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5篇“ 前颅底“的相关文章
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ESS)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南京明基医院接受ESS的患者共70例(140侧),患者均进行鼻窦CT扫描,以评估筛板和筛孔中心之间外侧板长度(LLCP长度),并据此进行Keros分型。测量筛动脉(AEA)至颅底的距离,并进行相应分型。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AEA悬空与Keros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测量LLCP与筛板向外侧延长线形成的夹角(LLCP-CP角),并根据该角度进行医源性损伤风险分型(Gera分型)。观察钩突上附着点(SAUP)的解剖位置,并进行分型,进一步分析SAUP分型与钩突内引流、外引流以及额窦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嗅凹深度平均(5.79±1.21)mm,AEA至颅底距离平均(3.82±1.12)mm,AEA至额嘴长度平均(14.01±2.54)mm,LLCP长度平均(5.57±1.26)mm,LLCP-CP角平均(69.18±12.92)°;不同Keros分型的AEA悬空率分别为Ⅰ型19.44%(7例)、Ⅱ型68.18%(15例)、Ⅲ型100.00%(1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EA悬空率与Keros分型呈正相关(r=0.605,P <0.001);GeraⅠ型和Ⅱ型与KerosⅠ型和Ⅱ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GeraⅢ型与KerosⅢ型的相关性较小;70例(140侧)患者中,SAUP分型Ⅰ型82侧,Ⅱ型8侧,Ⅲ型6侧,Ⅳ型30侧,Ⅴ型14侧;钩突内引流额窦炎发生率44.16%(34/77)高于钩突外引流的28.77%(21/73)(P> 0.05)。结论:鼻窦CT在ESS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建议在ESS进行鼻窦CT检查,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张庆宇王帆
关键词:鼻窦CT内镜鼻窦手术
内镜鼻窦手术CT评估颅底周围解剖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CT评估颅底周围解剖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鼻窦CT评估,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分析各CT参数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39例患者的LLCP长度为(5.59±1.07)mm,LLCP-CP角为(65.97±9.05)°,嗅凹深度为(5.86±1.33)mm。Pearson分析显示,嗅凹深度和LLCP长度正相关(P<0.05);和LLCP-CP角负相关(P<0.05);LLCP长度和LLCP-CP角负相关(P<0.05)。139例患者中,LannoyⅠ型70例(50.36%)、Ⅱ型30例(21.58%)、Ⅲ型39例(28.06%);KerosⅠ型82例(58.99%)、Ⅱ型47例(33.81%)、Ⅲ型10例(7.19%);GeraⅠ型40例(28.78%)、Ⅱ型94例(67.63%)、Ⅲ型5例(3.60%)。LiuⅠ型146侧(52.52%)、Ⅱ型64侧(23.02%)、Ⅲ型10侧(3.60%)、Ⅳ型52侧(18.71%)、Ⅴ型6侧(2.16%)。额窦未发育10侧(3.60%),额窦气化Ⅰ度60侧(21.58%)、Ⅱ度200侧(57.19%)、Ⅲ度49侧(17.63%)。Spearman分析显示,鼻窦手术患者Keros分型与Lannoy分型等级正相关(r=0.397,P<0.05)。结论:内镜鼻窦手术鼻窦CT评估对于评估颅底周围解剖变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嗅凹深度、LLCP长度均与LLCP-CP角相关,Keros分型、Lannoy分型等级正相关。Lannoy、Keros、Gera、Liu和额窦气化分型可量化颅底周围解剖异变程度,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车福盈臧志敏孙书连王恒王昭迪
关键词:内镜鼻窦手术颅底CT评估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额眶颅底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
2024年
探讨额眶颅底部额眶颅底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清创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额眶颅底部额眶颅底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n=17)和非死亡组(n=63)。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临床特征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单因素分析对相关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是否死亡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将存在相关性的因素纳入到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是否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长、伤后清创时间、手术位置、对光反射消失等指标是额眶颅底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和对光反射消失是额眶颅底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在后续工作之中需要对相关患者的这些情况进行持续性关注,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李坤业
关键词:死亡危险因素
