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南方铁杉“的相关文章
南方铁杉种群调查与监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一种南方铁杉种群调查与监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对所述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DEM数据、DSM数据和CHM数据;基于所述DEM数据、DSM数据、CHM数据以及无人机...
黄超李洋杨福念徐佳爽
江西武夷山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被引量:14
2022年
明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80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的种群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对南方铁杉种群的就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保护区内6.4 hm;动态监测固定样地的南方铁杉种群数据,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未来预测;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Ripley′s K函数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判断不同生长阶段的南方铁杉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各龄级间的数量变化动态关系显示该种群在当前阶段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2)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型,种群个体在进入生理死亡阶段后产生一定的波动;(3)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累积死亡率逐渐递增;死亡密度整体偏低,在第1-2龄级较高,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危险率曲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经过不同龄级的时间后,南方铁杉幼龄树数量降低,中龄树和老龄树数量持平或增加;在未来的演替过程中,南方铁杉幼龄树的不足导致个体数出现波动;(5)总体上,南方铁杉幼龄树和中龄树在样地中主要呈聚集分布。老龄树在0-80 m的尺度下呈随机分布。种群所有个体g(r)值趋势与幼龄树类似,皆呈聚集分布。综上,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南方铁杉以维持其种群数量,则需采取除灌、清理病腐木等良性干扰措施以改善林内南方铁杉幼苗生长环境,为该地区的南方铁杉种群续存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
赵家豪叶钰倩孙晓丹兰文军方毅陈斌陈斌
关键词:南方铁杉种群动态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
微地形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更新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讨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内不同微地形中幼树更新特征的差异,明晰不同微地形生境对幼树天然更新的影响。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约1800m的南方铁杉针阔混交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其中建立的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首次调查数据,将固定样地中160个20m×20m的样方根据其海拔、凹凸度和坡度3种地形参数通过C-均值模糊聚类划分成不同的微地形生境,比较这不同微地形下的更新幼树种类组成及幼树更新特征,包括幼树密度,幼树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冠幅,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不同微地形下幼树更新特征与地形因子、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通过聚类分析,最终将固定样地的微地形生境划分成4类,分别为陡坡、凹地、凸地、缓坡。(2)4类微地形更新幼树优势种组成类似,但优势程度存在差异。闽皖八角幼树在4类微地形中的重要值皆为第一,均大于43%。建群种南方铁杉的幼树在凸地的重要值为9.09%,具有一定优势;在陡坡的重要值为0.62%,优势程度较差。(3)陡坡的更新幼树密度最高,为399株/hm^(2),高于凹地,凸地和缓坡;幼树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大小表现为:缓坡>凸地>凹地>陡坡,幼树平均冠幅表现为凸地>缓坡>凹地>陡坡。缓坡的幼树生长情况最优,凸地次之,陡坡的幼树生长情况最差。部分幼树更新特征指标在4类不同微地形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更新幼树在不同微地形中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依次为缓坡>凸地>凹地>陡坡。幼树优势种闽皖八角多数聚集于样地的右下坡区域,南方铁杉幼树偏好地势较高的地形。(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仅海拔与幼树更新存在关联,4类微地形下部分林分因子与幼树更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微地形对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幼树的天然更新具�
赵家豪孙晓丹叶钰倩祝于红雷平陈斌陈斌
关键词: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微地形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植物生态位特征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我国唯一较大局域的南方铁杉种群,探究该地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旨在明晰群落内各种群的资源利用状况及不同种群间的竞争关系,为珍稀物种南方铁杉保护及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800 m的长期监测固定样地植物调查数据,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方法,对混交林内乔木层、更新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及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比较,探讨南方铁杉在该针阔混交林中的地位。【结果】乔木层中,南方铁杉和青冈的生态位宽度最大,青冈是与南方铁杉生态位重叠度最高的物种,叶萼山矾和天目紫茎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利用资源能力较弱。更新层中闽皖八角及多脉青冈的分布幅度较广,资源利用能力较强,生态位宽度最大;而南方铁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在更新层中优势程度较差,云锦杜鹃和红麸杨与南方铁杉的生态位重叠度最大;老鸹铃、多脉青冈、红麸杨、叶萼山矾、云锦杜鹃、青冈和南方铁杉7个树种在更新层中的生态位宽度明显低于其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分别为箭竹和求米草,箭竹由于数量多、分布广而对更新层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南方铁杉是该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在乔木层中只有青冈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南方铁杉幼树的更新状况较差,优势度较高的青冈有替代南方铁杉的可能。为维持南方铁杉原始林的稳定性以及完善南方铁杉的管理保护措施,可适当采用择伐等人为干扰措施优化南方铁杉的更新条件。
赵家豪叶钰倩陈斌袁在翔刘江南杨涛袁荣斌关庆伟
