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4篇“ 医院监测“的相关文章
综合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2024年
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立是现阶段综合医院在实践中对突发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予以快速应对、及早发现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流行风险、研判疫情趋势、及时预警风险、评估医疗系统负荷的基础。特别是在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该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得综合医院医院感染风险显著降低,保障医院医疗环境安全。本研究以房山区第一医院为例,着重围绕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防控的相关临床实践经验,严格遵照官方文件、标准以及规范的相关要求,充分结合风险评估内容,初步探讨并着力构建综合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流感监测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发热门诊监测系统、实验室监测系统等多维度监测系统。医院设立监测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并由领导小组统一开展相关协调指挥工作,将各部门责权展开清晰划分,以此全面建立整体医院监测预警机制。医院根据预警迅速响应,人力、物资、设备等相关部门联动,防止院感发生,做好诊疗准备,确保院内的日常诊疗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以此为综合医院关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经验参考。
马金霞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
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辖区三级医院监测能力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虫媒传染病病例流行特征,并于2023年开展辖区内16所医院虫媒传染病监测能力现状调查,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高北京市朝阳区虫媒传染病防控、监测和诊断能力,降低虫...
刘军
关键词: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201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201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控出生缺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202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各助产机构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2年柳州市围产儿212475例,出生缺陷儿3406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0.3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先下降后上升。男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76.06/万,女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42.43/万,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χ^(2)=36.821,P<0.001);≥35岁母亲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201.91/万)较年轻母亲高,孕1次(174.44/万)和产1次(189.21/万)的母亲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孕产≥2次的母亲,多胎出生缺陷发生率(433.66/万)高于单胎(152.65/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68.95/万)、多指/多趾(31.06/万)、尿道下裂(9.51/万)、并指/并趾(9.08/万)、外耳其他畸形(8.71/万)。结论2018—2022年柳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以先天性心脏病与多指/多趾为高发。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该地区出生缺陷防控三级预防体系建设,以进一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雷金梦农铮关海滨曾定元蒋明娟周波
关键词:围产儿发生率
安庆市2020—2022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2024年
了解安徽省安庆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为制定婴幼儿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和评价其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安庆市5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上报的监测数据,对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含活产儿、死胎、死产儿)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用频率和百分比对出生缺陷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采用2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种类出生缺陷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20-2022年5家监测医院出生围产儿共23774例,其中出生缺陷儿发生总数共计53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6.30/万。3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常见的三种出生缺陷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副耳、外耳其他畸形和多、并指(趾)。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先天性心脏病都是出生缺陷最常见的类型,而城镇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乡村。城镇产妇中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乡村(P<0.001)。超声诊断和临床诊断是最常用的出生缺陷诊断方式。结论 安庆市监测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城镇发生率高于乡村,建议将先天性心脏病,副耳、外耳其他畸形,多、并指(趾)纳入首要筛查重点,提高全市特别是乡村的医疗机构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诊断水平。
齐海燕宋芳汪东红
关键词: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
2018—2022年安徽省某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某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了解病原学变化。方法以2018—2022年安徽省某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的ILI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监测ILI 30374例,占同期科室就诊病例的4.92%,其中2020年占比较高(8.21%),不同年份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46,P<0.05)。随机抽取5226例进行样本采集和送检,流感病毒阳性标本470份,阳性率为8.99%,以B型Victoria系为优势毒株(占42.13%);各年度优势毒株不同,2018年以新甲H1为主,2019—2022年以B型Victoria系为主,其中2021年仅检出B型Victoria系,除2021年,不同年份B型Victoria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P<0.05)。2019年检出阳性率较高(20.47%),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5,P<0.05);1—3月份检出阳性率较高,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53,P<0.01);女性检出阳性率(9.93%)略高于男性(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2);15~24岁组检出阳性率较高(13.04%),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学生检出阳性率较高(11.71%),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5)。结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B型Victoria系成为当地近几年的优势毒株。对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及时分析总结,掌握流行株的交替变更,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提高易感人群接种率,是预防流感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手段。
吴俊赵科伕储昊旻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病原学
2018—2023年芜湖市镜湖区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监测医院出生缺陷发生和分布特征,为制订妇幼保健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3年镜湖区3家省级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儿个案资料和围生儿报表,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和特征。结果2018—2023年共计报告围生儿44884例,报告出生缺陷儿143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年平均发生率为320.16/万,范围为214.43/万~359.87/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58.781,P<0.05)。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2.64/万)、外耳其他畸形(31.86/万)、多指(趾)(16.93/万)、并指(趾)(7.58/万)、尿道下裂(7.35/万)。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98.01/万、374.37/万;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354.26/万)高于女婴(282.44/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377.54/万)高于乡村(207.41/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9、93.155,P均<0.05)。结论2018—2023年镜湖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应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医疗机构的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水平,尤其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水平。
石小孟卢云龙马乐
关键词:围生儿
一种医院监测系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医院监测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院监测系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医院监测系统,用于为医院检验体系提供一套自动化完成各线上信息系统的业务监管的处理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医院监测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对接医院检验体系涉及的多个线上信息系统;根...
