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5篇“ 回火工艺“的相关文章
- 回火工艺对65Mn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 2025年
- 采用洛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回火温度和回火冷却方式对厚度为1.5 mm的65Mn薄板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熊路兰漆诚吕晨李彩虹
- 关键词:回火温度冲击韧性
- 不同回火工艺对H13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采用单轴拉伸压缩液压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了不同回火条件对碟簧用H13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疲劳S-N曲线可看出,在不同的外界应力条件下,二次回火工艺均能显著提高H13钢的疲劳性能。疲劳断口分析显示,二次回火试样的瞬断区面积占比较小,表明其在高应力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此外,二次回火后试样的夹杂物尺寸减小,有助于减少疲劳裂纹的产生。根据改进的Tanaka-Akiniwa模型计算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幅,二次回火条件下的值在不同应力幅下均较小,进一步证实了二次回火工艺能有效降低疲劳失效的风险。因此,H13钢在经过1000℃保温20min,油淬,经过560℃回火120min,空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一次相同参数的回火,是一种较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能显著提高H13钢的疲劳性能。
- 王昊侯新平马鸣蔚刘馨忆荆思文李晋李天祥王旭
- 关键词:H13钢
- 淬火-回火工艺对圆盘耙片用27MnCrB5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解决现有国产圆盘耙片因强度和韧性不足而导致的服役寿命偏低的问题,对27MnCrB5钢进行了淬火-回火(Q-T)的热处理,并分析了在该工艺下回火温度对27MnCrB5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7MnCrB5钢在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碳化物。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27MnCrB5钢在44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匹配以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1064 MPa,断后伸长率为9.4%,室温冲击韧性值为80.6 J·cm^(-2),硬度为38.9 HRC,这主要归因于在该回火温度下析出的碳化物呈球状并均匀分布于马氏体基体上,这种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作用进一步提升了Q-T态27MnCrB5钢的强韧性。
- 付佳乐倪豪豪郭顺翟绍康刘海霞刘光磊沈宝国程晓农
- 关键词:硼钢回火温度冲击韧性
- 高温回火工艺对采煤机重载齿轮组织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研究高温回火工艺对采煤机重载齿轮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方式得到齿轮高温回火后微观组织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并研究了高温回火后残留奥氏体含量随工艺温度和工艺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回火次数增加,表层及过渡层残留奥氏体含量下降,且会降低表面碳浓度;高温回火温度增加,晶界析出碳化物,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最终选用650℃回火2次的方法作为渗碳后回火工艺。
- 薛雨
- 关键词:高温回火18CR2NI4WA钢残留奥氏体
- 一种热处理空气回火工艺
- 本发明适用于热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热处理空气回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淬火后或需要二次回火的钢球放入到空气回火炉的工作室中,鼓风加热,回火温度设置在140~170℃,回火时间为3h;优选的,所述空气回火炉包括工作室,...
- 姚胜方 张庆忠 袁武海 宋杰
- DC53冷作模具钢回火工艺的研究
- 2024年
- 采用冲击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淬火态DC53钢材在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次数后的硬度、冲击韧性、耐磨性、断口、金相组织。结果表明,550℃及以下回火后硬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600℃回火后硬度大幅降低;200℃~400℃回火后冲击韧性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500℃和550℃回火后出现了第二类回火脆性,600℃回火后韧性大幅上升。500℃以下等温二次回火后,硬度和冲击韧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50℃和600℃等温二次回火后,冲击韧性提高;550℃以下回火后耐磨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600℃回火耐磨性降低;二次回火能明显提高DC53的耐磨性。
- 汪乾波胡伟杭朱江
-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回火力学性能
- 一种机械式温度检测装置、回火设备及回火工艺
- 本发明涉及轧辊回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式温度检测装置、回火设备及回火工艺,包括:回火炉,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回火炉侧壁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内固定有静触头;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传热管内,所述支撑组件上连接有与所述静触头抵...
- 尹秀娥李军李敬利
- 回火工艺对ZG25CrNiMo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用标准鉴定试棒(QTC)试块,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回火升温速率对ZG25CrNiMo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冷却后的组织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硬度、强度降低,冲击功平均值升高,而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先升高,在680℃时达到最大,然后降低;同一回火温度下,随着回火保温时间的增加,试样硬度、强度降低,冲击功平均值和延伸率升高,断面收缩率在保温8h时最高,10h时会略下降。控制回火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试样硬度、屈服、抗拉强度略有降低,而延伸率略有升高,断面收缩率明显增加。
- 刘艳梅张建新
- 关键词:加热速率回火温度
- 汽车驱动电机轴承外圈感应回火工艺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研究感应回火工艺参数对温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规律,实现对驱动电机轴承的微观组织调控,改善轴承表面硬度与力学性能,建立了轴承外圈感应回火电磁-温度-组织多场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感应回火工艺参数对轴承截面温度场和组织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感应回火过程中,轴承截面沿径向出现了一定的温度差,残余奥氏体含量沿截面径向呈梯度分布;随着电流密度和电流频率的增加或空气间隙的减小,轴承外圈的温度差增大,径向整体残余奥氏体含量增高且梯度越明显。
- 魏文婷王贵龙赵天翼
- 关键词:GCR15钢感应回火残余奥氏体
- 回火工艺对BJ89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以BJ890臂架用无缝钢管为实验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以及冲击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马氏体组织分解,碳化物析出,强度降低,韧性升高。BJ890钢的最佳调质工艺为920℃淬火+620℃回火。在620℃回火温度下,60min内晶粒尺寸基本不变;120min回火时,晶粒显著增大。随回火时间延长,碳化物析出长大,从“短棒状”逐渐转变为“球形”。同时钢强度降低,冲击韧性升高,但回火60min以上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20℃+14min淬火,620℃+60min回火。钢材抗拉强度为1025MPa,屈服强度为983MPa,伸长率为19.56%,-20℃冲击功为110J,-40℃冲击功为69J,ETT韧脆转变温度为-30.1℃,AFTT韧脆转变温度为-43.4℃。
- 杨睿杨睿杨忠民刘静李昭东李昭东
- 关键词:回火工艺渗碳体冲击韧性韧脆转变温度
相关作者
- 余伟

- 作品数:348被引量:98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力学性能 中厚板 钢板 热轧带钢 显微组织
- 吴晓春

- 作品数:521被引量:1,65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热作模具钢 模具钢 H13钢 塑料模具钢 冷作模具钢
- 戎咏华

- 作品数:196被引量:5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淬火冷却 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 淬火
- 杨弋涛

- 作品数:276被引量:6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铝合金 碳化物 轴承钢
- 李德发

- 作品数:106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钢板 转炉冶炼 耐磨钢 电渣重熔 钢板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