关键词: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生态位特征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更新林与成熟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珍稀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群落结构与更新特征,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南方铁杉更新林、成熟林2种典型林分,比较二者的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空间单元结构、物种多样性、蓄积量等数量特征。【结果】(1)更新林和成熟林物种组成差异明显,分别为27科45属68种、22科35属52种,其中,更新林的重要物种为南方铁杉、江南山柳(Clethra cavaleriei)、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等,成熟林的重要物种为南方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岩柃(Eurya saxicola)等。(2)更新林和成熟林均能完成自我更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分别呈倒“T”型和“沙漏”型,前者南方铁杉的幼苗数量是后者的2.6倍左右。(3)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成熟林中第Ⅷ径级以上的植株数量约为更新林的2.5倍。(4)更新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混交度均大于成熟林,而角尺度、大小比数小于成熟林。(5)更新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均大于成熟林。(6)更新林蓄积量为268.3 m^(3)/hm^(2),成熟林为533.4 m^(3)/hm^(2);成熟林南方铁杉的蓄积量远高于更新林,分别为268.6 m^(3)/hm^(2)和64.8 m^(3)/hm^(2)。【结论】从更新林发育至成熟林南方铁杉均可完成自然更新,但后者幼苗幼树相对较少,同时,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化,物种多样性下降,但活立木蓄积量却大大增加。
石雪云兰文军雷平宋庆妮刘骏曾小霞文仁权杨清培
关键词:南方铁杉群落结构特征成熟林蓄积量
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不同地形土壤营养元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天然种群分布。探究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中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特征,揭示地形因素对该地土壤营养元素迁移分布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土壤-植被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为6.4 hm^2的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地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变异特征;将样地中160个20 m×20 m的样方根据海拔、凹凸度和坡度等3种地形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并划分成4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比较这4种地形类型中0~20 cm的土壤中C、N、K、P、Fe、Na、Ca、Mg、Zn、Cu、Mn元素含量,并分析其与3种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江西武夷山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中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其中土壤Cu和P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强,土壤K元素的变异程度最弱。(2)4种地形中仅土壤C、N、P、Mg、Mn元素有显著性差异。(3)地形因子中,海拔的降低与坡度的增大均可增加土壤C元素含量;土壤Mn元素受凹凸度影响相对较高,其次为海拔,(呈负相关关系);凹凸度越大,土壤Ca元素含量越高。【结论】地形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迁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可显著影响土壤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N、P的含量和分布,可成为南方铁杉种群分布和天然更新的限制因子。
赵家豪袁景西袁在翔王小民陈斌郑元庆关庆伟
关键词:南方铁杉原始林针阔混交林地形土壤营养元素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明晰南方铁杉的龄组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替趋势,以传统林分因子及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原始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62个树种,南方铁杉重要值高居首位,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混交度均值为0.64,属强度混交;南方铁杉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为主;角尺度均值为0.64,为较低程度的聚集分布;开敞度均值为0.11,生长空间严重不足。通过各样带间的比较,发现南方铁杉在1790~1810m海拔范围内结构最为合理,其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均较为稳定,龄组结构特征表现为各龄组比例合理且成熟林龄组株数达到最大。南方铁杉的龄组结构分布连续,在该原始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种群更新能力因海拔差异而不同,可以预见,其分布有向中等海拔地区集中的趋势。
湛斌湛斌陈斌关庆伟
关键词:南方铁杉原始林空间结构演替趋势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天然混交林更新规律研究
本文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4hm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针阔混交原始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对南方铁杉的更新特征和种群动态、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赵家豪
关键词:南方铁杉幼苗更新种群动态生态位特征微地形
文献传递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南方铁杉的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揭示南方铁杉的演替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南方铁杉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少和后期衰退的特点。(2)时间序列预测未来3、6和9个龄级时间后南方铁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南方铁杉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老龄级树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得以补充,种群能自然更新。(3)南方铁杉种群整体在小尺度(r <2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幼树明显呈聚集分布,中树随研究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老树基本呈随机分布。【结论】南方铁杉种群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保护区维持现有的生境条件,南方铁杉种群将继续呈增长状态。
吴秀萍许晓岗王璐李垚
关键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点格局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南方铁杉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的南方铁杉为研究对象,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分析、静态生命表编制、生存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和点格局分析探索了南方铁杉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
吴秀萍; 许晓岗; 王璐; 李垚; 刘政;
关键词:南方铁杉种群动态时间序列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志祥
作品数:22被引量:399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南方铁杉 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生态位 香果树
刘鹏
作品数:648被引量:4,597H指数:3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铝胁迫 铝 铝毒 七子花
刘春生
作品数:14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南方铁杉 珍稀濒危植物 演替 群落结构 冰雪灾害
杨清培
作品数:194被引量:1,065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毛竹 厚壁毛竹 常绿阔叶林 毛竹林 物种多样性
陈斌
作品数:20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南方铁杉 南京都市圈 都市圈 冻结管 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