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8篇“ 四湖流域“的相关文章
- 南四湖流域常规水污染物多源遥感监测系统设计
- 2025年
- 提出一种多源遥感监测方法,用于南四湖流域常规水污染物监测系统设计。超分辨率处理后的Sentinel-2 L2A卫星多光谱数据可实现流域水质的大范围监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高光谱数据可实现入湖河流水质的精细化监测,地物光谱仪高光谱数据能够实现湖、河岸边带水体的水质反演精度修正,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光谱特征与非光敏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光谱特征数据库。相比半经验法,结合机器学习法后,总氮、总磷反演的平均误差分别下降22.84%、39.19%。通过增强数据集、添加正则化项、集成学习、泛函分析等正则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反演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类别水体的自适应能力。
- 邢军崔宾阁李鹏王晓辉宋丽娟
- 关键词:水污染物遥感监测自适应反演南四湖流域
-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防控对策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掌握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控对策。【方法】基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与排放强度核算法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不同的风险控制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1)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及总污染物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污染物排放强度中COD占据主导地位,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中TN占据主导地位。(2)畜禽养殖成为南四湖流域COD、TN和TP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对COD、TN及TP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0.54%、65.99%及69.79%。(3)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居于前五位的县区对南四湖流域内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37.43%~42.73%,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可将南四湖流域内27个县区划分为4个高风险区、14个中风险区、9个低风险区。【结论】面对不同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当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区,各治理主体应协同发力,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 焦朋朋姜东良徐彭波王盛谕吴昊石雪晴王鲁豫王艺臻马正康
-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
- 南四湖流域河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24年
- 开展南四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能够为其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资料,表明南四湖流域湖区和入湖河流沉积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汞、镉、砷和锌),上级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污染程度比下级湖严重。工农业生产、城市活动、航运交通和水产养殖等,是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下一步需要加强对下级湖湖西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价。同时,开展南四湖流域河湖沉积物环境磁学和重金属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获得快速诊断重金属污染状态的磁学特征参数,能够对流域重金属污染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刘明璐张大文
- 关键词:南四湖入湖河流重金属污染污染评价环境磁学
- 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定背景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南四湖是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具有调蓄洪水、蓄水灌溉、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在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部分地区为高氟高盐区,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构成威胁。通过总结南四湖近年来的水质参数、影响因素及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的制定,分析2023年南四湖流域出台流域性标准的必然性,以及对周边排污企业处理含氟、高硫酸盐废水面临的挑战。实现排放限值与水环境管理目标的衔接,以期为南四湖流域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 谭伟纪发达焦海燕李明张建国
- 关键词:南四湖水污染物水质研究排放标准
- 多情景模拟下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变化研究
- 2024年
- 南四湖是中国第六大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水区。本文利用InVEST模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和情景模拟法,通过分析区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互关系,模拟多种生态管理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以预测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模拟情景下,生境质量和授粉服务的变化程度最大;城市自然增长情景与四种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互关系变化相差较大,但是在四种生态保护情景里各服务间的相互关系相差较小;滨岸带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情景下总体效益最佳,南四湖流域未来规划应偏向滨岸带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情景。
- 王冰玉孙小银单瑞峰田文黄茹婷
-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情景分析生态系统服务
- 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纳入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生态系统服务是维持与影响流域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积极协同,避免消极权衡,对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以流域农业经济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量化评估了2005-2020年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作物供给、畜禽供给、水产供给、产水量、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的时空特征,并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识别了流域水质净化服务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基于K-mean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①作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的平原地区,而产水量和土壤侵蚀的高值区,以及总氮输出的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区。②南四湖流域作物供给与水质净化服务为显著的权衡关系。③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流域水质净化服务的关键驱动因素。④流域可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分区,即农产品主产区、生态涵养区和水质安全区,各分区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侧重各有所不同。针对南四湖流域作物供给服务与水质净化服务间的显著权衡关系,亟需加强利益相关部门的协作,衔接主体功能区划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经济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规划。通过优化调控各分区种植规模、结构及施肥方式等,可以在提升流域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氮输出,协调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为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胡欣琪王国强苏洁王红旗宋永会朱宜王海华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南四湖流域
