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篇“ 埋藏环境“的相关文章
紫外光对不同埋藏环境丝织品的劣化影响研究
2024年
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紫外光照下模拟不同埋藏环境丝织品的劣化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使丝织品表面产生脆性断口、黄度值增加、断裂强力下降、无规卷曲/β-折叠含量比值上升、热最大分解速率温度下降,酪氨酸、大侧基氨基酸的含量减少。紫外光对不同埋藏环境丝织品的劣化影响各不一样,其中对有氧埋藏环境和碱埋藏环境丝织品的破坏更严重。因此博物馆馆藏丝织品保存条件的选择应当根据埋藏环境差异进行细化,对有氧环境和碱环境出土丝织品要格外注意紫外光防护。此外,丝织品的热最大分解速率温度的下降与紫外光照射时间呈线性关系,可以用于量化评估丝织品的劣化程度。
龚德才杨文敏胡霜晴陈黄茜魏莎妮雷琼李顺张杨
关键词:丝织品埋藏环境紫外光
胶莱盆地中部恐龙化石的新发现及埋藏环境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化石产地。恐龙化石种类有真鸟脚类、兽脚类、鹦鹉嘴龙及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种类有树枝状恐龙蛋、棱形蛋、圆形蛋、椭圆形蛋及长形蛋等。该地区恐龙化石以原地埋藏为主,埋藏环境为河漫滩相及滨浅湖相,化石层常伴生有密集的虫迹、腹足类、植物类、介形类等生物化石,适合的沉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是恐龙选择这些地区繁衍的重要原因;火山活动是导致恐龙聚集、死亡、埋藏的重要因素,而周期性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洪水事件是化石埋藏的直接原因。
黄永波王来明王丽娟朱学强张贵丽张学松任天龙
关键词:恐龙化石胶莱盆地埋藏环境古生物
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2024年
【背景】埋藏环境与文物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被认为是导致文物劣化和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埋藏环境下的三星堆象牙处于深埋、缺氧的条件,但目前对该环境下的厌氧菌缺乏必要的了解。【目的】以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和影响微生物分布的因素,为深入研究厌氧微生物产酸、产蛋白酶等功能及象牙劣化机理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厌氧工作站,采用3种厌氧菌分离培养基分离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中的厌氧微生物,分析不同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效果,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三星堆不同象牙埋藏环境中可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多样性,并采用Mantel检验研究影响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从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1株厌氧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属于发酵厌氧微生物,分属于梭菌科(Clostridiaceae)与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共2个科,梭菌属(Clostridium)、土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哈撒韦氏菌属(Hathewaya)、Haloimpatien共4个属,Clostridium cibarium、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大梭菌(Clostridium magnum)、硝醛酚梭菌(Clostridium nitrophenolicum)、Clostridium kogasense、肠梭菌(Clostridium intestinale)、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lostridiumsp.(A4d)、马永贝土生孢杆菌(Terrisporobacter mayombei)、Hathewaya massiliensis、Haloimpatiens massiliensis共11个种;所采用的3种分离培养基中,强化梭菌培养基分离获得的发酵厌氧菌数量和种类最多,但其他2种培养基也表现出独特的分离效果;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可培养发酵厌氧菌种群分布特征与Cu、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发酵厌氧微生物的分布存在一定�
何昌杰秦向宁王宁蒋璐蔓朱莉萍肖嶙何砚秋李思凡邹立扣赵珂
关键词:三星堆遗址象牙埋藏环境
微区X射线荧光技术揭示宏体化石骨骼以及埋藏环境元素特征——以中三叠世盘县混鱼龙为例
2024年
应用可对脊椎动物骨骼化石及其围岩元素特征进行原位无损检测的微区X射线荧光技术(Micro-XRF)对距今约2.44亿年的中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盘县混鱼龙(Mixosaurus panxianensis)正模及副模化石标本进行扫描,将获取的整体元素分布模式可视化,并以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对部分相关特征区域进行辅助扫描。扫描结果显示,骨骼化石与围岩的元素分布呈现明显差异,骨骼化石以Ca、P、Sr、Y等元素富集为代表;围岩以Ca、K、Fe、Mn等为特征元素。此外,Zn在副模标本中呈现差异分布,躯干部位Zn富集,高于头骨。研究认为Micro-XRF扫描结果可详细揭示盘县混鱼龙的骨骼解剖学特征,补充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法从化石上看到的右前肢及腹膜肋等重要信息,并可以更好地区分钙质围岩和骨骼。同时,经海陆对比,发现埋藏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元素如Th、Ce、Cu、Sr表现出对埋藏环境的响应,而与骨骼相关的部分元素如Ca、P、Y受埋藏环境影响较小。另外,Zn在骨骼化石不同部位的差异分布很可能受骨骼发育影响,在副模化石标本上Zn富集的椎体及肋骨可能处于快速骨化阶段,推断该个体可能为亚成年个体。
王一诺付宛璐周敏周敏孙作玉孙作玉江大勇
关键词:化石
冀北四岔口盆地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分析
2024年
热河生物群(约1.31~1.20亿年前)是世界级化石宝库,有关其化石大量且精美保存的埋藏机制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关于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研究进展与这些古生物的重要性并不相称。河北省丰宁县四岔口盆地花吉营组地层埋藏有大量热河生物群化石,是早期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代表地。本文对该地区一处新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赋存地层的沉积物进行了部分元素(包括Sr, Ba, Rb, Cr, V, Co, Hg和S)分析。元素及其比值组合特征表明该地区存在明显的火山活动,且该组地层沉积于氧化–弱还原环境多次快速更替的淡水环境。其中,S含量与V/Cr比值显著线性相关(r = 0.84;p < 0.01),指示可能是频发的火山运动导致古水体弱还原环境的多次出现。与中–晚期热河生物群相比,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埋藏时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埋藏水体也相对富氧。
尹永青赵艳郭颖魏鑫森王朝民张福成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痕量元素埋藏学
