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3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相关文章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于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门诊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参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且具有安全性。
路小丽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儿腹泻免疫功能炎症指标
蒙脱石散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探究蒙脱石散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 抽选88例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44例,分别采取蒙脱石散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实验组)和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结果 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于淑云
关键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散门诊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2024年
分析小儿腹泻实施双歧杆菌四联结合蒙脱石散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患儿,选择时间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110例患儿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独实施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蒙脱石散同时再增加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01±0.66)d、(2.51±0.65)d、(2.25±0.56)d、(3.25±0.52)d,均短于对照组腹痛、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3.65±0.78)d、(4.02±0.85)d、(3.98±0.77)d、(5.66±0.46)d,各项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散门诊治疗小儿腹泻,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尽快消除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患儿机体健康,值得推荐。
徐颖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腹泻腹痛诊治效果
双歧杆菌四联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
目的:浅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辅助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辅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张保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消化性溃疡
双歧杆菌四联+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联合蒙脱石粉对儿童痢疾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32名儿童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观察组用双歧杆菌四联+蒙脱石散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疗效显著提高(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与蒙脱石粉联用能明显地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并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方法。
李芳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儿腹泻临床疗效
门诊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估
2024年
讨论在脂肪性肝炎门诊病人的临床治疗期间,选择双歧杆菌四联辅助干预的所得成效。方法 研究样本录入日期在1年内,且均为门诊治疗的人员。起始的时间为2022年12月,在2023年12月结束。该阶段内,选择通过本次研究筛查标准的病患。在所有符合要求病例中,确定为脂肪性肝炎的门诊患者共为72例。在统计的样本内,为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总体成效,利用奇偶分组形式,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每组病例量明确为36份。第一组的干预模式为常规治疗,命名为参照组。另一组则在上一组的指导下,配合双歧杆菌四联,组别名称确认为舒张压。统计每一个小组的治疗结果、相关数据,分析其疗效、症状情况、生质量等。结果 (1)判定不同组别的临床疗效,在药物应用的状态下,提示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2)通过相关处理的生质量数据可见,试验组的每一项分数值均比另一组高,P<0.05。(3)症状评分显示,辅以双歧杆菌四联治疗的一组有着更为优异的数据,P<0.05。结论 对门诊脂肪性肝炎病人开展用药干预过程中,选择双歧杆菌四联作为方案,有着突出的价值。此药物在加快患者症状改善速度的同时,还可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质量意义显著。
彭若芳
关键词:门诊患者脂肪性肝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的效果.方法所有患儿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按照要求连续治疗28天.比较两组患儿腹痛、大便次数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连续治疗28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28天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腹痛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性(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治疗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大便次数、腹痛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临床疗效.
杨琪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儿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2024年
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提供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录样本对象的时间范围制定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录的样本对象制定为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利用电脑抽号法的形式开展对患儿的分组处理,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30例,分别对其提供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等,对比两组患儿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佳(p均<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而言,给予其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水平改善更佳,患儿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得到积极地纠正,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钟国丽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新生儿黄疸肝功能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DBil、IBil、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朱敏孔姗姗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新生儿黄疸
双歧杆菌四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参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试验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淀粉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加速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
李爱英蒋彪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乌司他丁

相关作者

刘方旭
作品数:21被引量:2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腹水 肠道准备效果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乳果糖口服液
王艳玲
作品数:15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脂肪肝 阿德福韦酯 HBEAG阳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 根除幽门螺杆菌
姜彩娥
作品数:50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药师 易混品 抗菌作用
朱鸿明
作品数:25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 急性胰腺炎 疗效观察 老年人 氢呼气试验
艾世鹏
作品数:19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贵州小型猪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失调 中药灌肠 中西药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