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右肺下叶“的相关文章
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例的麻醉管理
2024年
异物吸入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常常发生于1~3岁的儿童,处理气道异物的“金标准”是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取出,然而在异物取出过程中,由于麻醉医师与术者共用气道,术中常常发生低氧血症、喉痉挛、喉水肿等并发症。该文报道了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先后在硬质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下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均出现了低氧血症。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旨在提高麻醉医师在儿童异物取出术中的气道管理技能。
王祥黄涛钟良杜艺敏
关键词:气道异物低氧血症气管支气管镜
右上肺奇叶合并右肺下叶结节报道1例
2022年
肺奇叶(Azygos lobe)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解剖变异类型,一侧肺尖部发生的额外肺叶,多见于右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奇静脉异常移行将肺上叶处肺尖分隔成为两部分,从而使肺尖局部的脏层胸膜凹陷,肺上叶内侧部分即是肺奇叶。本文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34岁青年男性右上肺奇叶合并右肺下叶结节,针对奇叶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面进行报告。
丁浩应劲涛付茂勇
关键词:肺奇叶肺大疱病案报道
一例右肺下叶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典型案例分析
2022年
肺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及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肺叶切除术是周围性肺癌等病的常用术式,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肺通气及弥散功能在术后会出现降低,在并发肺栓塞后则会诱发呼吸衰竭的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流行病学显示,肺栓塞的患病率从2007年1.2/10万人已上升至2016年的7.1/10万人,且在住院患者中7d全因病死率为1.9%-2.9%,而30d的全因病死率高达4.9%-6.6%。相关研究发现[3],患者的年龄、深静脉血栓、术后长期卧床等均是术后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虽通过溶栓、抗凝药物可达到防止血栓增大、阻止新血栓形成、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但不同抗凝患者的持续治疗时间不同,而溶栓治疗的指征、禁忌症极为复杂[4-5]。因此,在右肺下叶切除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二次溶栓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科室收治的一例右肺下叶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缓解,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陈晓恒
关键词:右肺下叶肺栓塞案例分析
右肺下叶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2021年
患者女,29岁。2019年4月体检发现右肺下叶肿物,晨起刷牙时有咳痰,无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体重无明显变化。胸部CT平扫(图1、2):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类圆形肿块,边界尚清,边缘浅分叶,局部见胸膜牵拉,大小约2.1 cm×2.3 cm;增强扫描(图3、4):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局部可见斑片状未明显强化区,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为50 HU、53 HU.
娄壮柳林孙晓清赵一明张卜天
关键词:右肺下叶咳痰
胸部增强薄层CT扫描结合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右肺下叶解剖结构的应用
目的基于胸部增强薄层CT结合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对右肺下叶支气管、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分类,阐述其在右肺下叶术前规划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106例胸部增强薄层CT右肺下叶支气管、血管显像良好的患者资料,采用MimicsMedi...
张锦灿
关键词:右肺下叶
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类型的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对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形式进行分类。方法筛选出298例胸部CT扫描右肺下叶支气管显示良好的病例检查资料,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组右肺下叶支气管的支气管树及薄层横断层CT,综合应用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根据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管径粗细及肺野分布范围对右肺下叶支气管的分支类型进行分型。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CT图像,可以将右肺下叶支气管分为5种类型。I型196例(65.8%),为最常见分支类型,表现为右肺下叶支气管依次先后分出背段支气管(B6)、内基底段支气管(B7)、前基底段支气管(B8)、外基底段支气管(B9),最后延续为后基底段支气管(B10)。II型35例(11.7%),表现为右肺下叶支气管依次先后分出B6、B7,最后延续为B8和B10两大主干。III型29例(9.7%),表现为B6、B7依次先后分出,然后延续为两大支,分别是B8与B9的共干支(B8+9)与B10。IV型19例(6.4%),表现为B6分出后,B7未从基底干支气管单独分出,而是基底干支气管分为两大支,分别为B7与B8的共干支(B7+8)及B9与B10的共干支(B9+10)。V型19例(6.4%),B6、B7依次先后发出,然后基底干支气管三分为B8、B9、B10。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支气管树图像及薄层横断层图像可以对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形式进行准确分类。
周超于龙李凤英孙艳王涛
关键词:支气管右肺下叶
左肺下叶腺癌伴右肺中叶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右肺下叶错构瘤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肺部是呼吸系统肿瘤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肺部比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良性肿瘤比较常见的就是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等。而转移性肿瘤可见于多个部位,诊断中根据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可以诊断。该例双肺既有原发性肺腺癌、原发性错构瘤,同时还有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这样的病例比较少见,特做一病例报告,对以后的诊断积累一定的经验。
朱静王春璞吴建龙王学文段庆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性肺腺癌错构瘤右肺下叶右肺中叶左肺下叶
右肺下叶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
2018年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咳嗽1月余"入院,无咳痰,无咯血,无发热、胸闷胸痛。既往体健,吸烟20余年,每天约30支,已戒烟20余年。体检:神志清楚,呼吸稍促,血压150/97 mm Hg;无胸壁压痛。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呼吸深度正常,呼吸节律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5.
王姝云赖丙林王肇平彭吉东
关键词:病变性质右肺下叶肿物反复咳嗽呼吸节律肺呼吸音
术前3D重建、术中CT定位荧光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外后基底段精准切除术被引量:4
2018年
肺段切除术历史悠久,1939年,Churchill和Belsey[1]进行了首例左上肺舌段切除用于治疗结核性肺不张。早期肺癌的治疗,在1960年以前,一侧全肺切除被认为是金标准。但随着人们对肺门结构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肺叶切除术的技术成熟,在20世纪60年代,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被确立为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2]。虽然Churchill早在1958年就开始将肺段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但对于早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最佳术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1995年,Ginsberg和Rubinstein[3]报道了1982年至1988年开展的比较亚肺叶切除(楔形切除后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亚肺叶切除的局部复发率、肺癌相关病死率均高于肺叶切除。
马永富姚洁陈瑞骥李宬润李云婧陈思禹杨博郭俊唐梁朝阳刘阳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3D重建右肺下叶CT定位胸腔镜术前
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类型的64层螺旋CT解剖学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右肺下叶支气管分支类型.[方法]选择行胸部检查的门诊患者500例,通过重建薄层CT横断面图像对右肺下叶段支气管资料进行分型,计算各种分支形式的出现几率.[结果]依据基底干支气管分支的不同将右肺下叶支气管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为外基底段与后基底段共干(65.2%);Ⅱ型为前基底段与外基底段共干(21.0%);Ⅲ型为前基底段与外基底段的亚段支气管共干,后基底段与外基底段的另1个亚段支气管共干,分为2分支型(7.6%);Ⅳ型为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3分支型(5.4%).[结论]64层螺旋CT薄层横断面图像可真实地显示右肺下叶段级支气管的分支形式及准确分型.
张英李良李香丹
关键词:支气管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相关作者

付建峰
作品数:53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舒芬太尼 输注 先天性心脏病 右肺下叶 胸外科
王天龙
作品数:692被引量:3,886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围术期管理 老年患者 麻醉 围术期 麻醉管理
刘加升
作品数:84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沛县中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增生 胶浆剂 双氯芬酸钠 外科感染 医疗纠纷
曹中良
作品数:18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丹东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平均年龄 病灶 肺内 肺隔离症
禹京勇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丹东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胸外科 平均年龄 肺隔离症 淋巴结转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