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2篇“ 原发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原发恶性肿瘤ICD-10编码探讨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编码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编码准确率。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出院诊断含有ICD-10编码C97的病案393份,通过详细阅读病案,分析多原发恶性肿瘤C97编码容易出错的原因。结果393份病案中,34份存在C97编码错误,其中将交搭跨越恶性肿瘤错误编码至多原发恶性肿瘤11份,将同一器官系统中不相邻部位病理类型相同的恶性肿瘤错误编码至多原发恶性肿瘤9份,将远处转移或局部侵犯错误编码至多原发恶性肿瘤7份,将良性肿瘤当成恶性肿瘤导致编码错误4份,恶性肿瘤疑诊当成确诊编码3份。结论要提高C97编码的质量与效率,编码员需明确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定义,认真完整地阅读病案资料,明确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胡颖辉孔德莹左煌闫学丽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病案质控ICD-10疾病编码
原发恶性肿瘤114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多原发恶性肿瘤(MPM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为MP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共纳入114例MPMT患者,同时性MPMT患者42例(36.8%),异时性MPMT患者72例(63.2%);男性58例(50.9%),女性56例(49.1%);双原发恶性肿瘤101例(88.6%),三原发恶性肿瘤10例(8.8%),四原发恶性肿瘤3例(2.6%)。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位年龄54(10,78)岁。第一原发恶性肿瘤中分布占前三位的是消化道[39.5%(45/114)]、头颈部[15.8%(18/114)]和女性生殖系统[14.9%(17/114)]恶性肿瘤。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分布占前三位的是消化道[36.0%(41/114)]、呼吸系统[22.8%(26/114)]和肝胆胰[17.5%(20/114)]恶性肿瘤。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分别有88例(77.2%)、44例(38.6%)、18例(15.8%)。结论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提高对MPMT的了解,本文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白引苗刘智慧李沂泽王祥旭张红梅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消化道
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期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期原发恶性肿瘤(SEOC)及单一部位转移性癌的临床特点以明确二者的差异性,探究影响SEOC预后的危险因素,为SEOC的早期识别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
史越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预后
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骨盆肿瘤预后因素及外科边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整块切除手术治疗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20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208例患者中,初次治疗183例,外院治疗后复发25例。根据Enneking分期,IB期110例,ⅡB期98例。Ⅰ区(髂骨)切除19例,Ⅱ区(髋臼周围)切除1例,Ⅲ区(耻、坐骨)切除15例,Ⅰ+Ⅱ区切除29例,Ⅱ+Ⅲ区切除71例,Ⅰ+Ⅳ区(骶髂关节)切除29例,Ⅰ+Ⅱ+Ⅲ区切除35例,Ⅰ+Ⅱ+Ⅳ区切除3例,Ⅰ+Ⅱ+Ⅲ+Ⅳ区切除6例。外科切缘为囊内7例,污染边缘21例,边缘67例,广泛113例。全组208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37例(17.8%),包括最终截肢12例,再次切除25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4%。边缘切除患者5年复发率(22.3%)高于广泛切除患者(4.3%),5年无复发生存率(77.7%)低于广泛切除患者(95.7%,均P<0.05);R0切除与R1切除患者的5年复发率(分别为11.1%和60.7%)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8%和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除后未重建92例,重建116例。至随访结束,208例患者中死亡63例(30.3%),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6.8%和61.3%,其中Ⅰ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90.4%,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46.8%(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9例,盆腔脏器损伤1例。最终功能可评价患者132例,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为(25.1±3.6)分。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分期(HR=3.135,95%CI:1.447~6.791,P=0.004)、外科R0/R1边界(HR=0.481,95%CI:0.252~0.920,P=0.027)、肿瘤转移(HR=6.172,95%CI:3.271~11.645,P<0.001)是骨盆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安全外科边界是控制复发的关键因素;ⅡB期骨盆肿瘤生存率显著低于ⅠB期肿瘤;切口感染是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外科分期、R0/R1边界、肿瘤转移是骨盆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巍峰郝林李卓宇金韬孙扬杨勇昆李远杨发军鱼锋张清牛晓辉
关键词:骨盆恶性肿瘤切除复发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诱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风险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90%。放射性碘(RAI)治疗属于辐射暴露,具有诱发恶性肿瘤的潜在可能。RAI治疗是否会导致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风险增高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该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总结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RAI治疗会增加DTC术后患者的总体SPM风险。
王宇鑫姜楠林秋玉赵爽言王嘉文林承赫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肿瘤继发原发性
