稿为例,探索壮族嘹啰山歌的英译方法。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壮族嘹啰山歌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注释法、直译法+注释法等翻译方法,能够有效传达壮族嘹啰山歌的文化魅力和民俗特色。本文证明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嘹啰山歌翻译中的有效性,将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黄坚蒋春梅王月婷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广东连平客家山歌旋律音调和方言语音的关系研究
2025年
连平客家山歌走向式微,对他们的调查和描写有独特价值。在此,结合连平元善客家方言声调特征,对比方言语音特征和山歌旋律音调之间的关系,发现音乐旋律和方言语音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是旋律音调与跟随声调在极值或者某个片段的走向趋势上的对应,二是语言的节奏投射到旋律中,通过旋律上的音高或者音长来反映语言中的轻重节拍。不同歌曲的旋律音调和字调的贴合程度还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跟这首曲子的旋法运用有关。
石佩璇秦辉
关键词:客家山歌旋律音调方言声调语言节奏
龙岩山歌戏的传承、创新与突破——以《红嫲》为例
2025年
龙岩山歌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俗风情。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龙岩山歌戏面临着观众流失、传承断层等挑战。因此,如何在保持龙岩山歌戏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吸引新一代观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龙岩山歌戏《红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龙岩山歌戏的传承、创新与突破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文艺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钟伶俐
彝族风格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
2025年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风格的角度为声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本文以彝族风格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从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对此曲进行了探讨。由本文的论述结果可知,作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实践者,在民族声乐创作中应抱有文化传承之心,关注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同时还需要注重演唱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内在关系,从而使当代民族声乐艺术达到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王瑞
关键词:音乐特征演唱技巧
京歌中京剧创腔技法的非程式运用——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
2025年
建党百年之际,沈鹏飞教授将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经典旋律以京剧程派唱腔进行设计创作,抒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通过京剧旋律娓娓道来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故事,重温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奋斗历程。该作品在创作时采用了有别于程式性京剧创腔技法的手法,根据唱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的音调气质,力求让音乐语言更富有生活气息让音乐和人物的形象能协调一致。本文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浅析京歌的非程式创腔技法。
刘恺岩
关键词:京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窝山歌的地域传承与艺术创新研究
202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文章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窝山歌的研究现状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田野调查,探索地域内传播、发展与传承的方法与艺术创新的途径。
张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新

相关作者

山歌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研究主题:民族政策
唐博
作品数:70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声乐教学 地方高校 声乐 声乐教学改革 山歌
笪方能
作品数:34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山歌 声乐教学 文化生态 船歌 文化
孔庆夫
作品数:63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设置 高师音乐专业 山歌 教学改革研究
程建国
作品数:110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门市公安局
研究主题:歌词 歌曲 音乐艺术 民族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