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4篇“ 外观色泽“的相关文章
- 基于外观色泽与内在质量相关性分析的炒甘草炮制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炒甘草外观色度值与代表内在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优选炒甘草的炮制工艺。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炒甘草粉末颜色,测定炒甘草的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含量,通过SPSS 25.0软件对炒甘草色度值和内在质量指标进行相关性与回归分析;以炒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含量和外观性状为综合加权评分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对炒甘草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总色差值E*的值与明亮度L*呈极显著正相关,明亮度L^(*)与红绿度a^(*)呈显著性负相关,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皆与L^(*)、b^(*)、E^(*)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浸出物、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两两相互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回归分析得出色度值a*、b*、E*与甘草苷、甘草酸和浸出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甘草苷)=0.025-0.103a^(*)+0.102b^(*)-0.004E^(*),Y(甘草酸)=-5.243+0.209a^(*)-0.102b^(*)+0.105E^(*),Y(浸出物)=-2.874+0.837a^(*)+0.047b^(*)+0.442E^(*),验证发现三个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良好;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炒制温度为炒甘草显著影响因素,炒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加样量300 g,280℃炒制10 min。结论建立了利用炒甘草的外观色度值预测其甘草苷、甘草酸和浸出物含量的方法,初步揭示了外观色泽与内在质量相关的科学性;优选的炒甘草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有效保障炒甘草的临床用药质量。
- 田崇娅王明慧周倩石典花辛义周刘静静戴衍朋
- 关键词:色度值正交试验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
- 一种用于提高石榴外观色泽的生物酶搅拌装置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石榴外观色泽的生物酶搅拌装置,包括箱体与搅拌机构,箱体上端中部对应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电机,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轴心处的驱动轴,驱动轴外侧以圆周方向均...
- 付瑞军张广志付长征宋阿琳杨伟栋
- 文献传递
- 一种提高石榴外观色泽的生物酶
-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石榴外观色泽的生物酶,一种提高石榴外观色泽的生物酶,按含量包括:蛋白质30‑70g、葡萄糖异构酶5‑15g、水80‑120ml、无机盐5‑15g、纤维素酶3‑7g、果胶酶3‑7g...
- 郭凯李正军付瑞军付长征
- 文献传递
- 重庆五个柑橘引进品种果实外观色泽初步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测定5个专利柑橘品种(金块、莎斯塔金、太浩金、探戈、尤斯美地金)在重庆3个区试点(江津、忠县、开州)的果实色泽(亮度、色泽a/b值)动态变化趋势,初步评价了5个柑橘品种在3个区试点的果实色泽发育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5个柑橘品种在3个区试点果实色泽发育存在差异。2)太浩金品种是5个品种在3个区试点中果实色泽发育较好的,果实色泽为橙红色-红色,亮度较低(49~51),不同区试点果实色泽差异不明显,色泽a/b值达到1.4~1.6。3)金块品种在3个区试点中果实色泽发育差异较大,果实色泽为橙黄色-橙色-橙红色,色泽a/b值在0.45~0.95,亮度较高(64~66)。4)莎斯塔金、尤斯美地金、探戈3个品种果实色泽均为橙红色,不同区试点果实色泽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色泽a/b值在1.0~1.5。5)总体而言,开州区试点有利于柑橘果实色泽发育,江津区试点次之,忠县区试点再次之。
- 王武李勋兰韩国辉洪林杨蕾杨海建魏召新
- 关键词:柑橘品种区试点果实外观色泽
- 龙眼成熟过程中外观色泽与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以龙眼品种石硖为试材,于花后87 d至采果期进行动态取样,用色差计陆续观测果皮色泽参数(L*、a*、b*、h°、C),测定龙眼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及单果质量,并对果实色泽与品质的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且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参数a*、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不断增加;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不断减少;L*、b*、C值、维生素C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值和a*值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值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b*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h°值与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还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根据果皮色泽估测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回归方程:YFW=55.386-0.787a*+0.277C-0.693h°;YTA=-1.67+0.04h°;YTSS=123.03+0.852L*-2.978a*+0.878C-2.028h°;YTSS/TA=622.816+5.678C-8.202h°;Yvc=-2.706+0.056L*。龙眼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色泽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说明果皮色泽可以为判断果实发育情况和预判果实成熟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周煜棉蔡小林潘介春刘红红
- 关键词:龙眼果皮色泽
- 一种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外观色泽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外观色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烟草原料用水萃取、固液分离,得到烟草萃取液和烟草不溶物;2)将烟草萃取液制成涂布液;3)将烟草不溶物进行制浆形成烟草叩后浆料;向烟草叩后浆料中加入柠檬酸...
- 臧福坤李新生张大坤李龙丛珊
- 文献传递
- 参灵草口服液外观色泽影响因素的初探
- 目的:初步探明影响参灵草口服液外观色泽的主要因素.方法:建立参灵草口服液色泽测定方法与参照标准,通过参灵草口服液以及各组方药材水提液色泽的比对,参灵草口服液以及各组方药材的指纹图谱的对比,辨识影响参灵草口服液外观色泽的主...
- 谢一辉王燕霞陈芳张凌
- 关键词:指纹图谱
- 绿茶外观色泽表示方法及色卡
- 基于丹参药材内在质量与外观色泽相关性分析探索传统鉴定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 石典花隆毅戴衍朋卢琪张军孙立立李贵海倪大鹏
- 关键词:丹参色差值丹酚酸B浸出物
- 一种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外观色泽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外观色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烟草原料用水萃取、固液分离,得到烟草萃取液和烟草不溶物;2)将烟草萃取液制成涂布液;3)将烟草不溶物进行制浆形成烟草叩后浆料;向烟草叩后浆料中加入柠檬酸...
- 臧福坤李新生张大坤李龙丛珊
相关作者
- 郑华

- 作品数:231被引量:93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研究主题:紫胶 漂白紫胶 玛咖 挥发物 紫胶蜡
- 陈晓鸣

- 作品数:430被引量:1,533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研究主题:白蜡虫 漂白紫胶 紫胶 寄主植物 紫胶虫
- 张弘

- 作品数:290被引量:89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紫胶 漂白紫胶 玛咖 紫胶蜡 挥发物
- 石雷

- 作品数:184被引量:54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漂白紫胶 紫胶 印度黄檀 盐酸溶液 反应转化率
- 魏敏

- 作品数:352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研究主题:卷烟 烟草 燃烧 烟用 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