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0 篇“ 吸收测定法 “的相关文章
双能X线吸收 测定法 联合骨折联络服务对髋关节骨折患者预后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双能X线吸收 测定法 联合骨折联络服务(FLS)对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预后及骨质疏松改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骨质疏松且未实施FLS的髋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对照组,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诊断为骨质疏松且实施了FLS干预的髋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试验组。随访2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质疏松的评估结果、患者骨质疏松的自我管理、是否发生二次骨折以及医务人员的宣教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2组患者入院与出院1年血清25(OH)D3水平差异。结果FLS实施后,护士骨质疏松宣教执行率、有效随访率较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骨质疏松较前改善,BMD值提高,二次骨折发生率降低,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1年试验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吸收 测定法 联合FLS能够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宣教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率,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并有益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骨质疏松的预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李通宪 高峰 武飞 杨建波关键词:骨密度 髋关节骨折 双能X线吸收 测定法 和定量CT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诊断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 测定法 (DXA)和定量CT(QCT)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性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仪征市人民医院行DXA和QCT骨密度检测且两种检查在2个月内完成的患者共计120例,观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DXA和QCT诊断结果及影响DXA和QCT诊断结果差异的因素。结果:DXA在腰椎正位、髋部结果以及最低T值时的诊断结果与QCT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方面QCT较DXA优越。年龄、重度骨赘形成与重度小关节增生为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骨赘形成可被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存在该因素时QCT阳性而DXA阴性的概率为无该因素时的3.649倍。结论:腰椎QCT在反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真实情况上更具优越性。 基成跃 赵翔 夏建忠 夏正荣 乔高山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一般人群尿钴正常值的石墨炉原子吸收 测定法 2020年 目的对人群尿液测定 技术(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进行推广,研制一般人群尿钴正常值,为硬金属肺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制定提供线索。方法使用磷酸氢二铵基体改进剂,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直接进样,测定 尿钴浓度,提高灰化温度,减少原子化阶段的气相干扰,并探讨最佳分析条件。结果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吸光度最大为0.555,最佳灰化温度1200℃和原子化温度2200℃,检出限为0.448μg/L,回收率范围为96.54%~107.38%,批内精密度范围为0.93%~2.30%。124名研究对象中尿钴最低检出值为0.470μg/L,最大值为6.820μg/L,检出限为0.448μg/L,其中有16名未检出,检出率为87.09%。全距为0.448~6.820μg/L,M(P25,P75)为2.790(1.697,4.300)μg/L,均数为3.037μg/L,单侧估计95%上限为6.170μg/L,99%上限为6.790μg/L。一般健康成年人尿钴含量的范围在0.000~6.170μg/L。结论本实验摸索建立以石墨炉原子吸收 光谱法测定 尿中钴含量的方法可行,具有尿样无需繁杂预处理,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人群大批量尿样的检测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准确,是检测尿中钴含量的简单可行方案。可为今后硬金属肺病诊断中生物标志物(尿钴生物接触限值)的制定提供实验室测定 方法和数值参考。 李震 陈雯雯 李盼盼 赵丽 薛宁 姜雨忻 闫永建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正常值 双能X射线吸收 测定法 测量身体成分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双能X射线吸收 测定法 (DXA)具有辐射剂量低、重现性好、扫描时间短和容易获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中。DXA体成分分析可检测骨密度、脂肪质量、瘦体质量、去脂肪质量和体脂率等多种身体成分。目前,DXA体成分分析在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风险评估中被广泛地应用,笔者就DXA体成分分析在一些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郑玲玲 周雨菁 刘兴党关键词:身体成分 矿石中金元素测定 分析方法的试验之乙酸丁酯—二苯硫脲萃取原子吸收 测定法 被引量:4 2019年 金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低,地壳中丰度值仅为1ng/g.地质边界品位一般为1g/T,为满足地质找矿需要试验了本分析方法,资料介绍:王水溶解样品时高含量的硫元素严重影响金矿的溶解,生产中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强调了焙烧样品的重要性;试验了灵敏度比对;配位试剂加入量;王水酸度对萃取的影响;萃取时间;明胶加入量及可溶性硅对萃取及雾化的影响;配位体的可替代性。确定的分析方法经过大量试样检测,外验合格率95%以上,满足地质找矿、选矿车间等分析测试的要求,方法快速、准确。 刘志仓 王宏强 郭国涛关键词:金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 乙酸丁酯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 测定法 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18年 以火焰原子吸收 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并对操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方法线性范围0~2μg/m L,相关系数0. 999 7,最低检出限为0. 07μg/m L,添加标样10μg/m L,加标回收率为98. 4%,滤膜标样AK-QC203-2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45%。 白雪关键词:锰 茶叶中美术绿的高压罐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 测定法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高压罐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 茶叶中美术绿的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及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铅、铬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9 6;方法检出限为0.001 6和0.002mg/kg;回收率:铅为94.8%~102%,铬为86%~108%。结论利用该方法检测茶叶中美术绿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满足检测要求。 刘双德 史欣媚 张金环关键词:石墨炉 茶叶 水中铝的石墨炉原子吸收 测定法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通过改进实验条件,研究共存元素的影响,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 水中铝的方法。方法 样品中加入1%硝酸,以2μl的50 g/L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采用涂钽石墨管,二步连续斜坡升温并二步灰化,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 水中铝。结果 铝含量在0~8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0.999。检出限为3.0μg/L。水中铝加标回收率在85%~112%,RSD为1.57%~4.38%。较高浓度的钙和硫酸盐对其测定 结果产生正干扰。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适用于一般水中铝的含量测定 。 宋新兵 钱秋良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铝 滤膜中锡样品原子吸收 测定法 前处理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锡及其化合物》(GBZ/T 160.22-2004)所使用的前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建立简便、准确的试验方法。方法参照GBZ/T 160.22-2004方法,测定 、计算滤膜中锡的质量;取1.0 m L浓盐酸(优级纯)和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具塞比色管中,置50℃水浴中消解滤膜,测定 、计算滤膜中锡的质量。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改进前,滤膜样品锡的回收率在50.0%以下,改进后回收率均在99.0%以上。结论经调整改良后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同时能减少对试验人员的伤害和酸污染的形成。 郭晓婧 郭嘉明 梁嘉斌 陈纠 刘移民关键词:滤膜 前处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浓盐酸 工作场所空气中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的涂镧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 测定法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涂镧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钡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钡,滤膜使用消化液(浓硝酸:高氯酸为9:1)于220℃进行消化,以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采用涂镧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钡的含量。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的测定 范围为0~500μg/L,相关系数r=0.997,检出限15.52μg/L,加标回收率为97.8%~101.9%,最低检测浓度0.002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经济,能够满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的要求,适用于基层单位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钡的监测。 周婷 夏智恒 石林 丁启月 周浩 尚凡 梅勇关键词:原子吸收 钡
相关作者
姜杰 作品数:91 被引量:487 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二噁英 食品 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海产品 黎雪慧 作品数:58 被引量:339 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铅 海产品 砷 食品 微波消解 李友 作品数:4 被引量:47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吸收测定法 微量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 蛋白质 刘宝军 作品数: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吸收测定法 微量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 砷 冯烈 作品数:121 被引量:584 H指数:1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