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61篇“ 基底动脉“的相关文章
Pipeline治疗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影响动脉瘤完全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PED治疗的31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术前及术后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观察动脉瘤愈合程度,对DSA影像采用O‘Kelly-Marotta分级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动脉瘤是否完全愈合将患者分为完全愈合组与不完全愈合组。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动脉瘤愈合完全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用PED栓塞17例,PED+弹簧圈栓塞14例。缺血性并发症共发生4例(12.9%),其中,围术期发生缺血性并发症2例(6.5%),均为急性血栓形成,均予以溶栓或取栓处理,术后恢复尚可,术后远期发生缺血并发症2例(6.5%);出血性并发症共发生1例(3.2%),为术中动脉瘤破裂。随访患者中,动脉瘤完全愈合21例设为完全愈合组,不完全愈合10例设为不完全愈合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完全愈合组和不完全愈合组的有无填圈及有无造影剂滞留静脉期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填圈和造影剂滞留静脉期均为促使动脉瘤完全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后循环夹层动脉瘤,PED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较高,效果良好,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临床应注意防治,结合弹簧圈治疗更有利于动脉瘤的愈合。
陈宏祥杨芳宇赵玉龙刘佳明杜舜尧唐一淳范泽政高旭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
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表现,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4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确诊为VBD的3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及MRA检查,根据有无血管性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及MRI、MRA影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序列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延长,图像上呈流空低信号,部分显示高信号。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图能够完整显示迂曲扩张,原始图像结合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图像可清晰显示迂曲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直径、长度、高度、位置评分以及椎动脉(VA)直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MRA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扩张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VBD诊断提供可靠影像依据。
姜雪琴顾伟徐朱烽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一种磁共振接收阵列线圈及椎基底动脉成像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共振接收阵列线圈及椎基底动脉成像装置,涉及椎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领域。所述磁共振接收阵列线圈包括(n+2)个线圈单元,(n+2)个线圈单元包括:n个第一线圈单元、1个第二线圈单元和1个第三线圈单元;n个所述...
霍力吴美其邢海群杨乔吴冰范贤文孙畅杨阳
基底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颈髓梗死2例
2024年
颈髓梗死是神经介入手术罕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基底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颈髓梗死患者,1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残疾且需呼吸机辅助转回当地医院。2例患者双侧椎动脉均势,术中均在导引导管到位后出现椎动脉内血流淤滞未予重视,颈髓梗死考虑与脊髓供血动脉低灌注/微栓塞有关。后循环病变介入手术过程中保证路径侧椎动脉前向血流通畅是避免颈髓梗死的关键。
张欢高小平梁辉谢春
关键词:动脉瘤基底动脉尖神经介入
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
2024年
探讨和分析中医护理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间的12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中医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参考组,且各种典型症状的改善时间更短;同时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更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均显著大于参考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提供中医护理,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在整体调理方面的功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身心各方面对患者都有积极的帮助,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王英
关键词:中医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顽固性面瘫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患者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6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组合为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B量表评级、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纠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更好地恢复面神经功能,二者具有相关性。
张敏郭锰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顽固性面瘫推拿针刺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在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合并近端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巨大型夹层动脉瘤;5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Ⅴ级1例、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6例患者均采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椎动脉V3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4例)、大脑中动脉M2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复查影像学提示桥血管通畅,动脉瘤不显影,基底动脉上段显影良好。4例预后较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3分;1例术前即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Ⅳ级),虽手术顺利,动脉瘤得以控制,但预后欠佳(mRS评分4分);1例基底动脉干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Ⅴ级),虽手术顺利重建后循环并处理动脉瘤,仍于术后1周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治疗的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能够为其提供较好的选择,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基底动脉脑血管重建术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24年
评估探察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开展病情询问与相关检查、针对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象92位进行探究与分析观察,选取日期中以22年的2月11日为首日,以2024年的2月12日为终止日。对上述人员依据治疗施用时间进行号码(01-92)分配,参照单数双数原则予以组别划分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区别护理。号码如01、03等单数者的小组为对照(n值为46),于其护理中采用基础干预,其余人员小组为观察,于护理中施行心理干预。分析对比诸上人员护理效果,评估两组对象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并开展比较。结果 在不同类别服务指导安排下,对照组护理效果要差于观察组,效果显著率与效果存在率之和80.43%明显相对95.65%较低,差异显著(P<0.05)。在干预前对全部病人情绪、生存及睡眠情况开展比较无意义存在(P>0.05),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估总分(89.97±3.72)分、生存质量评估总分(88.94±4.02)分与睡眠质量评估(8.02±1.05)分均优于对照组相应分值(101.43±8.13)、(82.88±5.82)、(11.38±3.03)情况,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中具有确切效果,对其心理、生存状态与睡眠情况改善存在积极影响,意义显著。
吴丹丹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进展
2024年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指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缺乏远期随访,亦存在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统一规范疗效判定标准,加大定量研究,延长随访时间,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丁狼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
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的疗效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金纳多滴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引起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滴剂联合倍他司汀口服2周,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口服2周。比较2组患者眩晕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和眩晕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金纳多滴剂后眩晕障碍量表总评分、功能、情感、躯体亚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金纳多滴剂对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后眩晕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杨静彭本刚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金纳多

相关作者

李天晓
作品数:426被引量:1,577H指数:1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动脉瘤
缪中荣
作品数:369被引量:3,339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介入治疗
刘建民
作品数:952被引量:5,597H指数:2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李慎茂
作品数:197被引量:1,854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黄清海
作品数:545被引量:2,773H指数:2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