王莉燕袁旭刘凡娜郑大喜聂丽丽马泳
广东省2016—2021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6—2021年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评估出生缺陷防控项目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2021年间在广东省助产机构内分娩的围生儿、围生期缺陷儿(孕28周至出生后7天)及产妇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广东省出生缺陷的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2016—2021年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累计监测围生儿9742813例,上报了162366例围生期缺陷儿。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6.65/万,期间总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Z=51.79,P<0.01);城镇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χ^(2)=22563.40,P<0.01),高龄产母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低龄产母(χ^(2)=2630.80,P<0.01),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围生儿(Z=59.59,P<0.01),其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主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多指(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马蹄内翻足、外耳畸形、尿道下裂,但顺位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2016—2021年广东省监测围生期缺陷儿中活产儿占90.99%,死胎死产占8.41%,7天内死亡占0.62%。49.90%的缺陷儿确诊过程中使用了超声诊断,其次为临床诊断,占比为46.06%。基因或染色体诊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1年占比为5.39%。围生儿及出生缺陷患儿产母的年龄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围生儿产母的年龄均数由27.82岁上升至29.13岁,增加1.31岁;缺陷儿产母的年龄均数由28.49岁上升至29.65岁,增加1.16岁;结论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较高,孕产妇生育年龄普遍增长,需要加强三级防控措施,加强出生缺陷预防,提高人口素质。
方俊徐昊立吴云涛罗灿朱颖贤
关键词:疾病监测
2014—2019年遵义市红花岗区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对遵义市红花岗区出生缺陷(BDs)医院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进行BDs危险因素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依照《中国BDs监测实施方案》,以医院为基础收集BDs监测资料。结果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共36584例,发现BDs儿1188例,上报发生率为324.73/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后上升幅度较大。前8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隐睾、马蹄内翻足、总唇裂、小耳畸形及尿道下裂。报告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生育年龄≥35岁组最高、其次为<25岁组;多胎最高,单胎最低;城镇高于农村;无明显季节差异性。诊断方式占比超声诊断为62.37%,临床诊断37.04%,X线诊断0.25%,染色体诊断0.34%。其中产前诊断仅占6.72%。结论红花岗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升高为主。上报缺陷发生率与性别、生育年龄、胎次及地区等因素存在关联。建议规范孕产妇保健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前筛查水平和产前诊断能力,尤其是对可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进而改变相关危险因素是防控出生缺陷的首要任务。
晋其云熊燚景梦昕严福莉舒盛袁佳雨王前芳
关键词:医院监测围生儿流行病学特征
基于医院监测的2016至2020年四川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四川省水平的出生缺陷资料,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四川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络,分析2016至2020年在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情况,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动态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至2020年围产儿数为788430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7.82/万。城市、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分别高于农村、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龄(>35岁)和低龄(<20岁)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第一位出生缺陷发生率疾病。结论 四川省实施的婚检、孕优、增补叶酸项目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切实有效,实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有效助力基层地区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落实出生缺陷易发高危人群的管理,制定出生缺陷评估工作方案首次建议将包括先心病在内的重大疾病纳入政府民生项目。
周天津罗敏刘伟信赵梓伶周天玉李金桃陈诗琪
关键词:医院监测

相关作者

李兵
作品数:183被引量:96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急危重症孕产妇 地中海贫血
张小庄
作品数:174被引量:1,005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妇幼保健机构 医院管理 产前诊断 儿童
杨婕
作品数:122被引量:1,302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儿童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
姜汉钧
作品数:127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低功耗 压控振荡器 接收机 芯片 电路
叶宁
作品数:67被引量:27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妇幼保健院 地中海贫血 医院管理 液相芯片 地中海贫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