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4篇“ 央地关系“的相关文章
- 从“诸侯大亚”看西周央地关系
- 2024年
- 殷周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中,最能代表中央与地方关系者,当首推内外服制。内服与外服,主要以地域作为划分依据,设立殊异的职官系统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内置王官与外建诸侯的二元格局。无论政治上的设官分职之异,抑或地理空间上的内外之别,无不体现出地缘因素对早期国家治理的深刻影响。然而封建与宗法相辅相成,血缘因素与地缘因素交互作用,亦因时、因地而有强弱、明暗之分。
- 赵庆淼
-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地缘因素央地关系地理空间殷周时期
- 区域协调、央地关系和基本权利的中央化
- 2024年
- 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显著,如何促进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一直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平衡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之一,毛泽东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宣晓伟
- 关键词:央地关系基本权利重工业
- 三线建设初期工业布局中的央地关系研究
- 2024年
-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为应对严峻的地缘政治危机而开展的大规模国防备战和工业转移活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各部委基于在三线地区建立本系统后方基地的需求,纷纷派出工作组到内地为工厂选址,地方政府担心各自为战的选址有可能导致地方工业发展失序,特制定本地工业发展规划以供参考。三线地区依据专业化协作的需求、一线地区基于力所能及的原则,分别向中央部委提交受援计划和支援计划,中央部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确定一三线地区都能接受的工厂搬迁方案。为保证三线企业尽快投产,利用下马厂和地方工业出让厂址成为普遍做法,三线企业内迁在地方工业之间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挤出效应,促进了三线地区地方工业的布局调整。
- 张杨
- 关键词:三线建设央地关系企业内迁
- 区域协调、央地关系和基本权利的中央化被引量:1
- 2024年
-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个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议题,要促进“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根本上有赖于建立合理的央地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呈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总体取向,在地区竞争模式下试图通过缩小地区增长差距来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当我国逐渐进入第三产业占主导、经济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的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临着由“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根据事务属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推动“公民基本权利的中央化”,落实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责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真正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制度保障。
- 宣晓伟
- 关键词:央地关系基本权利
- 央地关系视角下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
- 2024年
- 【目的】阐明央地关系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其完善路径与方法展开探索,以解决当前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推动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首先基于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央地关系与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相互交织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现状进行全面透视和分析,揭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事权和财权配置不清晰、不均衡以及权责交叉重叠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建央地协同共治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结果】优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需要央地各方积极参与,明确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在权力分配、政策制定与执行、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实现协同与合作。【结论】构建央地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机制将有效促进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保护。本研究强调了央地关系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新时代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建议。然而未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王腾茜
- 关键词:央地关系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 1934年北平基层行政制度调整及央地关系研究
- 2024年
-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平是第一个于民选基础上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各级自治和行政组织的省级行政区。在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于1933年12月颁布《北平市地方自治改进办法大纲》之后,北平市着手对基层行政制度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有四项,分别是成立北平市自治事务监理处、合并坊公所、将区坊长由民选改为委任、改组区公所并裁撤坊公所。分析北平市基层行政制度调整的情况不难看出,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北平市政府与北平地方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北平地方政治势力比较强大,北平市政府未能对基层社会实施全面有力的控制。
- 张印举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央地关系
- 新治理观下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与优化路径
- 2024年
- 理顺央地关系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和治理观念的不断变化,理顺央地关系不仅需要明确央地之间的职责关系,还需要预留一些弹性空间,从而让央地关系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现有研究重在以委托代理关系、利益博弈关系、合作治理关系等静态体制分析为研究主线,而疏于考察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和把握央地关系的优化方向。明确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平衡目标任务的确定性与模糊性、限制地方政府的自利性是厘清现阶段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央地关系应对未来复杂形势动态调整的优化路径是:有限度地强化垂直管理制度,设计有弹性的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伙伴型政府间关系。这可以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帮助。
- 吴金兴
- 关键词:央地关系
- 党派博弈与央地关系:民国初年验契政策的形成与演进(1912―1915)
- 2024年
-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财政危机严重,希图通过验契筹款济急。由于反对派的阻扰与验契政策的缺陷,政府提交的《验契法草案》被临时参议院两度否决。“二次革命”前夕,北京政府在未经代议机关通过的前提下直接拟定《划一契纸章程》,以“均交各省支用”为由督催各省开办验契,但因战争继至收效甚微。“二次革命”后反对派失势,北京政府权威提升,袁世凯于解散国会之次日发布《验契条例》再行验契,并着手将验契费收归中央。随着解款制度的恢复与专款制度的建立,验契费最终成为五项“中央专款”之一。民初验契政策的形成与演进反映了袁派与反对派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央地关系的博弈和联动,揭示出北京政府初期政治态势的变动与起伏。
- 李晓阳
- 关键词:央地关系
-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探究——活动课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之央地关系的设计与实施
- 2024年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 马桂星秦耕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情境央地关系活动课
- 我国央地关系的地方立法诠释——以《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为中心展开
- 2024年
- 《宪法》第三条第四款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则规范。要全面准确理解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必须将《宪法》第三条第四款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七条及《立法法》等宪法性法律结合起来看,把握民主集中制原则下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一体两面。尽管《宪法》没有明确地方事权的范围,但对地方立法权,《宪法》和《立法法》均有明晰规定。我国地方立法中,有一部分是为办好地方性事务、发挥本地方特色而设定的,这部分内容由地方自主制定、自主实施,可以构成完整的地方事权。此外,中央在赋予地方某些工作任务时,也会同时授予地方相应的立法权,工作不同、任务不同,给予地方的立法权限也不相同。根据“权责统一”原理,中央给了地方这些任务,同时也意味着给地方这些事权,尽管考虑到这些权力中央可以收回,但在收回之前应承认其是地方事权。故地方事权的具体范围,可以从地方立法权中得到明晰。
- 沈桥林
-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事权
相关作者
- 宣晓伟

- 作品数:127被引量:3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中央与地方关系 高收入 中央集权制 央地关系 经济增长
- 俞祺

- 作品数:34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央地关系 上位法 法律保留 规范性文件 行政许可
- 张鹏

- 作品数:464被引量:1,0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液氮 超流氦 电梯 数值模拟 传热
- 马亮

- 作品数:236被引量:2,972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数字政府 电子政务 政府绩效 公共服务 实证研究
- 范子英

- 作品数:130被引量:3,698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土地财政 财税改革 转移支付 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