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口袋罪“的相关文章
寻衅滋事口袋罪属性”研究
寻衅滋事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1979年刑法中流氓口袋罪属性,与非的界限、与其他相关犯的界限不清晰,容易导致司法裁量权肆意扩张,受到有悖刑法定原则的诟病。对寻衅滋事的“口袋罪属性”进行深入探究,是推进社会主义...
杨钦涪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口袋罪实证分析司法限制
刑法的明确性与口袋罪之限缩适用——兼论“明确优于不明确”公式的运用被引量:3
2023年
刑法的明确性是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宪法上法律保留原则的子系统,包含着“明确优于不明确”公式。这一公式揭示了法条竞合中特殊的刑法适用规制,可以有效破解口袋罪之扩大适用的难题。基于构成要件明确性原则,当口袋罪与具体个均涵摄某种行为时,应优先适用明确的具体名,以防口袋罪发展成为“万能名”。运用“明确优于不明确”公式,可以化解数理论所不能解决的口袋罪与具体个之间的法条竞合难题,使法条竞合规则创新发展成为“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重法优于轻法”“明确法优于不明确法”的三元格局。基于口袋罪适用中的常态扩张难题,刑法教义学需要确立“明确法优于不明确法”的适用规则,以使口袋罪的适用形成一种“倒金字塔结构”,并根据口袋罪之保护法益的分级,正确确定“明确优于不明确”公式适用的例外情况,严格限制口袋罪的适用范围。
姜涛
关键词:口袋罪保护法益罪刑法定原则
口袋罪”的刑法定位重述被引量:18
2022年
有必要理性重审对“口袋罪”的全面否定性评价“标签”。“口袋罪”绝非中国特色产物,立法者的能力瓶颈、立法的局限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其根本缘起。口袋罪名是历史产物,也是现实需求,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现象并可有序释放正向能量。有必要中立、客观并全面评判,显现其遵从法治的秉性与本真。应调和、消弭其与刑法定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重述刑法应当是事先法而非保障法(事后法)的定位,可以为口袋罪名的存续提供原初的正当性依据。在立法分解上,既要容忍必要的“类型”立法技术,也要通过适度的活性化提升立法的适宜性,以清理“口袋罪”的立法病灶。在司法控制上,还要处理好与民意的科学引导、不良司法惯性的消解、刑事政策的扩张性遏制等之间的多重关系。
孙道萃
关键词:口袋罪司法限制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口袋罪的限缩及其意义被引量:25
2022年
口袋罪的最大特点是法条的文字表述上包含诸多异质的、不同类型的行为,因而形成了类推解释的契机,导致对不构成犯的行为或者构成其他犯的行为也误用口袋罪的规定。口袋罪的形成虽然源于刑事立法的缺陷,但主要原因是司法实践的滥用。《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妨害安全驾驶、高空抛物、妨害药品管理、催收非法债务等,明显限缩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非法经营与寻衅滋事三个口袋罪的适用,而且新增犯的法定刑明显轻于对应的口袋罪。司法机关应当领会《刑法修正案(十一)》限缩口袋罪的立法精神与指导意义。刑事司法应当坚决贯彻刑法定主义,限制乃至拒绝适用不明确的刑法条文;应当摒弃重刑观念,力求实现预防犯的目的;应当正确对待公共法益,通过判断个人法益是否受到侵犯来判断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法益,避免以保护公共法益为由侵害个人自由;最高司法机关应当慎重制定司法解释,尽量规定对值得处罚的犯行为适用明确的分则条文,而非适用口袋罪的规定。
张明楷
关键词:口袋罪罪刑法定重刑主义司法解释
口袋罪的限制适用和消减进路研究
本书旨在探讨口袋罪的概念、特征和认定标准及其对具体口袋罪的意义。为研究口袋筑牢理论基础,同时借助口袋罪这样一个颇有意义和比较新颖的角度对各口袋罪名进行全面论述。口袋罪某种程度上是具体口袋罪的上位阶概念,其本身的属性决...
陈小炜
口袋罪视角下寻衅滋事的限制
2021年
寻衅滋事具有口袋罪的属性,将找不到具体名的行为进行入处理,扩大了该的处罚范围,使得本可以通过民事责任或者行政处罚解决的行为用刑法规制,不仅违反了刑法定原则也与司法原则相悖。在刑法解释学来说,寻衅滋事的解释也和其他名中的一些行为界限模糊不清,两高的解释更是将"公共空间"扩大解释围涵盖了网络空间的范围。因而需要将该从概念和规范上重新审视进而修正,将某些行为归于其他名或者通过民事、行政的责任进行处罚从而达到限制的效果。
朱子凡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网络空间
防止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成为新的口袋罪——基于刑法教义学的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限制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处罚范围,防止该演变成新的“口袋罪”,应该从刑法教义学的角度对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限缩解释。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行为方式只能是暴力方式,扰乱的次数至少是四次;“经行政处罚仍不改正”是行为人多次实施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行为被行政机关行政拘留以后,仍然实施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是由于国家机关工作秩序被扰乱进而导致的后果,包括物质性的损害后果和非物质性的损害后果。
宋伟卫
关键词:刑法教义学
口袋罪范畴论
2020年
口袋罪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与相关概念区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口袋罪是对因司法惰性或者惯性导致相关行为被包括评价并存在排异反应的部分包容性名的形象指称,融入了使用者的消极评价。口袋罪具有立法和司法二重特征,即规范上的抽象性或者模糊性和司法上的选择性或者恣意性。立法特征为司法适用的选择性或者恣意性提供了空间,司法特征则是口袋罪口袋化的根本成因。口袋罪与兜底条款、空白状、开放的构成要件既有规范表述、状表达、要件使用、形成原因上的联系,又有本质属性、适用范围、褒贬性质上的区别。
简筱昊
关键词:口袋罪兜底条款
口袋罪视角下的寻衅滋事被引量:1
2020年
寻衅滋事从流氓分化而来,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口袋名的特征。对寻衅滋事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其在法规范用语方面规定得过于模糊并且容易和其他名出现交叉竞合以及在司法实践中被滥用。为了减轻寻衅滋事口袋化倾向,应该明确四种客观行为的成立条件,以及对网络空间中成立的两种类型的寻衅滋事的特别提醒和引导司法人员法律思维转变,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规制路径。
随庆军随庆军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口袋罪谦抑性
“刑事化”诉求下口袋罪泛化治理新解
2020年
在“运动式治理”模式逐渐走向法治化、常规化、权威化的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普通民众的社会治理“刑事化”伦理诉求愈加明显。而口袋罪泛化问题,是国家权力机关为满足社会治理“刑事化”伦理诉求而必然出现的附带后果。解决口袋罪泛化问题的刑法理论,不应以我国目前流行的、被宪法所明文规定的、“公检法”适用刑法的思路为主,而应以刑法的刑事辩护律师适用思路为主。如果越来越多的刑法学者能将定量刑研究思路,转变为刑事辩护律师的无轻思路,则可以自下而上地切实消减我国的口袋罪,解决口袋罪泛化问题。
胡莎
关键词:口袋罪刑事化刑辩律师

相关作者

刘春丽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刑法修正案 口袋罪 刑罚结构 终身监禁 虚假诉讼
陈洪兵
作品数:54被引量:65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犯罪活动 共犯 中立 信息网络 法益
陈兴良
作品数:460被引量:11,798H指数:6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教义学 刑法学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政策
向阳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弹性条款 刑法 口袋罪 司法 干部行为
高一飞
作品数:273被引量:1,26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检务公开 司法公开 司法 言论自由 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