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37篇“ 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相关文章
- ACSL4介导铁死亡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潜在作用
- 2025年
-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调节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脂质过氧化底物的形成进而导致铁死亡。近几年研究表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总结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其介导铁死亡的潜在分子机制,阐述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驱动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以期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atherosclerosis,ferroptosis,long-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ase 4,ACSL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ischemic stroke,myocardial infarction,endothelial cell,smooth muscle cells,foam cell”为检索词,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形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辅酶衍生物并将其插入磷脂,为铁死亡发生的核心机制脂质过氧化提供底物;②在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表达的调节因子中,整合素α6β4、细胞内囊泡转运因子p115、锌脂蛋白A20负调控其表达,同时多种miR通过结合3′-UTR下调其表达,相反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的表达上调大部分通过转录因子转录调控;③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依赖性生成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是脂质过氧化并执行铁死亡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且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作为铁死亡的正负调控因子相互制约,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④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铁死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中内皮细胞损伤与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介导的铁死亡密切相关,但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参与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钙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⑤长链酰基辅酶
- 高洋秦合伟秦合伟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
- 尿酸、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尿酸(U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UA水平、ApoB/ApoA1、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研究对象UA水平、ApoB/ApoA1、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敏感度为0.900,均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值得临床应用。
- 杨丽华刘超
- 关键词:尿酸D-二聚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冠脉造影评估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并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33例)。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资料;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Hcy、hs-CRP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重度冠脉狭窄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研究对象NT-proBNP、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NT-proBNP、Hcy、hs-CR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cy、hs-CRP单独及联合评估冠心病患者重度冠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863、0.823、0.942,灵敏度分别为0.788、0.758、0.758、0.909(均P<0.05)。结论 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加重,NT-proBNP、Hcy、hs-CRP水平升高,上述指标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
- 路璐刘志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同型半胱氨酸
-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
- 2024年
-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是一类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的少见病, 容易漏诊误诊, 需要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鉴别。不同类型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式不同。该文介绍了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 胡兰婷陈锦仪吕东堯刘震杰
- 关键词:下肢周围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间歇性跛行动脉闭塞性疾病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所有疾病首位[1]。研究[2]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 赵豪邓欢黎彪雷冬季一飞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研究
- 2024年
- 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有效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方案,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 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良好的饮食管理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此,建议在CAD患者的护理中广泛采用这些综合护理措施。
- 陈苗苗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损害
- 2024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与认知损害以及痴呆密切相关。文章对ICAS患者的认知损害表现、机制及干预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对ICAS的重视,早期识别和尽早干预,延缓认知损害的发生及恶化。
- 张永欢王鹏刘宗元卢哲周亚飞刘朝来张磊刘华坤初建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诊疗进展
- 2024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 ICA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病理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在其中充当重要介质角色。在ICAS的诊断与评估方面,综合运用传统影像诊断技术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及脑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可进行较准确的诊断和评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可更好的评估动脉斑块的性质及鉴别狭窄的病因。在ICAS治疗方面,积极的药物治疗仍是当前一线治疗策略,但对于部分严重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严格的筛选后,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强化内科治疗的辅助治疗。
- 王祥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ICAS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较高,血管内治疗通常被用于药物治疗控制欠佳的ICAS患者,但目前已发表的临床试验并未证明介入治疗相较于最佳药物治疗在ICAS治疗中的优越性,因此ICAS介入治疗仍然是悬而未决的研究热点。本文从ICAS介入治疗器械和策略、既往临床试验回顾、适用人群争议等方面展开,就ICAS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 徐子奇查明明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 2024年
-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住院的80名冠心病病人,将其分为两组,每名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是冠心病病人护理的关键环节,能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关怀,并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龚静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综合护理心理支持
相关作者
- 胡大一

- 作品数:3,558被引量:29,158H指数:6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郭艺芳

- 作品数:625被引量:2,647H指数:24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昼夜节律 降压治疗 心血管疾病 血压
- 马依彤

- 作品数:932被引量:2,6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维吾尔族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哈萨克族
- 霍勇

- 作品数:781被引量:9,117H指数:4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 赵水平

- 作品数:749被引量:5,12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血脂 血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