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篇“ 回植术“的相关文章
不同椎板切除回植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23年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三种腰椎椎板切除回植(laminectomy replantation,LMRP)的生物力学特性,为LMRP的选择提供相关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提取一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全腰椎CT图像数据,建立L1~L5的有限元模型,得到正常全腰椎模型M0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参照临床手方法,以L3椎体为手节段,根据不同手方式及韧带离断情况建立不同的LMRP模型,包括揭盖式LMRP模型M1;头侧翻转式LMRP模型M2a、尾侧翻转式LMRP模型M2b;保留棘间、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旋转式LMRP模型M3.对各模型L5椎体下表面进行固定约束,在L1椎体上表面施加垂直向下的压力载荷500N,同时在该表面施加10N·m力矩载荷,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六种工作状态加载,分析各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各节段腰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各部位最大等效应力.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比较,模型M0中L1~L5各节段ROM及总ROM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有效.前屈状态下M1~M3模型相较于M0,L1~L5 整体 ROM 增大百分比依次为 M1(21.6%)>M2b(15.6%)>M2a(12.1%)>M3(3.6%)>M0;L2/3 节段 ROM增大百分比为 M1(52.8%)>M2b(51.8%)>M2a(11.7%)>M3(10.5%)>M0;L3/4 节段 ROM 增大百分比为 M1(50.0%)>M2a(46.7%)>M2b(17.1%)>M3(7.9%)>M0;各模型 L1/2 椎间盘最大等效应力较 M0 增大 19.0%~23.0%;L2/3 椎间盘最大等效应力变化百分比为 M1(29.42%)>M2b(29.41%)>M2a(6.1%)>M3(5.2%)>M0;L3/4椎间盘最大等效应力变化百分比为M1(26.6%)>M2a(26.2%)>M2b(7.5%)>M3(2.5%)>M0;L4/5椎间盘最大等效应力较M0减少10.0%~11.5%;L1~L5关节软骨整体最大等效应力变化百分比为M2a(63.6%)>M1(61.3%)>M2b(9.2%)>M3(3.5%)>M0;各模型椎椎体及椎弓根处钛钉最大等效应力无明显差异且M3最小;椎棘突及棘突处钛钉最大等效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M2a>M3>M1>M2b;两侧微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由大到小依次均为M2a>M3>M1,M2b中两侧微型钛板的最�
徐铖菡禚汉杰柴旭斌郝宇鹏张博文陈勤王彦金栗林周英杰
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生物力学
8字捆绑甲板回植在甲床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8字捆绑甲板回植在甲床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甲床损伤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50(35±6)岁。20例均为单侧单指损伤,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示指6例、中指10例、环指1例、小指3例;甲板脱落7例、浮起13例,甲板均完整且无断裂。20例采用8字捆绑甲板回植治疗:将甲板按甲床形态进行修剪后回植于甲床表面,缝线缝穿过甲上皮缘皮肤,远端线交叉固定于指端克氏针或5号针头处,形成8字捆绑。参照吕桂欣等疗效评价标准对新生甲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均顺利。后2周拆除缝线,后创面均一期愈合,其后,甲板均自行脱落。出院后随访4~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新生指甲外观光滑平整,指甲附着能力强,无明显疼痛等感觉异常,新生甲评估为优16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8字捆绑甲板回植治疗甲床损伤疗效满意。
李智江起庭
关键词:甲床损伤
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修复供皮区创面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修复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下肢皮肤缺损需接受自体植皮手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供皮区均选择自体大腿外侧,供皮区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对照组采用邮票皮回植。比较两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完全上皮化的时间,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评价两组后1、3、6个月供皮区瘢痕情况。两组后随访6个月,记录创面感染及瘢痕情况。结果后7 d,观察组部分凡士林纱布自行脱落,可见该处微型皮片向周围爬行生长,皮片间隙出现上皮化;对照组小部分凡士林纱布可自行脱落,渗血较多,创面愈合缓慢。观察组供皮区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及后1、3、6个月VSS、PO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后无感染者;对照组后1个月出现创面感染2例,细菌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予以换药治疗后好转,再次行细菌培养为阴性。后6个月,观察组可见部分相邻皮片融合,创面平坦,无异常突起,按压时弹性接近正常皮肤,皮肤颜色较正常略深;对照组部分患者瘢痕突起明显,不易按压,颜色趋向于深棕。结论下肢皮肤缺损自体植皮患者采用微型皮片类MEEK式回植修复供皮区有助于加速供皮区创面愈合,减少感染及愈后瘢痕形成。
唐黎珺张筱薇方强伟张雨凡李笑眉徐刚罗艺
关键词:供皮区皮肤缺损
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时间为(77.2±22.7)min,范围为67~146 min;中出血量为(127.0±32.6)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5,P<0.001)。其中疗效优10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2.6%。影像学指标方面,末次随访时腰椎前曲角(LLA)为(51.58±2.39)°,与前[(52.24±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5)。影像学结果示肿瘤未复发,同时腰椎无滑脱不稳、椎板无移位、椎管容积未缩小。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腰椎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无骨量丢失、后腰椎曲度维持良好的优点。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凡刘源昊徐静宜杨恬甜
关键词:腰椎椎管内肿瘤棘上韧带
椎间隙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对腰椎融合后椎体融合率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对行腰椎融合患者的疗效及椎体融合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Cage置入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椎间隙融合采用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植骨,对照组融合采用椎间隙前缘植骨结合填充自体骨的Cage。2组病例分别于后拔除引流管复查X线,后12个月复查腰椎动力位片及CT,通过Suk法及Siepe法对比2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估不同椎间融合方式下腰椎椎间融合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后患者随访12~18个月,后1周、12个月复查,后12个月见观察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1周、后1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比提示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比单纯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率高,因此建议Cage植入前后在椎间隙内植入同种自体骨将Cage包裹,更有利于椎间隙的融合。
吴昊于海洋翟云雷梁成民崔西龙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
