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9篇“ 制度信任“的相关文章
信任的力量:普遍信任制度信任对志愿服务参与的影响
2025年
志愿服务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其参与机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是解决当前参与度提升难题的关键。针对现有研究中社会信任对志愿服务影响的不一致结论,通过利用CSS数据进一步检验普遍信任制度信任的作用,我们发现中国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受到普遍信任制度信任的共同作用。对于正式志愿服务而言,个体普遍信任度的提升会显著增强其参与意愿,而社区层面的普遍信任规范则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个体和社区层面的制度信任都能促进正式志愿服务,而且其影响大于普遍信任。但是在非正式志愿服务领域中,普遍信任制度信任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此外,在两种类型的志愿服务中,普遍信任制度信任均仅具有独立的影响,并无显著的交互效应。这意味着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致力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深化居民之间的协作与信任,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
刘飞
关键词:普遍信任制度信任
制度信任到人际信任--共享出行平台信息生态运行机制对策研究
2024年
【目的/意义】共享出行中因司机行为引发的恶性事件导致用户对司机群体产生信任危机。司机审核、警企合作等平台机制作为约束司机行为和建立人际信任的重要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制度保障并加强其使用意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任转移理论和信号理论,在信息生态视角下构建了平台信任、司机群体信任和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在平台机制调节下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实证检验平台信任到司机群体信任的转移过程及边界条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平台信任正向显著影响司机群体信任;司机群体信任正向显著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警企合作机制负向调节平台信任与司机群体信任之间的关系,而第三方支付机制正向显著调节平台信任对司机群体信任的影响。【创新/局限】研究发现,人际信任的构建来源于制度信任,并且这一转移过程受到平台层面制度环境的调节影响,研究成果拓展了信任转移理论和信号理论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应用,并为共享出行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管理对策。
张嵩王震卢宝周
社区制度信任的生成逻辑与保障机制——基于清和社区治理的实证考察
2024年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抓手,居民对社区制度信任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形态,社区制度信任是社区主体长期交往互动的产物。社区制度的可信任程度,与社区治理中利益相关方采取的对各方都有利的合作性策略相关,其中关键在于获得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制度系统的内在确定性替代了外在确定性,为人际交往行动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在清和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服务职能,搭建多方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精准回应社区民众多元化需求,以规范的组织程序开展日常工作,并形成稳定的社区制度与成员间的良性互构机制。信任机制的塑就推动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制度化转型,一系列触发机制持续强化集体合作行动的保障体系,为城市治理新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制度试验空间。
卢博
关键词:制度信任参与式民主信任机制
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影响
2024年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重大任务的核心内容,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LES2022的调研数据,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切入点,采用二元有序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户参与垃圾分类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信任的两个维度四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正向影响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决策选择,农户的年龄、环境责任主体感知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情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通过扩展农民的社会关系,健全乡村环保信息披露体系,提高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积极性。
宋豪琦张艳荣
关键词:信任农户参与
社区治理:基于助推和制度信任视角的再审视
2024年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普遍的居民参与是有效治理的关键。但是从实践来看,党委政府愈发依赖成本高企的公共服务供给来换取居民在贯彻党的主张上的配合,与此同时,居民社区认同感不强、参与意愿低下等老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趋向严重,特别是在需要社区高度配合的集体行动中,居民拒绝遵从甚至抵制公共政策安排的冲突时有发生。显然,党委政府需要以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且非强制性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这样的方式便是助推(nudge)。助推因其“以小拨大”的优势,可以有效化解传统干预手段往往事倍功半的困境,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推崇以及实务工作者的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徐畅
关键词:制度信任参与意愿集体行动国内学者干预手段
社区治理何以有效——基于助推和制度信任视角的再审视被引量:2
2024年
社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社区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普遍的居民参与,但实际的参与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以运用人类认知和行为规律见长的“助推”,能够改变受制于有限理性的居民面对的选择架构,继而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并且相关实践已经呈现,本研究对这些现象背后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而言,针对新近研究关于助推有效性的质疑,本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制度信任可以“协同”助推突破后者在异质性群体中的功能限度。在财政发展新态势下,前述结论提供了诠释社区有效治理的微观依据,并对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增强助推理论本土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徐畅
关键词:助推制度信任
金融支持、制度信任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是任何一个理性人的自然选择倾向,也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特别是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时期,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大量城市生活方式和观念进入了农...
李宝军
关键词:金融支持制度信任农民
制度信任如何驱动企业创新?——基于医药企业的实证研究
2024年
企业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整合制度理论和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提出并检验了制度信任影响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和新产品绩效的理论框架。基于165家医药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制度信任对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渐进性创新的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正向影响新产品绩效,渐进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呈U形关系;制度信任显著调节了渐进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对突破性创新与新产品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通过揭示制度信任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对从认知视角理解外部正式制度影响创新的深层机制有一定理论贡献。研究结论对企业创新战略制定有重要启示,也对政府进一步完善与医药创新相关的正式制度安排,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有指导意义。
李宁娟高山行
关键词:渐进性创新制度信任
制度信任与乡土韧性:农民工返乡建宅行动的呈现与反思被引量:1
2024年
与城市商品房建设形成鲜明呼应的是农村自建房的高速增长。以往研究多将返乡建宅视为农民工在城乡户籍制度区隔和城市购房经济压力下无奈返乡后的被动选择,但这并不能解释农民工“既在城购房又返乡建宅”的现象。本文研究发现:在制度的设限保护和文化的内生驱动之下,农民工返乡建宅行动是以家庭中心主义为核心做出的主动、理性和经济的决策,并在制度与文化不同程度的耦合中主要呈现“自然”建宅、“占地盘式”建宅和“情怀式”建宅三种典型样态。返乡建宅潮下人口流动的逆城镇化、住宅布局的现代化、家庭结构的主干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村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空心化”状况,强化了农民工对制度信任感,增进了乡土韧性。但未来仍须结合乡村振兴的在地化实践,注意农民工返乡建宅现象背后的农村土地资源分配、户籍制度改革、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农村自建房安全监管、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何海清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宅基地制度乡土文化
制度信任视角下健康素养与患者依从性的关系研究
彭将鑫

相关作者

张海燕
作品数:22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制度信任 合作意愿 实证研究 供应链节点 实证分析
上官酒瑞
作品数:101被引量:40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政治信任 中国共产党 政治 全过程 民主
严中华
作品数:119被引量:72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商务 实证研究 社会创业 信任 社会企业
房莉杰
作品数:49被引量:4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医改 社会政策 新医改 长期照护 医疗救助
赵学锋
作品数:29被引量:19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层次分析法 POWERBUILDER 实证研究 制度信任 维修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