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80篇“ 半殖民地“的相关文章
从“资本制”到“半殖民地封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知
2024年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有“资本制”“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和“封建半殖民地”诸说。“资本制”说与托派观点雷同,未能久立;“殖民地化”说是通用说法;“半殖民地”说是次通用提法;“半殖民地”“封建”组合顺序不同代表着人们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位、影响之大小强弱的不同认识。共产国际内部意见不一,造成中共意见的模糊和分歧,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异说纷呈。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封建”说。有鉴于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抗战时期,特别是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之后,渐渐趋同“半殖民地封建”说。然而,仍有主“半殖民地”和“封建半殖民地”说者,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反帝反封建”主张前提下和而不同的学术气度。
李勇
单元学习有方法 提纲挈领抓核心——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为例
2023年
同学们即将开启中国近代史——这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的学习。在面临民族危机和压迫的时候,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部分同学可能已经通过课外阅读、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对虎门销烟等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知识偏向于碎片化。另外,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由于涉及一些理论术语,因此同学们理解分析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罗贤璐
关键词:虎门销烟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纲挈领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半殖民地”“封建”话语的接受与使用——兼论其对中共实行“党内合作”的影响
2023年
列宁最早使用“半殖民地”“封建”的话语来定义中国国情。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势力与旧有封建制度的影响下,民国初期的中国国情既是“半殖民地独立”和“半殖民地自决”的,也是“封建资本主义”和“封建民主共和”的。而他并不看好这一状况下各种进步因素的增长。以陈独秀、蔡和森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列宁的观点,对中国近代以来国情问题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他们不仅开始使用“半殖民地”“封建”的话语来对其予以分析,而且随之提出了对中共革命战略的相应调整。从建党之初在国内独立自主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到“三大”决定与国民党通过“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国民革命,中共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革命战略的重大转变。在这一变动过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半殖民地”“封建”话语的构建和传播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
徐子杰
关键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列宁
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2022年
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制度的落后,在西方列强一次次侵略和威逼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不少同学对此感到迷茫:“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社会?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项忠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清政府侵略
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2022年
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范式,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的基本向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话语之源,也是中西历史比较、中外会通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这一概念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诠释体系的基石。
赵庆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理论基本向度
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被引量:8
2022年
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对此概念的讨论附着于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之上。改革开放后,其核心要义在于重新衡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位和意义。关于它的理论争鸣,不仅丰富了对“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概念内涵的认识,而且取得具体理论创获。这一概念经过近百年时间的淘洗,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不同角度对此概念加以阐释、丰富,在历史研究实践中对此概念加以发展,可能是更有建设性的方向。
赵庆云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
变革“半殖民地工业特质”与中华制伞厂的创设
2022年
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变革近代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工业特质”的落后面貌,在抵制日本“仇货”、提倡国货、振兴实业、改进工艺的工业精神等推动下,上海中华制伞厂的创设可谓“开世界伞业之新纪元”。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近代制伞厂,除上海主要媒体《申报》大力报道之外,《长沙大公报》等媒体对该厂的报道也可谓“不遗余力”,长沙总商会等还响应制伞厂号召,设点踊跃入股。该厂经新伞发明人汪农麟、严子良等国人的共同努力及“只准华人购买”入股得以成立,并迅速出货。在其运行过程中,即使呈现出了部分生产环节纯用机器、产品物美价廉、销路宽广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受舆论中伤、厘税过高和复杂的债案等影响,不仅导致其成品积压,而且还出现了无从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局面。
熊元彬
关键词:国货运动
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认识历程被引量:1
2022年
半殖民地封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总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集体智慧结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中国共产党才明确提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响亮的口号——反帝反封建,也才明确了这种民族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实质。“半殖民地封建”作为一个词序固定的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受到经典作家著述的影响,但是其内涵和外延的阐发却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作出的。在这两个概念之中,“半殖民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讨论中出现得更早。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尽管受到了列宁的影响,但是他们更多是基于自己对中国特殊国情的认识和理解才接受并扩展了这一定性。在这一定性逐渐铺开的过程中,毛泽东从始至终坚持这一判断并大力推广,作用最为突出。
翟宇
关键词:半殖民地反帝反封建社会性质革命话语
烛照半殖民地封建中国的星火--催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种力量
2022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期间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因素的促进,而催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依靠三种力量,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实践的榜样力量和五四运动焕发出中华民族的觉醒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交集融合,产生了质变,从根本上嬗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屡遭挫折与失败的局面,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而为中华民族指明了革命的方向、积聚了前行的动力。站在100年后的今人视角来看,这“三种力量”如同永不熄灭的星星之火,永远闪烁在历史的星空里。
朱成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
死于半殖民地上海:言归正传被引量:1
2022年
在中国和日本,关于鲁迅之死的争议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一场国际调查随之展开。医生团队研究存世的鲁迅肺部X光影像;中日学者追究草写的“五”会否被错认作“三”;一位政府资助的日本医学史学家环球旅行,找寻为鲁迅做检查之美国肺病专家托马斯·B·邓恩医生的后代和坟茔。笔者亦曾数次参与到该跨国项目中。本文追溯“鲁迅之死”争议的历史渊源——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结合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当时状况,以历史证据,诸如鲁迅日记、通信、鲁迅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的病历和鲁迅临终前几年逐渐笼罩上海的国内国际紧张局势等来校验该辩论。
寇志明李雨桐王乙良(译)
关键词:中日关系

相关作者

行龙
作品数:104被引量:7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社会史 中国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研究 区域社会史 社会研究
李永东
作品数:149被引量:384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租界 上海租界 租界文化 殖民 抗战
林毅夫
作品数:789被引量:23,506H指数:6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王毅武
作品数:126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 孙中山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孔繁坚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