球囊辅助Onyx胶栓塞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经不同供血动脉行球囊辅助栓塞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球囊辅助栓塞的9例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分别经蝶腭动脉、眼动脉、脑膜中动脉进行球囊辅助Onyx胶栓塞,共10例次。术中以栓塞剂完全闭塞近端引流静脉为即刻治愈性栓塞标准。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以明确病变有无复发。结果9例患者中,7例达到治愈性栓塞,2例为近全闭塞。9例患者中,1例患者经眼动脉途径栓塞后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缺血症状,其余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59~127个月。末次随访时mRS为0分7例,1分2例。6例患者完成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6~71个月,其中1例近全闭塞的患者在血管内治疗3个月余后瘘口自行闭塞;其余5例患者在达到治愈性栓塞后行DSA复查,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对于颅底DAVF,当微导管难以到达瘘口时,经球囊辅助Onyx胶栓塞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并发症轻微。
高振忠苏新马永杰宋子豪张鸿祺叶明张鹏
关键词:动静脉瘘硬膜ONYX
多元化康复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在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4年
对患有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基于多元化康复理念的预见性护理,研究对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 从某院诊断治疗患有颅底鼻腔恶性肿瘤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试验成员,并进行分组(信封法),每组40例;将其中40患者采用基于多元化康复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划分到康复预见性护理组,其余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划分到围术期常规组;本次参与试验的患者均为2023年6月-2023年12月在某院接受诊断。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护理态度等指标。结果 康复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苏醒所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对患有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处于:康复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生活得到了更好的提升(P<0.05),且康复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略少,数据存在对比差异(P<0.05),患者对基于多元化康复理念的预见性护理持有更为满意的态度(P<0.05)。结论 对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基于多元化康复理念的预见性护理,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更为理想,给予了患者安全保障,使患者的生活更趋于正常。
李芳
关键词:鼻腔恶性肿瘤预见性护理
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鼻窦CT在内镜鼻窦手术颅底解剖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间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150例(300侧)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均行鼻窦CT扫描,测量筛板和筛孔中心之间外侧板的长度(LLCP长度)并进行Keros分型,测量筛动脉(anterior ethmoidal artery,AEA)至颅底的距离并进行分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EA悬空与Keros分型的相关性,测量LLCP与筛板向外侧的延长线所形成的夹角(LLCP-CP角),根据LLCP-CP角进行医源性损伤风险分型(Gera分型),观察钩突上附着点(superior attachment of uncinate process,SAUP)的解剖位置并进行分型,分析SAUP分型与钩突内引流、外引流以及额窦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50例患者嗅凹深度(5.82±1.16)mm,AEA至颅底距离(3.78±1.09)mm,AEA至额嘴长度(13.97±2.45)mm,LLCP长度0.5~13(5.60±1.24)mm,LLCP-CP角69.22°±12.85°;AEA位置I型64例(42.67%),Ⅱ型28例(18.67%),Ⅲ型58例(38.67%),AEA悬空率38.67%,AEA悬空与AEA非悬空患者AEA至额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Keros分型的AEA悬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EA悬空率与Keros分型呈正相关(r=0.613,P<0.001);Gera分型Ⅰ型35例(23.33%),Ⅱ型108例(72.00%),Ⅲ型7例(4.67%),Gera分型与Keros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150例患者(300侧)中,SAUP分型Ⅰ型164侧(54.67%),Ⅱ型16侧(5.33%),Ⅲ型12侧(4.00%),Ⅳ型60侧(20.00%),Ⅴ型48侧(16.00%),钩突内引流162侧,钩突外引流138侧,钩突内引流额窦炎发生率高于钩突外引流(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行鼻窦CT检查,可明确AEA位置、LLCP-CP角、SAUP位置等的解剖变异情况,有助于识别颅底损伤高风险患者。
车福盈王昭迪贾德进臧志敏章永涛孙书连王恒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颅手术治疗颅底骨折并脑脊液鼻漏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颅手术治疗颅底骨折并脑脊液鼻漏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评估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颅手术治疗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
王健伟
关键词: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神经内镜辅助临床疗效