-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排涝工程与调度策略对流域防洪安全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究了排涝工程建设及不同调度策略对四湖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工程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防洪压力,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洪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1.19 m和1.41 m,洪峰水位由保证水位以上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有效提升四湖流域总体排涝效益,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在洪湖洪峰水位仅分别上涨0.05 m、0.16 m,且不超过警戒水位的条件下,长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了0.73 m和0.40m,显著提升了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但受制于水闸和渠道过流能力,长湖水位仍超过警戒水位。排涝工程建设整体上提高了四湖流域内河渠防洪安全性,除排涝河(西)、沙螺渠及螺山干渠在参与流域统排后平均最高水位有一定上涨外,其余主要河渠平均最高水位均有所下降。排涝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对新滩口泵站和高潭口泵站的依赖,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两座泵站排水总量占流域排水总量的占比下降13.23%~19.35%,洪湖防洪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提升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降低田关泵站排涝压力,联合调蓄实施后,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田关泵站排水总量分别下降60.97%和57.23%。本研究能够为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提升排涝工程运用水平,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提供参考。
- 沈来银吴凤燕周驰周念来
- 关键词:四湖流域防洪安全调度策略
- 湖泊型流域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多情景模拟——以南四湖流域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洪涝灾害情景模拟与损失预估对湖泊型流域防洪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湖泊型流域南四湖流域为例,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三种用地情景,采用P-Ⅲ型概率曲线构建10、20、50、100 a四个重现期强降雨情景,得到12种组合情景;通过InVEST模型和等体积淹没法量化不同情景的径流和淹没深度;在各产业GDP空间预测的基础上计算12种情景的洪涝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CA-Markov模型在南四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模拟精度较高,三种用地情景的各地类变化显著;(2)用地变化对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显著,其中城镇发展情景下洪涝灾害风险最大,而生态保护情景风险最低;(3)暴雨强度会明显增加各用地情景的经济损失,但增幅在50 a重现期后有所减缓;生态保护情景的经济损失最少,介于97.39—128.81亿元之间,与其他情景相比,该情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灾损失。为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湖泊型流域可持续发展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合理扩张城镇建设用地,优化布局生态用地,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作用。
- 刘洋韩雯颖孙志贤桑国庆
- 关键词:洪涝灾害情景模拟直接经济损失南四湖流域
- 水利部关于印发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水资管[2024]62号)
- 2024年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商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根据国务院授权,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二、《方案》的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将《方案》明确的水量分配份额和主要断面控制指标作为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组成,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高效利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 无
- 关键词: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治水思路
- 农业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反映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探究其空间异质性与主导驱动因子对于农业主产区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源数据,应用ArcGI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四湖流域水源供给、固碳、粮食生产和水质净化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综合供需比及其冷热点区域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4种服务供给低值区与需求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主要位于流域西部高城市化区域。(2)除固碳服务外,其他三种服务均能满足流域内部需求,流域综合供需比为0.28,整体处于盈余状态。(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呈现空间差异性,仅水质净化服务无明显冷点区域,其他服务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高城市化区域,热点区域分布在水域和耕地密集区域。(4)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别为影响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冷点和热点区域供需平衡的主导因子,适当平衡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湖泊湿地面积是流域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四湖流域和其他类似农业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 贺淑钰王玲陈俊辰戚琦王彬宇李可李兆华李昆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四湖流域
相关作者
- 尹发能

- 作品数:39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四湖流域 生态环境 宜居城市 景观生态建设 湿地
- 金卫斌

- 作品数:101被引量:3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杜鹃花 遗传连锁图谱 引物设计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RHODODENDRON
- 杜耘

- 作品数:146被引量:1,18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遥感 汉江中下游 采样 采样装置 落体
- 王剑

- 作品数:45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计算机专业 嵌入式系统 教学 GPRS 湿地
- 吴胜军

- 作品数:191被引量:1,21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消落带 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 落体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