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史料钩沉“的相关文章
- 京津医家高子芬方笺史料钩沉
- 2024年
- 以京津医家高子芬三张不同时期的处方笺作为一手史料,探析晚清至民国时期高子芬的行医历程及相关社会历史背景,详细梳理晚清时期京津地区的官医制度与医学研究会、北洋政府时期的医师考核制度、民国时期的中医函授教学等史实。研究发现,高子芬于历史中并无记载,挖掘其遗留的方笺可知,高子芬为晚清京城南区官医,后加入医学研究会学习并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北洋政府时期,高子芬参加警察厅头期医士资格考核且顺利通过;于民国中期从北京赴天津函授学校执教行医。本文以医家高子芬方笺为例,展示方笺的重要史料价值,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 傅玉洁孙文奇高天凤孙潇如李良之陈子杰
- 关键词:医学研究会史料
- 宋人著述中的辽代捺钵史料钩沉
- 2024年
- 宋人著述中涉及较多有关辽代捺钵的史料,包括捺钵释义及路线与地点、捺钵营地及其相关情况、捺钵活动、扈从人员情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就其价值而言,这些史料可补正史之阙失,并与正史相印证,对研究辽代捺钵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治因素、情感态度和个人认知等诸多原因,这些史料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审慎辨别。
- 张敏
- 关键词:史料价值
- 古代妊娠脉诊史料钩沉与启示被引量:1
- 2024年
- 古代妊娠诊断以“手少阴脉动甚”等四种脉法为代表,并有一些辅助验胎法。唐以前医籍提出的妊娠脉象被后世不断解说、重塑。医家们并不热衷于探索唯一、明确的诊断方法,出现了诊法愈趋繁复而误诊时有发生的局面。另外,男女生理差异、阴阳术数属性从《难经》起即受到关注,用于诊病验胎与辨胎儿男女。宋以后,男女社会性别差异强化,医生施诊困难。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妊娠诊断走向精确化与规范化的进程。置身病者立场审视多种诊断方式,“层累”的医学知识与医学水平高低的关联便遭到了质疑。病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是身体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探讨生物医学意义上的身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建构,则为我们带来了认识论上的突破。
- 黄天骄王育林
- 关键词:妊娠诊断脉法身体史医疗史
- 史料钩沉联结两岸,拾贝补遗破陈立新——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
- 2023年
- 程桂婷等合著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上下册)运用“研究(史料)—编撰(年表)—选校(佚文)”的“三维一体”写作思路,基于“全面性”、“时间延续性”和“学术补白”等标准,有条理地进行“史料选考”“年表选编”“佚文选校”。从整体上看,这套书虽存在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其实现了在纷繁复杂的史料文海中识别并拾掇出“宝贝”的学术初心,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赴台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集外文”予以发掘补遗,完善原本“残缺”的作家文学年表,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学界的“陈见”进行推翻重述,阐释“新见”。这有利于打破“两岸学术分断”的僵局,统合海峡两岸对这一群体的学术研究。该著作无论是对“赴台文人”个体的文学史定位、抑或是群体研究史的推进、甚至是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都有突破性意义。
- 黄桂波
- 开掘稀见史料钩沉二程行状--从爬梳《二程集》到书写《二程夫子》
- 2023年
- 一程颢、程颐(世称“二程”)是“天理”学说的创建者,对宋明理学有开山之功,受到了宋、元、明、清四个王朝的尊崇,在中国哲学史与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果说《二程集》是宋代以来全面介绍二程语录与文集等权威文史原著的话,那么值此二程夫子990周年华诞之际,裴高才君的新著“二程传”--《二程夫子:程颢程颐》,则是演绎二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况味。
- 冯天瑜
- 关键词:天理
- 晓庄剧社谢纬棨戏剧活动史料钩沉
- 2022年
- 晓庄十烈士之一的谢纬棨不仅是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党团组织的骨干,又是晓庄剧社、南国社等戏剧社团活动的重要成员,其戏剧表演的才华及有关戏剧研究、创作与演出活动,对扩大晓庄剧社、南国社的社会影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关谢纬棨戏剧活动史料,经三十年代前后有关报刊报道与评论、“左联”刊物的纪念专号、陶行知和晓庄同志的回忆与缅怀等途径得以留存下来,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谢纬棨烈士生平经历与活动的重要参考。
- 姚群民
- 关键词:南国社戏剧活动史料
- 陈恬生平事迹及其佚著史料钩沉
- 2022年
- 两宋之际的著名学者陈恬是北宋望族阆中“三陈”后裔。学识渊博,善诗词,精书法。曾隐居于阳翟(今河南许昌市),不事举业。徽宗大观年间,拜校书郎。南宋初年,授直秘阁,辞官不就,归隐嵩山。《宋史》无传,事迹不显。陈恬历经两宋之交的乱世,其生平与事迹相对模糊,但文名显著,入“阳城三士”与“戊己四先生”之列。勾稽史料,窥其著述,以期深化对陈恬其人及两宋之际文坛现状的认识。
- 赵耀文
- 关键词:两宋之际生平事迹
- 民国吴绮缘报刊文言小说篇目及史料钩沉
- 2022年
- 吴绮缘是民国小说创作大家,江苏武进人。其文言小说创作自1915年一直持续到1949年,其创作的过程几乎与民国相始终,也见证了文言小说最后的消亡历程。其文言小说除了部分公开出版外,多数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对民国时期发表在报刊上的吴绮缘作品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文言小说创作的总体水平和成就,也让我们对这一民国杰出的小说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 张振国
- 关键词:民国报刊文言小说
- 民国纸媒中的风俗画——《北洋画报》连载陈师曾《北京风俗画》册页的若干史料钩沉及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借助于现代大众读物《北洋画报》这一新兴媒介,陈师曾《北京风俗画》曾以连载的形式刊行于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兼具传统文人与新式知识分子双重身份的陈师曾,在绘制《北京风俗画》时深受“到民间去”这一文化思潮的影响,以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平民化的风俗画题材回应了“眼光向下”的现代性命题。这不仅契合了《北洋画报》希望启蒙大众美育的文化定位,也让陈师曾《北京风俗画》广受市民的欢迎,还对通过写生来创作人物绘画的美术实践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 刘卓
- 关键词:陈师曾思想启蒙
- 清初笔记、日记载录颜真卿史料钩沉
- 2021年
- 近年来,清代笔记、日记史料的整理与汇总为我们完善过往的书学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也使得书法研究可以相互佐证,有史可依。史料冗杂的清代笔记、H记中内含大量有关颜真卿书法的记录.可以查到并加以析出、考证者就多达上百条。记录这些资料的作者身份复杂,他们本身也许并非深谙书法之人,资料来源可能是道听途说或是转录前人话语。但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理解时人眼中的颜真卿,帮助研究者打开新的研究视野。此外,清代“碑学”书风走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清代前、中、后三期笔记记莪的形式、側重点和态度颇有不同。本文以清代前期笔记、日记史料为分析重点,着重考察康熙年间及之前这一时期有关颜真卿的记载内容,并加以考证,呈现出一个不断丰富的颜真卿的形象。
- 丁少帅
- 关键词:颜真卿
相关作者
- 吴传清

- 作品数:301被引量:2,585H指数:3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服务业 影响因素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集群
- 彭慧芝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史料钩沉 诗坛 卞之琳 《无题》 林徽因
- 陆勇强

- 作品数:88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全清词 辑补 《全明词》 辑考 补遗
- 陈玉堂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博古 法帖 宋高宗 手稿 史料钩沉
- 吴疆

-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突厥人 突厥汗国 柔然 唃厮啰 北方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