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鼻气流与温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对经鼻气流与鼻腔加温加湿功能的影响,探讨术后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与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行鼻内镜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鼻腔鼻窦CT无明显异常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将病例组术后随访期间的鼻窦CT影像重建后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术后鼻腔气流动力学及温湿度参数改变。所有患者随访时填写《空鼻综合征6项问卷》(Empty Nose Syndrome 6 Item Questionnaires,ENS6Q)评估主观症状。应用SPSS 26.0软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各参数的组间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考察相关性。结果共有病例组19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22~67岁)和2名对照(男女各1名,年龄分别为38岁和45岁)入选本研究。颅底术后高速气流向鼻腔上部偏移,后鼻孔处最低气温区域上移。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鼻腔黏膜表面积-鼻腔通气容积比[M(P25,P75),下同]减小[0.41(0.40,0.41)mm^(-1)比0.32(0.30,0.38)mm^(-1);Z=-2.04,P=0.041];鼻腔中上部的气流流量增高[61.14(59.78,62.51)%比78.07(76.22,94.43)%;Z=-2.28,P=0.023];鼻阻力降低[0.024(0.022,0.026)Pa·s/ml比0.016(0.009,0.018)Pa·s/ml;Z=-2.29,P=0.022];鼻腔中部最低气温降低[28.29(27.23,29.35)℃比25.06(24.07,25.50)℃;Z=-2.28,P=0.023];鼻腔加温效率降低[98.74(97.95,99.52)%比82.16(80.24,86.91)%;Z=-2.28,P=0.023];最低相对湿度降低[79.62(76.55,82.69)%比73.28(71.27,75.05)%;Z=-2.28,P=0.023];鼻腔加湿效率降低[99.50(97.69,101.30)%比86.09(79.33,87.16)%;Z=-2.28,P=0.023]。病例组所有患者ENS6Q总评分<11分;术后鼻腔下部气流占比和ENS6Q总分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性(rs=-0.50,P=0.029)。结论颅底肿瘤内镜术后鼻腔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经鼻气流模式变化,降低鼻腔加温加湿效率,但术后发生空鼻综合征�
董栋赵玉林王超田佳松张玉东卫荣汉乔新杰郭歌尹通男胡好杰
关键词:颅底肿瘤计算流体力学空鼻综合征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2023年
目的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侵犯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对患者围术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经鼻内镜肿瘤切除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通过对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间提供早期的心理支持、术准备以及术后全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系数,为患者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刘引弟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恶性肿瘤前颅底围术期护理
右侧眼眶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突破颅底侵犯额部1例
2023年
1病例简介男,21岁,主诉:右眼痛、视物模糊1年余,偶有同侧头痛、头晕。专科检查:右眼视力1.0,右眼上睑无红肿,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肿瘤异常糖链蛋白152.41μm^(2)(正常值0~121μm^(2))。CT检查提示右侧眼眶内占位,与上直肌分界不清,跨右侧眶上壁生长(图1A~C)。MRI检查提示右侧眼眶上方象限颅眶沟通占位性病变,侵犯右侧额窦(图1D~G)。行右眼眼眶-颅脑沟通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眼眶内,呈灰白色,质韧,大小约2.5 cm×2.0 cm×1.0 cm,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向上生长,颅底骨质部分破坏,局部受压变薄。基因检测提示发生EWSR1基因断裂。术后病理见图1H;免疫组化检查:上皮膜抗原(+),CD34(脉管+),Ki-67(1%+),CD99(+),结蛋白(+),CD68(+)。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EWSR1基因断裂检测结果符合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myxoid 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
黄文鹏李莉明刘晨晨张会霞肖晓燕高剑波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肿瘤

相关作者

吴宇平
作品数:65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沟通性肿瘤 前颅底 外科治疗 颅底肿瘤
陈世彩
作品数:394被引量:404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单侧声带麻痹 疗效分析 下咽癌
郑宏良
作品数:648被引量:1,048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单侧声带麻痹 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
刘锋
作品数:152被引量:63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鼻内镜下 上颌窦炎 声带麻痹 鼻窦炎 喉返神经
朱敏辉
作品数:219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处理 声带麻痹 下咽癌 喉返神经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