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7篇“ 医工结合“的相关文章
- 医工结合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2024年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日趋结合,医工结合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医学与工学领域亟须培养一批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特质、创新与创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基于此,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双创”教育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构建文化生态体系、保障体系、课程体系、指导体系、实战体系、孵化体系、评价体系“七位一体”的全方位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就医工结合交叉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系列思路及方法。
- 佘侃侃苏传琦
-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医工结合
- 医工结合、校企合作 打造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平台
- 2024年
- 教育部提出新医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建设,给医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在线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和器材的改良、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介绍了医工结合和校企合作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困点、难点,分别在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实践,结合校外企业在实验教学中的软件、硬件的研发投入,共同打造适应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 张亚东王见之饶玉良严钰锋
- 关键词:医工结合校企合作
- 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的中西方整合式思考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世界各国均意识到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工结合人才的培养。与单一学科研究生培养相比,医工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其培养难度更大。目前我国的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该文拟通过对国内外相对成熟和先进的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并从中提炼出符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经验,为我国医工结合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建议。
- 彭安娇赵生美陈蕾
- 关键词: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
- 医工结合引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提升
- 2024年
- 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医工结合正推动着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优化血液吸附材料,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与特异性吸附能力,增强CRRT的治疗效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此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CRRT中的应用也不断开展,通过智能化设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优化CRRT的启动时机、监测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张晓钰李一鸣彭志勇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医工结合人工智能
- 医工结合视域下牙周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 2024年
- 医学与工程学科各自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教学体系,但二者的交叉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应用。牙周疾病治疗需要多学科交叉融通,而牙周科研究生培养面临挑战。为此,本研究探索医工结合时代下牙周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发展。重点强调牙周科研究生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包括医学、工程技术、材料学等。提出通过跨学科交叉教学、设计工程化项目、鼓励创新和创业、增加交流机会来提升牙周科研究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此外,牙周科研究生需要关注“医工渗透”理念,注重凝练医工结合的知识体系,充分应用智能医学等新技术推动牙周学科的发展。总体而言,医工结合教育将为未来牙周科研究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持,促进医学的创新与发展。
- 刘旭丹白新娜彭倩刘斌杰潘灏
- 关键词:牙周疾病医工结合医学教育
- 新医工结合背景下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 2024年
- 针对传统课程思政教学与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思政案例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设计“一体、两翼、三环、四维”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专业“大课堂”相结合,设计课前微课导学、课中案例强化、课后拓展反思环节,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涂华婷严加勇王选伍秀玭张欣杨晖李晓欧
- 关键词:医工结合
- 医工结合背景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改革探索
- 2024年
- 医工结合旨在将医学与工程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医工结合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该文阐述了医工结合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报告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基于医工结合进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阐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优化3个方面的改革实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唐卓芸黄曦悦王中浩王婷婷谢轶陶传敏
- 关键词:医工结合课程改革
- 以医工结合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育人效果初探
- 2024年
- 目的对以医工结合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育人效果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21—2023年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分为医工组和非医工组,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两组学生的参赛项目获奖信息、学术成果数量、个人奖励和荣誉数量、研究生升学信息,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索以医工结合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育人效果。结果共收集到医工组50人,参赛项目12项;非医工组160人,参赛项目26项。两组校级竞赛获奖项目数占各组项目总数比例分别为58.3%vs.7.7%,P<0.05;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数占各组项目总数比例为25.0%vs.7.7%,P>0.05;取得学术成果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16.0%vs.5.6%,P<0.05;取得校级个人奖励和荣誉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72.0%vs.28.1%,P<0.05;取得省级个人奖励和荣誉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28.0%vs.1.3%,P<0.05;取得国家级个人奖励和荣誉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34.0%vs.5.0%,P<0.05;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34.0%vs.6.9%,P<0.05;研究生升学成功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比例为85.7%vs.28.6%,P<0.05。结论以医工结合为主题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术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提高密切相关,高校应积极探索并推广医工结合育人新途径。
- 李进李宇铠王庆波梁钰博罗万领陈星明刘立鑫章子雷王家平郑曦张维柯阳
- 关键词:医工结合创新创业教育
-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医工结合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应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激烈的国际医学竞争,我国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首次创新性地提出“新医科”概念,旨在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以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医工结合在广义概念中是指围绕医学实际需求,将医学和工科以及其他理工科范畴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方法,是交叉学科碰撞结合的产物[1]。创新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内容。
- 张飞陈琦李毛毛王佳贺
- 关键词:协同创新医工结合机器人技术
- 医工结合视角下针灸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新医科”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实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医工交叉的主体框架下,面向医科问题、选取工科技术、应用理科思维、协同商科落地,建立“医产学研”的针灸推拿人才可持续培养体系,是支撑传统医学发展的潜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针灸专业医工交叉的难点,结合项目开展前期的医工交叉合作历程,对“新医科”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实例进行分析,以期酝酿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 徐天成卢东东温中蒙张启民徐斌
- 关键词:针灸推拿
相关作者
- 吕毅

- 作品数:1,156被引量:2,539H指数:2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 肝移植 压榨技术 吻合器 压榨
- 李艳

- 作品数:66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PET/CT 外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CT
- 孙忠人

- 作品数:614被引量:4,328H指数:28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刺 电针 针灸 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
- 鲁雯

- 作品数:89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
- 研究主题:实验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 生物医学工程
- 黄勇

- 作品数:31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健康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医疗器械 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