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篇“ 双重红利“的相关文章
- 我国征收水资源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和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水资源的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量比较低,而且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水污染现象...
- 王岩
- 关键词:水资源税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 2024年
- 基于2004-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部的碳减排效应促进作用最显著,中部次之,而对西部不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经济增长方面,政策实施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这一中介指标的介导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则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介导来实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具有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效应。
- 邓光耀朱倩
-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双重差分
- 河南省绿色税收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人的永恒事...
- 徐田田
- 关键词:绿色税收
- 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研析
- 2024年
- 有关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为各国的环境税改革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梳理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存在争议。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实证文献的计量分析中发现,环境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拉动进口,同时有助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但对出口没有影响。有鉴于此,在认知观念层面,应摒弃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执念,理性回归环境税改善生态环境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应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并论证环境税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的可行性和接受度,确保环境税制度在实践中行得通、运行好、受欢迎。
- 刘建徽罗玮盛田婷
- 关键词:环境税绿色税制税制改革
- 基于双重红利效应视角的环境保护税制度探析
- 2024年
- 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税种,环境保护税能否发挥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一202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与经济红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而且其双重红利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制度环境、环境绩效考核以及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税释放红利效应具有调节效应,地区行政等级和地理位置会影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效应的空间溢出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以及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助力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共同提升。
- 何辉魏卓凡
-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绿色税收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
-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慢慢转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基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曹森
- 关键词:绿色税收
- 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基于黄河流域的异质性检验
- 2024年
-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保护流域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流域范围都意味着保护黄河流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全国分为黄河流域与非黄河流域,分别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在我国是存在的;(2)“绿色红利”效应在非黄河流域的作用更加显著;(3)“蓝色红利”效应在黄河流域的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肯定了开征环境保护税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指出环保税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为了更好发挥环保税的“双重红利”效应,从税率、征收范围、财税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李永海关梦萧
-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黄河流域固定效应模型
- “双碳”目标下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效应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的例证
- 2024年
- 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对我国“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公众参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等视角系统阐释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双重红利”,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具有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并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2)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对碳排放存在抑制效应,同时碳排放约束政策对环境信息公开具有调节效应;(3)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两大系统之间有序的协调统一;(4)长江经济带环境信息公开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制度环境等中介机制实现双重红利效应。这些结论为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 李强
- 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长江经济带
- 税收政策搭配促进实现“双重红利”——基于动态CGE模型分析
- 2024年
- 碳税政策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以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构建连续动态CGE模型,比较单一碳税模式与碳税—增值税减税搭配模式两种不同政策对碳排放、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碳税可以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且税率越高,减排效果越明显。但是征收碳税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单一碳税模式对经济冲击较大,碳税—增值税减税搭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碳税对行业投入产出影响,实现减碳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 张晖
- 关键词:税收政策碳税
- 高校新建校区给区县发展带来人口和人才的双重红利
- 2024年
- 肖烨、曹宇莲、哈巍在《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12期撰文指出,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从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产业人口结构三方面研究大学新建校区对区县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建校区启用扩大了所在区县的总人口规模和迁人人口规模。其效应既包括高校在校生带来的直接效应,也包括伴随着高校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间接效应。
- 关键词:新建校区高校在校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质量人力资本
相关作者
- 周志波

- 作品数:43被引量:4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税制改革 环境税 双重红利 环境税改革 地方税体系
- 刘晔

- 作品数:90被引量:1,0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公共财政 财政学 双重红利 财政 实证研究
- 司言武

- 作品数:52被引量:2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税 双重红利 税率 水污染 庇古税
- 刘建徽

- 作品数:50被引量:3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税收治理 税制改革 环境税 双重红利 城镇化
- 李虹

- 作品数:59被引量:1,05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分析 电力监管 资源型城市 电力行业 能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