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6篇“ 可脱弹簧圈“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瘤的可脱弹簧圈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瘤的可脱弹簧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卡紧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卡紧部的上方;所述贴合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下方;所述堵塞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堵塞部的弹性杆在输送设备内为圆柱状结构,而当弹性杆...
- 孙斌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7年
- 颅内动脉瘤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局部血管异常变化而出现的脑血管瘤状突起,临床中的常见因素有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痉挛、闭塞或者由于动脉瘤对周围组织神经结构产生压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则可能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1]。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开展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8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对患者予以精心护理干预,
- 王东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护理
-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选择合适的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进行填塞,逐个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瘤体颈比,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最佳角度明确之后,经路图引导进行栓塞。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9例(90.62%),恢复一般2例(6.25%),恢复较差1例(3.13%),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例(75.0%),恢复一般3例(9.38%),恢复较差5例(15.6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为(84.38%)。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水肿1例(3.13%),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1例(3.13%);对照组患者出现脑水肿2例(6.25%),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4例(12.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李永生郑伟武田飞陈斌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电解可脱弹簧圈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s,GDC)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采用GDC联合微弹簧圈治疗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脾动脉瘤位于脾动脉起始部,3例位于脾动脉中段,3例位于脾门处。瘤体平均直径(24±3.4)(20~28)mm。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共使用GDC33枚,普通弹簧圈58枚,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1±4.5)(5~181个月,脾动脉瘤未见血流通过,无脾梗死发生。结论GDC结合微弹簧圈栓塞脾动脉瘤安全可行,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李春孟卫任许永乐贾鑫郭伟刘小平马晓辉
- 关键词:脾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3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1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3例。结果203例中198例成功栓塞。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21例,Ⅱ级56例,Ⅲ级2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6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5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丁方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可脱性弹簧圈
- 可脱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 目的探讨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做介入治疗术前护理、术中的配合护理结束后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25例患者共28处动脉瘤成功栓塞,2...
- 贾晓辉
- 关键词: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护理
- 文献传递
-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35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UIAs患者应用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复查颅脑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栓塞效果。结果 35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100%栓塞29例、95%栓塞3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1例并发术中破裂出血者术后10d痊愈。32例获1个月-3年临床随访,无再出血;21例获1年的DSA随访,1例术后即刻90%栓塞者动脉瘤部分再通。结论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UIAs效果好、安全性高。
- 宣井岗彭亚陈荣华朱旭成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 Onyx结合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6
- 2013年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internalcarotidcavernousfistulas,TCCF)是由外伤导致颈内动脉主干或(及)其分支和(或)颈外动脉分支破裂与海绵窦直接交通形成的异常动静脉瘘,造成一系列的循环紊乱和相应的临床症候群。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
- 彭华邱俊丁常云李和刘盛君
-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360)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100%栓塞11例,95%栓塞10例,90%栓塞2例,其中1例再出血死亡。术后随访未再出现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取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愈后,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
- 江顺福张鑫曹铭华吴明超曹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治疗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异常膨出的部分[1],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介入技术日益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2],栓塞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1~12月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沙丽娟赵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治疗护理
相关作者
- 刘建民

- 作品数:962被引量:5,737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洪波

- 作品数:472被引量:2,346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赵文元

- 作品数:257被引量:1,552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介入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 周晓平

- 作品数:466被引量:1,763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脑肿瘤
- 许奕

- 作品数:416被引量:2,132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栓塞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