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1篇“ 大肠癌筛查“的相关文章
- 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社区大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 2024年
- 分析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应用于社区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时间选择为2022年3月到2023年10月,选择社区1568位居民进行调查研究,若患者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则继续接受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以此分析大肠癌的检出率。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对社区的1568位50岁以上人群进行相关的调查和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人数为146位,占9.31%。隐血阳性人群中94人接受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其中50人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占比为53.19%。结论 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将其用于社区大肠癌筛查中,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
- 丁铜浩张静沈忠芳许雯
- 关键词:粪便隐血试验大肠癌
- 永康市江南街道2021年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选取浙江省永康市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中江南街道的肠镜筛查数据,分析居民参加大肠癌筛查的顺应性及肠镜筛查结果,为制定有利于提高大肠癌筛查效果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筛查对象为2021年参加永康市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的江南街道永康户籍居民,40~74岁。符合条件的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大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针对筛查的顺应性、病变检出率、不同年龄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6962人,参与问卷调查3995人,问卷顺应率为57.4%;其中完成整体评估3117例,完成评估顺应率为44.8%。完成评估后初筛结果为阳性共452人,初筛阳性率14.5%;实际参加肠镜检查305人,肠镜顺应率67.5%。查出肠道病变137例,检出率为44.9%。结论通过消化道肿瘤风险评估问卷及FOBT结果来筛选需要行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可很好地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但筛查顺应率偏低、肠道准备情况差等情况影响筛查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
- 俞唐唐祝凯陈明彤梅淮军徐胜男
-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结肠镜顺应性
- 无锡市滨湖区大肠癌筛查结果及肠镜依从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及肠镜依从性,为大肠癌早诊早治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8月,对无锡市滨湖区45~74岁常住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开展肠镜检查。结果 共完成大肠癌初筛5 873人,检出高危人群1 814人,检出率为30.89%,其中男性(33.19%)高于女性(2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83.90,P<0.01)。大肠癌高危人群开展肠镜检查266人,依从率为14.66%,不同筛查结果、年龄组肠镜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肠镜检查发现有病变144例,检出率为54.14%,其中息肉最多(127例,检出率47.74%);检出大肠癌4例,检出率为1.50%。男性肠镜病变检出率(70.10%)高于女性(44.97%),仅评估阳性者病变检出率低(35.80%),50~<60岁和60~<70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50.60%、68.18%),不同性别、筛查结果、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发现大肠癌病例4例,均为结肠癌,大肠癌早诊率为50.00%。结论 无锡市滨湖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率较高,肠镜检查依从性较低,建议将大肠癌筛查纳入高发年龄段的常规检查项目,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实现大肠癌早诊早治。
- 刘俊华杜明朱惠娟
-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
- 天津市宁河区2017—2020年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宁河区居民2017—2020年大肠癌筛查结果,为临床防治大肠癌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宁河区2017—2020年参与大肠癌筛查的1 926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通过粪便潜血试验(FOBT)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均为初筛阳性,并完成肠镜检查。统计不同年份、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肠镜检查阳性、阴性情况、肠镜检查大肠癌、癌前病变(包括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中重度异型增生等)及良性病变检出率。结果 1 926例肠镜检查居民中肠镜检查阳性834例,阳性率为43.30%;肠镜检查阴性1 092例,阴性率为56.70%;2018年肠镜检查阳性占比大于2019年大于2017年大于2020年,男性居民阳性占比大于女性,45~60岁居民阳性占比高于60岁高于<4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926例肠镜检查居民中大肠癌检出11例,检出率为0.57%;癌前病变检出823例,检出率为42.73%;良性疾病检出184例,检出率为9.55%。结论 大肠癌筛查能尽早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从而便于早期诊治,以降低宁河区居民大肠癌死亡率及发病率。
- 崔英龙
- 关键词:大肠癌结肠镜早期诊治
- 人工智能技术对社区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息肉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社区大肠癌(CRC)筛查高危人群息肉检出率(PDR)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社区CRC筛查结果阳性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2例。分析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肠道准备情况和内镜精灵辅助诊断等指标,比较PDR。结果PDR为37.6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检出组年龄大于未检出组[(61.26±6.45)和(58.37±7.01)岁,P=0.004],体重重于未检出组[(65.28±9.51)和(60.81±9.20)kg,P=0.001],体重指数(BMI)高于未检出组[(24.80±2.69)和(23.51±2.96)kg/m^(2),P=0.002],男性占比高于未检出组(38.16%和24.60%,P=0.041),有慢性腹泻或便秘症状者占比为42.11%,未检出组为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使用内镜精灵的占比高于未检出组(67.11%和43.6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66,95%CI:1.017~1.119,P=0.008)和使用内镜精灵(OR=3.101,95%CI:1.625~5.916,P=0.001)为PDR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使用内镜精灵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体重、BMI、退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和性别对PDR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镜时间(OR=1.007,95%CI:1.001~1.013,P=0.027)和肠道准备评分(OR=1.535,95%CI:1.018~2.316,P=0.041)为PD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社区CRC筛查高危患者,男性、高龄和肥胖患者息肉发生风险可能更高。提高肠道准备评分,使用内镜精灵辅助诊断时,延长退镜时间,可能有助于病灶检出。
- 姚佳琪杨成章乐尧
-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结肠息肉人工智能
