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4篇“ 学术造假“的相关文章
- 举报导师学术造假的年轻人
- 2024年
- 1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11名学生联名举报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数天后,《人物》作者抵达武汉。次日,《人物》作者如约见到了11名学生中的张黎,听对方讲述了事件的大致经过。为了争取和其他参与举报的学生、学院相关领导、老师聊聊,接下来的几天,《人物》作者都在华中农业大学寻找愿意接受访谈的人。我们说服了一位在读博士生黄璐分享了她决定参与举报的过程,众多细节显示,造假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 罗兰
- 关键词:学术造假造假行为导师举报
- 识别并浅析明显学术造假的中文临床研究论文——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库
- 2024年
- 目的: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库中筛查明显学术造假的中文临床研究论文(即研究男科疾病或妇科疾病的研究同时纳入了两种性别的患者)。方法:以词组①“篇名”=“前列腺”and“全文”=“女”;②“篇名”=“子宫”and“全文”=“男”;③“篇名”=“卵巢”and“全文”=“男”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库,下载并筛查被引次数排名前1000的中文临床研究论文,以及发表时间在“2021年4月1日—2024年3月4日”的中文临床研究论文。结果:本研究共识别出73篇明显学术造假的临床研究论文,均未被撤稿,且除了造假之处外,研究质量也较差;分别发表于52本期刊,部分(19/52,36.5%)期刊为核心期刊;涉及来自84所机构的166位作者,其中大多数(62/84,73.8%)机构为三级医院。结论:中文临床研究论文中学术造假的现象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亟须从来源、发表期刊、出版后监督等环节入手,全面整治中文学术不端论文,净化学术生态。
- 关望田博王霄
- 关键词:学术造假中国知网
- 诺奖得主学术造假与美国学术腐败
- 2022年
- 学术造假是指票窃、抄袭、非法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以得出虚假成果等行为,是一种学术腐败。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诺贝尔奖,尤其是科学类诺贝尔奖,是较为权威的国际奖项,在大众眼中,每届科学类诺贝尔奖项获得者,都是当代的科学巨人,应该有着极好的道德和学风。但谁也不曾想到,一名来自美国的2019年诺奖得主会大“翻车”,他的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
- 袁南生
-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研究数据急功近利
- “做空”引出学术造假 “老年痴呆”研究恐一夜归零被引量:1
- 2022年
- 重大的科学发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刻意的学术造假却将无数研究、资本引入歧途。由于一篇被广泛引用的阿尔兹海默病研究论文可能存在学术造假,这些研究或驶入了错误的航道,就像摩天大楼盖到一半,却发现地基是泡沫塑料……研究者的资金、精力、时间可能都打了水漂。
- 孟佳惠
-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学术造假老年痴呆摩天大楼
- 生物医学论文典型学术造假图片辨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被引量:16
- 2021年
- 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来稿中一图多用、图像裁剪拼接、图像局部篡改等典型学术不端图片案例进行辨析,调查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图片处理标准,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图片审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科研图片处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制定生物医学期刊图片处理规范;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作者共享原始图片,提高数据透明度;制定针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
- 张维邹仲敏汪勤俭冷怀明
- 关键词:学术不端图片造假
- 学术不端类事件网络舆论形成要素研究--以张裕卿被实名举报学术造假事件为例
- 2021年
-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学术不端类事件网络舆论形成要素。[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新浪微博用户评论数据,经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归纳影响学术不端类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要素。[结果/结论]具备“公共性”的涉事主体、涉及社会敏感问题且结果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更易引发网络舆论,公众的负面情绪以及涉事主体“否认”的处理方式更易刺激网络舆论的形成。因此,学术不端类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受涉事主体、议题性质、公众态度等要素影响。
- 荐子菡钱鹏
- 关键词:网络舆论学术不端扎根理论
- 学术造假:不能触碰的红线被引量:1
- 2020年
- 论文是留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难关。用一门无法驾轻就熟的语言去撰写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论文,而这篇论文恰恰关乎是否能顺利结课乃至毕业,这时候有的人会忍不住“动歪脑筋”。留学生的社交网络中流行这样一句话:“DDL(deadline:作业截止日期)是唯一生产力”,然而,有时候DDL并没有催生出论文灵感,反而逼出了“复制、粘贴”。
- 俞梦婕李阳(设计)
- 关键词:学术造假结课社交网络学术论文留学生
- 在英国学术造假“红线”不可碰被引量:1
- 2020年
- 为遏制和防范老师和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英国高校对学术不端的界定、调查和惩罚,都有一套明晰、细致、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失信行为都会纳入个人诚信记录,长期影响其未来工作和学习,构成对当事人最严厉的惩罚。对学术不端有详细规定英国高校的学生一入学,就会拿到学术指南、学生手册等指导性文件,里面一定有对学术不端概念与类型的详细界定,学校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同样内容。
- 张代蕾
- 关键词:学术不端英国高校学术造假诚信记录失信行为
- 学术造假:科学史上的“皇帝新衣”
- 2020年
- 2020年4月,国际著名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宣布批量撤销33篇论文。撤稿理由涉及五大原因: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内容抄袭、图像未经允许不当复制。此次国际期刊批量撤稿事件涉及多所高校,不少论文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近年来,各国各类学术丑闻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学术研究世界的认知。层出不穷的造假案例都像一记警钟告诫后来者——科研没有捷径。
- 丁杰群(整理)
- 关键词:学术出版作者身份学术造假SPRINGER施普林格
- 织就学术造假“监督网”部门联动谨防次生舆情被引量:1
- 2020年
- 背景概述此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拟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关部门显示出"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的决心,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从"翟天临事件"开始,舆论一直对有关新闻保持较高关注。
- 赵紫荆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改革学位论文学术造假作假行为
相关作者
- 李东辉

- 作品数:30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学报 学术论文 农业高校 采编 信息时代
- 章琦

- 作品数:88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环球财经编辑部
- 研究主题:科学界 战胜 外交 全球气候变暖 博弈
- 刘清海

- 作品数:59被引量:5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研究主题:科技期刊 医学论文 学术不端 统计学 全媒体出版
- 蒋高明

- 作品数:362被引量:4,283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植物 浑善达克沙地 生态农业 生态恢复 浑善达克
- 胡卫娜

- 作品数:102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技奖励》编辑部
- 研究主题:科学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获得者 科学技术奖 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