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74篇“ 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动脉闭塞的球扩式覆膜支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脉闭塞的球扩式覆膜支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包括主通道、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都与所述主通道的同一端连通;球囊,以弯折状态套接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
- 张洋张志文李文睿靳磊冯海陈学明张忠涛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球囊扩张(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治疗,观察组使用DCB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LD和ABI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下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 王学俊朱军祁志黄锐潘杰
-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手术成功率
- 椎基底动脉闭塞超急性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椎基底动脉是人体后循环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脑干、小脑和枕叶等重要结构供血,其一旦闭塞,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1]。其中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高达90%以上[2]。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2-3],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闭锁综合征或昏迷[4]。
- 陈江林孙祥荣刘伟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障碍治疗学脑梗死
- 舌骨压迫相关颈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 2025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较少由舌骨压迫相关颈动脉闭塞导致。笔者报道1例舌骨压迫相关颈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表现为语言障碍及偏瘫,既往无动脉粥样硬化,有运动史,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责任血管以外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合其舌骨与颈动脉之间的关系,考虑发病机制为同侧舌骨大角反复机械压迫致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这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较为罕见。该文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特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 王志飞韩鹰鹏李珊珊周肖东王璐高强
- 关键词:舌骨颈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颈动脉闭塞
- 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 2025年
- 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础治疗是抗血小板药物、强化降脂及危险因素的控制,但即使接受最佳的内科治疗,此类患者仍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器械的更新,血管内治疗逐渐用于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但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本文旨在阐述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在血管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选择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杨营营高颖莫大鹏王伊龙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缺血性卒中
- 基于能谱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支架效果显示评价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9.65)岁;男/女:16/4]。原始图像重建为7组单能量图像(40~100 keV)、120 kVp、虚拟平扫(VUE)和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图像。图像经去骨处理后,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支架,并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与其他重建组图像相比,80 keV和MAR图像评分最高(P<0.01)。结论 80 keV单能量成像技术和MAR提高了下肢动脉支架内腔和结构的图像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 黄欣丁宁宁周丽赵文哲李达亮刘哲杨健金超
- 关键词:下肢动脉动脉支架
- 用于冠状动脉闭塞定位的多分支增强诊断网络的实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冠状动脉闭塞定位的多分支增强诊断网络的实现方法。本发明采用多支路增强网络,包括局部特征提取模块和全局特征提取模块,局部特征提取模块应用小波注意力机制增强局部特征表示,全局特征提取模块利用实虚增强傅立叶...
- 陈炫傧黄星儒张晓帅王亚奇张文斌
- "对吻"覆膜支架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推广应用
- 2025年
- 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是指肾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在男性中又称勒里什综合症(Leriche syndrome).临床上可造成下肢/臀肌的间歇性跛行,男性性功能障碍,甚至引起下肢慢性严重缺血,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
- 无沈晨阳叶志东陈兵郭连瑞禄绍英罗小云
- 关键词:间歇性跛行覆膜支架下肢缺血性疾病主髂动脉闭塞症髂动脉臀肌
- 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该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闭塞开通手术的10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剥脱组、复合手术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01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3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10例,复合手术治疗52例,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2.05%(32/39)vs 90.00%(9/10)vs 94.23%(49/52),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vs 10.00%(1/10)vs 11.54%(6/52),无死亡病例。术后1、6、12个月随访患者,成功开通患者1例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余患者症状均一定程度缓解。未开通患者11例,8例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加重,且再次发生同侧脑梗死;3例患者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相比单纯手术治疗,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高了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并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 赵玉龙陈立刚刘佳明梁国标于春泳王晓刚赖杰宇高旭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复合手术
- 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闭塞发生的循证实践
- 2025年
- 目的通过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RAO发生的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包括3个部分7个阶段,历时6个月,制定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和多学科团队对RAO的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RAO发生率、护士对预防RAO的知识水平、手术前后RAO的评估率以及证据执行的依从率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RAO发生率由10%下降至3%、护士对预防RAO的知识水平由65%上升至87%、RAO的评估率由60%上升至100%,护士对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目通过最佳证据的实践应用,规范了介入术后预防老年患者RAO的管理行为,提高护士对预防RAO的护理知识,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RAO的发生。
- 夏碧芸陈瑜吴彦妍胡雁
- 关键词:老年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闭塞循证实践
相关作者
- 谷涌泉

- 作品数:563被引量:3,146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缺血 糖尿病足 腔内治疗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 刘昌伟

- 作品数:319被引量:1,4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腔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腹主动脉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陈忠

- 作品数:346被引量:1,643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颈动脉狭窄
- 张建

- 作品数:456被引量:2,879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 研究主题:下肢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医患关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 张拥波

- 作品数:249被引量:1,430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脑缺血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卒中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