皮片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治疗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用皮片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治疗足部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皮肤撕脱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用皮片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皮片原位回植联合传统的打包加压技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植皮的成活率、进行二次手的比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后住院的时间及其后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植皮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进行二次手的比率和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后住院的时间和后创面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皮片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治疗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植皮的成活率,降低其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进行二次手的比率,缩短其后住院的时间及后创面愈合的时间。
钱明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发症
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治疗胸椎管内良性肿瘤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7.1岁。病程6~57个月,平均32.6个月。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脂肪瘤2例、皮样囊肿2例。病变位于单节段18例,双节段15例,3节段5例;肿物长度0.7~6.5 cm,肿瘤与脊髓、马尾及神经根存在界限。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2.2±2.3)分,胸椎Cobb角为(11.7±2.7)°。采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显微镜下肿瘤切除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连续性,将PLC向侧方掀起显露,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带蒂PLC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重建钛板固定。后行X线片、CT及MRI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椎管成形及肿瘤切除情况,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手时间为56~142 min,平均77.1 min;中出血量为110~370 mL,平均217.2 mL。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脑脊液漏,无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8个月,平均27.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未见脊柱侧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CT复查椎板无移位及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椎板均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胸椎Cobb角为(12.3±4.1)°,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56);JOA评分为(23.7±3.8)分,与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00);其中优14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4.2%。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患者可早期活动,疗效较好。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程效伟胡冰涛李凡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椎管成形术超声骨刀
瘤段骨巴氏法灭活回植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瘤段骨巴氏法灭活回植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6月,采用瘤段骨切除、体外巴氏法灭活后回植治疗13例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1~27岁,平均17.4岁。肿瘤位于肱骨中上段2例,股骨中上段2例,股骨中下段6例,胫骨中上段2例,胫骨中段1例。Enneking分期:ⅠB期3例,ⅡA期5例,ⅡB期5例。病理诊断: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2例。病程3~8个月,平均4.8个月。瘤段骨长度为8~16 cm,平均12.5 cm。后定期随访,评估灭活骨状态及并发症,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79个月,平均50.5个月。11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因局部软组织复发行截肢,其中1例截肢后因肺部转移死亡。所有患者均无骨吸收、短缩、内固定障碍并发症发生。4例截骨端不愈合,其中3例以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保守治疗观察。干骺端截骨端愈合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6个月,愈合率90.9%(10/11);骨干截骨端愈合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17.0个月,愈合率72.7%(8/11);截骨端总愈合率81.8%(18/22)。后1例发生灭活骨骨折、1例发生切口裂开并感染。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MSTS-93评分为21~28分,平均25.3分。结论对于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巴氏法灭活回植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保肢式。
吴昊吴汉华贺茂林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
腓骨骨膜瓣移植在儿童四肢骨肿瘤瘤段骨射线灭活回植中的应用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射线灭活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8例原发四肢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9 ~ 17(13.6±2.5)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反复复发的侵袭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例。均釆用瘤段骨扩大切除+中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治疗,回植的瘤段骨断端均应用带蒂或游离腓骨骨膜瓣覆盖。肿瘤位于胫骨中上段5例,应用同侧带腓血管蒂腓骨膜瓣逆行转位覆盖瘤段骨远侧断端;肿瘤位于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段1例,应用游离腓血管蒂腓骨膜瓣移植覆盖近侧断端。瘤段骨为单纯骨干5例,包含关节面3例,长度13-26(1 &1 ±3.9)cm。灭活方法均为中离体射线灭活。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CT观察记录瘤段骨体内愈合情况,并观察患肢长度变化。结果本组8例患儿后随访12~24(18.8±3.5)个月。8例患儿共有13处断端均获得骨愈合,腓骨膜覆盖的断端平均愈合时间6 ~ 10(7.3±1.3)个月,且骨膜覆盖区域可观察到成骨现象末次随访时,5例骨干灭活和1例骨关节灭活的患儿未发生双侧肢体不等长,2例骨关节灭活患儿患侧下肢长度较对侧短缩1.5 cm和2.0 cm。结论在儿童四肢骨肿瘤手治疗中,应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的方法可行,能够有效促进瘤段骨的愈合和防止骨不愈合、骨不连发生,且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推荐临床开展应用。
王鑫刘志勇李坡田志超蔡启卿
关键词:骨肿瘤
超声骨刀截骨联合改良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回植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
目的:评估分析超声骨刀椎板截骨后再行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回植治疗胸腰椎原发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对35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超声骨刀椎板及尾侧棘突截骨治疗椎管内肿瘤,中椎板棘...
李熙雷王会仁周晓岗林红董健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巨积辉
作品数:977被引量:2,167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
侯瑞兴
作品数:467被引量:1,421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皮瓣修复 第二趾 指损伤
李建宁
作品数:238被引量:578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第二趾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
李祥军
作品数:145被引量:273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皮瓣 修复手部 皮瓣修复
周荣
作品数:94被引量:288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皮瓣修复 穿支 指动脉背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