- 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队列病例诊断特征和生存分析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队列中病例的生存情况,并与同期非筛查来源大肠癌病例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登记管理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系统收集的2013—2015年大肠癌户籍病例,生存分析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诊断年份、性别、诊断部位、年龄组、诊断时期别和病理组织学类型等不同分类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和EdererⅡ法计算大肠癌病例的5年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2013—2015年上海市大肠癌筛查来源病例和同期非筛查来源大肠癌病例分别为2108例和14154例,Ⅰ期比例分别为35.53%和9.33%,不同来源的大肠癌诊断时期别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3—2015年筛查来源病例总体5年相对生存率为84.66%(95%置信区间:82.87%~86.45%),非筛查来源病例为63.51%(95%置信区间:62.64%~64.38%),前者生存率指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的女性生存率均高于男性,生存率指标随诊断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诊断时期别的增加逐渐降低。非筛查来源结肠癌病例的5年相对生存率低于直肠癌病例。结论:2013—2015年筛查病例的生存率相较于同期非筛查病例显著提高。肿瘤分期是影响大肠癌病例生存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大肠癌的早筛、早诊和早治,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生存率,减轻疾病负担。
- 窦剑明叶景虹庞怡龚杨明王春芳吴梦吟施燕付晨吴春晓顾凯
- 关键词:大肠癌生存率
- 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在大肠癌伺机性筛查中应用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在大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健康体检和普通就诊大肠疾病风险人群3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调查及粪隐血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分析筛查结果及结直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伺机性筛查初筛中有高危患者1021例,其中男性初筛阳性高危检出率55.04%高于女性的44.96%。高危受检者中肛指检查阳性29例(2.84%),结肠镜检查异常202例19.78%,结肠镜检查异常者包括结肠炎7.25%,腺瘤性息肉1.08%,结直肠癌1.47%,管状腺瘤9.99%;不同患者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大肠息肉既往史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型肥胖、行为习惯、排便习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饮食习惯、大肠息肉既往史以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与患结直肠癌呈正相关(P<0.05),而年龄与患结直肠癌无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在大肠癌伺机性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出结直肠癌患者。
- 周健丁海君唐学典郭建娣田君
-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
- 定期大肠癌筛查可挽救生命
- 2023年
- 大便出血、便秘、食欲下降、腹部疼痛……可能是大肠癌前兆。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由小肠和大肠组成的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而大肠则由结肠和直肠组成。我们一般所统称的“大肠癌”,指的就是结肠与直肠部位发生病变,在医学上也称为结直肠癌,当然,也可以单独发生结肠癌或直肠癌。
- 吕传彬
- 关键词:腹部疼痛大肠癌结肠癌挽救生命食欲下降
- 2013—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2013—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大肠癌筛查成效进行分析,为今后改进大肠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0建立2013—2021年金山区大肠癌筛查数据库,并计算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居民的初筛阳性率、肠镜检查率和肠镜检查结果。结果2013—2021年,金山区对172244例50~74周岁常住居民开展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4.28%,其中男性为25.73%,女性为23.34%,两者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45,P<0.001)。16714例初筛阳性居民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39.97%,其中男性为40.28%,女性为39.74%,两者肠镜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8,P=0.262)。9年间,通过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癌90例,检出率为0.54%,检出癌前病变2974例,检出率为17.79%,男性和女性在肠镜检查诊断结果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03,P<0.001),不同年龄组居民在肠镜检查诊断结果分布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69,P<0.001)。结论金山区大肠癌筛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动员50~74岁居民参加筛查,不断提高肠镜检查率,增强定点医院肠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能力。
- 朱晓云高霞王倩舒奇
- 关键词:大肠癌
- 广州市越秀区基层社区2014-2022年大肠癌筛查及结果分析
- 2023年
- 分析基层地区大肠癌筛查效果,分析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让人们对大肠癌筛查、癌前病变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为大肠癌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社区在 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分析结果是以本市户籍及非本市户籍但在本市住满6个月以上的40-74岁的居民作为筛查对象,数据获得的方法是通过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其开展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果 参与初筛的总人数为2665人,共有1840人完成了第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有885人完成了第二次粪便隐血试验,初筛结果为阳性的人数为708人,初筛阳性率26.57%,肠镜顺应性为46.33%,查出肠道病变141例,病变率达42.99%,其中慢性炎症16例(11.35%),腺瘤或息肉118例(83.69%),发现恶性肿瘤7例(2.13%)。文化程度、有慢性腹泻和便秘、粘液和或血便等既往病史,以及慢性阑尾炎及阑尾或胆囊切除病史均是大肠癌诱发因素。除此之外,精神刺激、癌症、肠息肉等病史及吸烟史等也是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 叶增华明冬莹
- 关键词:大肠癌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
相关作者
- 林国桢

- 作品数:124被引量:1,44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发病率 大肠癌筛查 铅中毒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李燕

- 作品数:509被引量:2,35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影响因素 儿童 母婴传播 孕产妇
- 龚杨明

- 作品数:79被引量:1,60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发病率 流行病学 死亡率 发病 大肠癌筛查
- 刘华章

- 作品数:70被引量:60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大肠癌筛查 老年人 影响因素 死亡率 大肠癌
- 梁颖茹

- 作品数:41被引量:3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大肠癌筛查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结直肠癌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