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08篇“ 契约论“的相关文章
国际造法的“立法”转向——基于普遍意志的契约解释
2025年
关于国际造法的理与实践体现出从传统的“契约”模式到“立法”模式的转变,前者以国家同意学说为基础,后者以国际社会基本价值或共同利益为基础。这一转变试图在国际社会从“共存”走向“合作”的背景下,应对传统契约模式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国际强行法的诞生与发展,伴随并体现了这样一种转变。随之而来的问题与挑战是,这种立法模式的造法基础并没有得到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证。试图超越以“国家同意”为基础的霍布斯原子式契约,而又不将国际造法的合法性基础置于某种外在因素,或许最为可行的进路是诉诸一种卢梭式的社会契约,也就是一种以普遍意志为基础的国际社会契约
黄蓬北
关键词:契约社会契约
浅析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2024年
卢梭是一位激进民主主义者,是近代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欧洲大陆最负盛名的政治哲学家。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卢梭的《社会契约》是最为重要的古典文献之一,卢梭的社会契约,不同于之前的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主张“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从而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平等。本文侧重于分析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将从卢梭社会契约的时代背景、思想探索方面以及产生的相关影响这三部分分析。
陈丹阳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公意主权
卢梭之问与《社会契约
2024年
《法国哲学研究》第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6000字《社会契约》以其似乎难以兼容的双重形象不断地在每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中重演:它既被用来支持一种高于个人意志的集体性意志,也被用来肯定每个人的不可转让的自由;在前一种情况下,绝对性的要求有可能蜕变为形形色色的以“人民主权”为幌子的国家“决断”,而有效地应对这种风险的政治规范也难以从扎根于个体道德属性的普遍人权观念中被寻得,因为诉诸此的种种理已在捍卫其独立于政治领域之外的自主性的过程中耗尽了自己的资源,它所提供的限制性标准无力引导真实的公共行动。
汪炜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个人意志道德属性人权观念绝对性
信用契约——从信用的义务对待说起被引量:1
2024年
我国社会信用立法进程中出现的从义务维度界定信用的信用义务对待做法,引发了诸多理问题,意味着系统阐述信用契约是必要的。本文述的信用契约认为,契约是信用的基础性要素,决定着信用的本质;契约存在于经济社会交换关系之中,脱离契约的信用不符合历史;契约分为信用契约与非信用契约,信用契约是具有信用意义的契约,由主体、对象、合意、承诺和责任等要素构成,具有清晰的边界范围;集社会性、有限理性和投机性等于一体的契约人,其行为取向使信用管理成为必要;信用管理以契约信用及其行为为对象范围,其实质是承诺管理;信用管理中用以调节信用行为的信管信用,是与道德信用、法律信用并列的信用规范形态;信用制度的安排应注重目标内涵和工具内涵的双重价值。
周荣华
关键词:信用契约
《资本》对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的批判
2024年
以自然权利为基础形成的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是建立在政治契约和经济契约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理。近代西方社会契约通过政治契约的权利平等和经济契约的交换平等营造了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假象,政治契约和经济契约的相互支撑与嫌和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运作结构。与近代西方社会契约从“抽象的个人”出发不同,《资本》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转换了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将人的自由平等问题转换为人的自由解放问题。马克思揭示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的命运和被奴役、被剥削的生存状况,通过反思社会契约的问题,以“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全新的社会联合方式,建构了“自由王国”这一真正的共同体,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政治哲学路径。
李慧娟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契约
价值冲突:基于对社会契约的分析
2024年
作为西方政治理和实践合法性基础的社会契约,其中天然地伴随着价值冲突。价值冲突普遍地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的各个阶段,它所呈现出的并不是马斯洛层次理所说的金字塔结构,而是一种表盘结构,其唯一方式也并不全然是线性的逐级攀升。在类型上,考虑到时间与空间两大因素,可以将价值冲突分为人际冲突、群体冲突、自我冲突和代际冲突四种。对价值冲突的烈度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政治制度及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教育宣传的质量和效果等。
徐贵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
承袭与叛逆:《民约译解》对话《社会契约
2024年
《民约译解》是中江兆民对《社会契约》的汉文译本,它对卢梭民主思想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影响深远。对比之下,可发现译文对原文存在“创造性叛逆”;但其差异实质上是双重的:既将儒学观念用于《契约》的译介中;也利用《契约》对儒家义理进行改造,使东西方观念在对话中同时介入对日本近代民主思想的构建。《译解》的传播也影响到中国近代对卢梭契约的接受和民主观念的形成。为探究这种差异如何形成,首先介绍了《民约译解》的译介背景和传播情况,然后对《译解》和《契约》中有所区别的典型概念和思想结构进行了比较,进而在东西方文化信仰的不同构造中探其根基。从而阐发了两个文本间的对话性及其对当下东西方交流的启发性。
荆靖媛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中江兆民创造性叛逆
作为平等者与成为平等者:“社会”契约的曲折演进
2024年
现代契约旨在把人们当作平等的个体,并以他们的一致同意为政治共同体及其法权体系确立正当性。但真正符合这一想象的乃是以政治共同体为共享目的的“社会”契约,亦即卢梭、康德和罗尔斯所代表的理传统。作为一种假定的或者人为创制的身份,订约者作为平等者的基础何在?他们又如何成为平等者,以及会成为何种平等者?这是现代“社会”契约面对的特殊问题,它们蕴含着自然/理性与教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通过揭示三种理的演进及其各自的独特性,我们将会看到社会契约的转化性功能及其变化。这一演进过程也展示了社会契约的理潜力,即从形式化的公意概念转向实质性的社会公平,并扩展平等公民们政治意志的恰当范围。
谭安奎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公意
马克思从契约话语重构到契约批判的进展
2024年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他曾于不同语境中对契约的理话语进行指涉,并从重构契约话语走向彻底的契约批判。从《犹太人问题》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马克思以市民社会-国家的结构来解释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的结构,并展示出后者的历史性维度。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马克思展开了契约批判,揭示了“自然状态”的历史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暴力性,以及“社会契约”对这种暴力的神秘化。马克思对契约的批判不只是对契约话语的理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批判。
王涑阳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政治经济学
罗尔斯以契约建构制度正义的普遍价值和意义
2024年
罗尔斯的《正义》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运动提出的社会正义制度建构的深刻问题。他以原初状态下的原始契约证正义原则的合理性,并对功利主义作了深入的批判,从而复兴了规范性政治哲学。契约是一种假想的前提,它作为一种解释手段,在理阐述上成了证自然权利、正义原则等基本政治法律观念的出发点,具有普遍性的品格。社群主义者批评正义的平等自由原则所适用的订约的个人是不受目标约束的自我,但自由民主主义者并没有把自我当作完全独立于目标的独来独往的自我,而是指出自我优先于目标,永远是自我与目标的关系中能动的方面。罗尔斯先验制度主义的进路深入阐述了正义制度的构成和建立,通过立法将其建立并付诸具体实施,显出其普适性的价值和意义。
顾肃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原则社会契约论制度主义

相关作者

吴斌
作品数:22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研究主题:盐业 契约论 契约 法律思考 辅导员工作
甘绍平
作品数:122被引量:1,10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应用伦理学 伦理 道德 伦理学 人权
林奇富
作品数:33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契约论 功利主义 政治 民主 权力
姚大志
作品数:204被引量:1,177H指数:1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正义 政治哲学 罗尔斯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李风华
作品数:86被引量:350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哲学 资本主义 罗尔斯 地方政府 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