埋藏环境下蒲江战国船棺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2023年
木质文物作为有机质文物很容易腐朽,埋藏的木质文物在周围土壤环境综合作用下,受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很难长久保存.通过分析埋藏环境下木质文物船棺表面细菌群落组成,探究船棺表面土壤细菌与船棺降解的相关性,可为船棺保护提供参考.根据发掘现场船棺的保存状态,选择尚未完全发掘出土的无明显降解(NOD)、明显降解(OD)和严重降解(SD)3种状态的船棺,采集附着于船棺表面的土壤,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组成,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探究其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埋藏环境下不同降解程度的船棺表面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并在分布上存在差异,OD具有最高的细菌多样性.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船棺表面的优势细菌;此外,OD的优势菌还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SD包括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属水平上,Sulfurifustis和铁氧化细菌属(Sideroxydan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铁氧化细菌属(Sideroxydans)和Methanomassiliicoccus分别是NOD、OD和SD的优势细菌属;此外,OD和SD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莫氏霉属(Moorella)和Candidatus Solibacter相对丰度高于NOD.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热图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和差异性物种主要受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变形菌门及与铁硫代谢相关的细菌属是埋藏环境下船棺表面的优势细菌,明显降解和严重降解的船棺表面土壤中存在大量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细菌.(图4表2参40)
李静张潇月杨弢李佩龚扬民肖嶙邹立扣赵珂
关键词:船棺埋藏环境细菌多样性
山东诸城恐龙动物群的发现、埋藏环境及分类
2023年
诸城恐龙骨骼化石主要集中埋藏于库沟、龙骨涧、臧家庄、西见屯等化石点,发现了鸭嘴龙、角龙、暴龙、甲龙、蜥脚类和窃蛋龙类恐龙。为进一步系统梳理诸城地区恐龙化石赋存埋藏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和笔者近年研究发现,诸城可能存在3种鸭嘴龙,至少存在2种暴龙科恐龙。诸城恐龙化石最主要的埋藏相类型为泥石流沉积相。白垩纪晚期,诸城地区干旱的气候可能是该地区恐龙死亡的原因。诸城恐龙动物群与北美地区晚白垩世恐龙组合相似,对白垩纪恐龙的迁徙、分布、演化、生存环境、板块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证据。
孙业君张艳霞陈军
关键词:晚白垩世恐龙埋藏环境
玛湖凹陷金龙53井鱼化石埋藏环境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鱼化石中包含了大量古湖泊水文和沉积环境信息。以鱼化石埋藏学理论为指导,以金龙53井鱼化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金龙53井第3回次岩心进行厘米级精细描述,结合岩石薄片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该井风城组二段鱼化石的埋藏环境和化石形成过程。研究认为,金龙53井鱼化石埋藏区为半深湖到深湖环境,火山喷发和蒸发作用造成碱湖水化学性质骤变和缺氧可能是鱼类群体死亡的重要原因;鱼类死亡之后被异重流搬运到半深湖或深湖区快速埋藏,或者垂直落入深水区逐渐埋藏;鱼化石的形成经历了鱼类生活阶段、死亡垂落阶段、埋藏保存阶段和石化成岩阶段等4个阶段。该研究对重建玛湖凹陷二叠纪岩相古地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昌民张磊赵康安志渊张祥辉
关键词:鱼化石
从准同生到埋藏环境的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被引量:17
2022年
以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多层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矿物岩石学分析、团簇同位素测温及U-Pb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手段,开展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研究。识别出保留原岩结构白云岩(微生物结构和泥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Ⅰ(半自形—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Ⅱ(他形—半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沉淀白云石、粗晶鞍状白云石5种结构组分。前3者以岩石的形式存在,后两者以充填孔洞和裂缝的白云石矿物形式存在,并建立了5种白云岩结构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图版。基于5种白云石结构组分的识别,建立了白云岩保持型、白云岩改造型和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等3类储集层的6种白云石化路径。白云石化前的原岩初始孔隙和白云石化路径是控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白云岩保持型和白云岩改造型白云石化路径的成储效应最佳,且发育分布具有相控性和规模性特征,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沈安江罗宪婴胡安平乔占峰张杰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碳酸盐岩埋藏环境白云岩成因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一暴龙类及其埋藏环境
2022年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埋藏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北龙为一处于中间演化阶段的暴龙超科恐龙,比雄关龙更晚分异。它的发现,表明天镇地区在晚白垩世曾经存在着一个由甲龙类、鸭嘴龙类、蜥脚类和兽脚类组成的恐龙动物群,其时代可能处于康尼亚克期至坎潘期。埋藏环境分析表明,晋北龙生前环境为环滨湖地带,死后骨架被短距离搬运,异地埋藏于静水浅湖环境中。
董黎阳贾磊王瑾吴肖春
关键词:晚白垩世埋藏

相关作者

王约
作品数:75被引量:426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陡山沱组 陡山沱期 中泥盆统
刘宝山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史前文明 埋藏环境 地理 民族走廊 史前文化
秦颍
作品数:99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研究主题:青铜器 出土 出土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李军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
研究主题:铜器 博物馆 出土铜器 金相学 埋藏环境
金涛
作品数:4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主题:埋藏环境 水下 沉船 病害 海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