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3篇“ 四诊“的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合参的中和意蕴与临床价值
2025年
《黄帝内经》合参遵循天地人整体观,以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顺应、协调、中和为标准,对疾病进行全面、准确把握,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望首先是望神,其次是望色,再次是综合望,将人体脏腑藏于内的功能与表现于外的征象内外相参,从其“和”与“不和”“应”与“不应”推导出内外相参相应的变化规律;闻立足于五行理论,对五脏与五音、五声及气味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判断,以察疾病的各种性质与变化规律;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全面把握疾病的根本所在,切中肯綮,明确病名或病证,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前提;切一是强调脉应时,二是强调脉以胃气为本,三是强调色脉互参,是重视“平息以调之为法”。医者应充分融合收集到的有效信息,精准疗,使“失中和”向“中和”转化。
陈晓贾梦真黄岩杰
关键词:四诊合参望诊闻诊问诊切诊《黄帝内经》
大模型视角下中医合参的认知机制与多模态研究方法
2025年
文章以认知神经科学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为指导,剖析中医合参的认知机制,提出了“选择性注意形成的意识事件在全局工作空间中的传递”是中医合参的关键过程及中医多模态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从表征与融合层面,总结了中医多模态研究的技术现状,提出了“统一表征与模型内融合”的技术发展方向,认为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变换器构架的多模态大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中医合参的认知过程,并实现统一表征与模型内融合的技术路径。同时,类比中医教育三阶梯培养路径,梳理了中医药多模态大模型研究“预训练-指令微调-人类对齐”三阶段的研究目标与技术方法,为中医多模态研究奠定新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林树元黄慧雯刘畅刘婉婷李健民瞿溢谦曹灵勇
关键词:中医四诊多模态认知神经科学
之法 把结构之脉
2025年
为解决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因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复杂、结构鉴定难度大导致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借鉴中医“”之法的整体观,构建“法”教学。即在讲授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内容时,借鉴“望、闻、问、切”之法,综合分析其成分的来源与结构类型、性质与结构特点、波谱特征与结构取代情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法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相关信息,依照望、闻、问、切的次序,抽丝剥茧地解析出化合物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过程和意义。将此法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课程教学中,将中医整体观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有机结合,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
曲扬窦德强王丽娜才谦
关键词:四诊法中药化学
中医合参辅助疗系统的动态仿真
2025年
构建中医疗的数学基本模型并优化算法,应用于合参辅助疗仪。采用阴阳五行学说的数学模型,将五脏六腑表里关系及包含奇恒之的影响因素与之关联,构建中医疗的数学基本模型并对算法进行优化。用合参辅助疗仪在临床中采集92例患者的信息后做出疗建议。合参辅助疗仪对所采集患者的脉、舌、闻信息分析及患者体质按照阴阳五行分类与医师断结果一致性良好,稳定性、重复性、辨证及治疗建议结果与医师断结果符合率高,合参辅助疗仪辅助断及治疗建议结果均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结果表明构建的中医疗数学模型、算法及整个模拟中医疗的仿真系统能很好地提升合参辅助疗仪的使用效果。
徐荣廷来翊牛欣牛婷立
关键词:四诊合参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仿真
中医“”思维下急科中医适宜技术创新路径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中医“”思维下急科中医适宜技术创新路径。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表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展开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的同时以中医“”思维为指导对患者予以中医适宜技术创新路径管理。观察两组急科管理质量及中医“”知识掌握水平管理前后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急科管理质量比较显示管理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病情断、病因分析、症状控制、功能康复项急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知识掌握水平比较显示管理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医望、中医闻、中医问、中医切项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症状、腹痛症状、发热症状、胸痛症状及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思维为指导对急科患者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创新路径管理不仅对急科管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助益,而且还可以帮助急科患者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能够进一步促进其临床症状的缓解。
叶安吕佳张露华陈清清李婷张希萍
关键词:急诊科中医适宜技术管理质量
中医客观化对智能针灸装备研发与应用的意义
2025年
客观化是中医智能装备研发的核心先导过程之一,而针灸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够借助学科特色进一步加快这一过程。在望领域,对经络与穴位的声光电热磁信息的多模态记录有助于形成部位特异性的标注数据,从而推动问领域针灸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对实体与关系识别的准确率。在切和闻领域,各类可穿戴的设备将实现古籍已有片段化记载而曾难以实现的多部位、实时、全周期的中医针灸生命体征观察。从而借助先进传感技术,复兴和发展“三部九候脉”等多部位的切技术,更能在既有的框架下,纳入经络、腧穴的概念增强数据分析的分类维度,实现中医针灸在实践领域量的积累和在理论领域质的发展,推动更多智能装备的研发和落地。
徐天成夏有兵
关键词:四诊针灸处方知识图谱医疗机器人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25年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普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断学中的望、闻、问、切技术逐渐客观化、标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器械等关键要素,提升中医融合及断水平,并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医断学尤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梳理了近年来中医望、闻、问和切的智能化发展及融合概况,以期为中医断学及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思路。
崔骥许家佗
关键词:中医诊断人工智能中医现代化
一种用于中医望闻问切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望闻问切的可穿戴设备,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表面的前侧边沿转动连接有盒盖,所述盒体左右两侧的底部边沿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带二和固定带一,所述盒体内壁底部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往复移动组件,所述往复移动组...
彭碧波陈旸李胜男郭静蔡月日安丽娜于梦洋宋慧娜高相楠何露斯赵欣
一种自助式中医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断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仪结构存在设备维护和检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助式中医仪,包括立式的主机箱和设置于主机箱内的主板,主机箱的上部设置有显示部,显示部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采...
易根林
中医信息采集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
2024年
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和自行研制的脉搏信息采集器构建的硬件平台,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SQLite数据库,设计开发了中医信息采集应用软件,采集信息并添加断标签,以特定格式存储,构建临床样本数据库,用于智能中医疗算法的训练与验证.
谭佳源赵国庆马亚楠刘国华
关键词:JAVASQLITE

相关作者

杨学智
作品数:247被引量:469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四诊合参 数字化 脉诊 中医 四诊
牛欣
作品数:500被引量:1,700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四诊合参 脉诊 数字化 中医 半夏泻心汤
朱庆文
作品数:178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四诊合参 脉诊 中医 数字化 舌诊
李海燕
作品数:194被引量:470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四诊合参 数字化 中医 脉诊 微乳
马良宵
作品数:196被引量:99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灸 四诊合参 三阴交穴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