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征及分布情况,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后续随访、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诊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R 4.2.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89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226例(2.86%)患者患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3.40%)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3.33%)的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病比例更高。肺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部位(20.35%),其他易感部位依次为结肠、乳腺、胃、前列腺、直肠、甲状腺和肾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25年,肺、甲状腺、结肠、前列腺、乳腺和肾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4年,直肠和胃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5~6年。结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在接受化疗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的患者中发生比例更高,且主要发生在肺、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各部位的中位间隔时间约为初始结直肠癌诊断后的2~6年,需在此期间内对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易感部位进行密切监测。
郭星灵袁晶徐海峰武振宇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健康管理
前列腺癌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列线图的构建:一项基于SEER队列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SPM)的发病趋势,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发生SPM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 database)中提取2004年至2016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队列,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研究SPM的发病趋势。将患者分为仅患前列腺癌组(PCa组)和合并第二原发肿瘤组(PCa+1^(st) PM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以平衡基线特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构建竞争风险模型比较患者总体生存(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PM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通过构建列线图模型对前列腺癌合并SPM人群的预后进行预测。结果:基于对SEER数据库大样本量研究队列数据的观察发现,PCa组和PCa+1^(st) PM组的发病率在1992年之前呈上升趋势,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化疗是PCa术后发生SP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95%CI 1.181~1.730,P<0.001);PCa患者合并SPM是O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5,95%CI 2.260~2.369,P<0.001)。与对照组相比,手术(HR=0.62,95%CI 0.600~0.640,P<0.001)或放疗(HR=0.76,95%CI 0.741~0.779,P<0.001)可给予患者更好的生存获益。基于大样本量队列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Ca合并SPM患者的预后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PCa术后化疗会增加患者罹患SPM的风险,且不能改善预后。SPM是PCa患者较差OS的独立预后因素。PCa的手术治疗和放疗可有效降低SPM患病风险,并使患者生存获益。本研究构建的PCa合并SPM特异性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该人群预后。
蒋亮高翔任常春吴天歌陈明
关键词:前列腺癌列线图预后
三重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类型肿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分析2021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二区收治的1例乳腺、甲状腺及肺三重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例首患乳腺导管内癌并予手术切除,9年后再同时患肺癌及甲状腺癌,最终确诊为三重多原发恶性肿瘤。结论通过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的分析研究,可一定程度提高临床医生对MPMN的认知以及早期临床鉴别的能力,亦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时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莫称龙赖海岸胡桂和莫泽珣黄晓梅侯乐魏树全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手术治疗
原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但由于各种原因患多原发恶性肿瘤(MPM)的风险显著增加。MPM易与第一原发肿瘤的转移及复发混淆,两者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截然不同。加之现阶段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南指导医师为患者推荐哪种治疗,甚至哪几种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MPM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对MPM的发病机制、好发部位、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何敏蔡依玲王坚
关键词: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病因素预后
20例血液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多原发恶性肿瘤(MPMT)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0例血液系统MPMTs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生存及预后,其中3例为同时性MPMTs(15%),均为血液肿瘤合并实体瘤。17例为异时性MPMTs,其中12例首发肿瘤为实体瘤,3例首发肿瘤为血液肿瘤,2例首发和继发均为血液肿瘤。结果第二原发肿瘤与首发肿瘤平均发病年龄间隔4.6岁,20例患者中7例死亡,13例存活,中位总生存期(OS)6.4年。同时性MPMTs的OS明显短于异时性MPMTs(P<0.05)。结论MPMT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重视恶性血液病相关MPMT,做好早期诊断、治疗,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冶秀鹏李叶琼陈岚余华张瑾包慎
关键词:多原发癌血液恶性肿瘤实体瘤

相关作者

郭卫
作品数:605被引量:2,157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外科治疗 骶骨 假体
牛晓辉
作品数:521被引量:1,836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外科治疗 软组织肉瘤
史迎宾
作品数:58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内 原发恶性肿瘤 ILIZAROV 骨肿瘤 股骨头
李远
作品数:160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肉瘤 外科治疗 骨转移癌 微波消融术
孟娜
作品数:52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CT引导 脊柱 旋转调强 脊柱肿瘤 125I粒子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