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17篇“ 创伤后“的相关文章
重视严重创伤氨甲环酸的及时使用
2024年
严重创伤导致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目前45岁以下人群首要致死因素,失血造成组织脏器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微血管循环障碍、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创伤出血时可以采取止血带捆扎患肢或患处局部压迫达到止血目的,但当创面过大或存在致命的体内出血风险时,则需及时进行药物辅助止血。
刘圳刘明华
关键词:氨甲环酸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药物辅助严重创伤灌注不足
外科护理中创伤应激障碍患者心理护理策略研究
2024年
对外科护理中创伤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学历、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组,进行PTSD和创伤成长(PTG)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在PTSD患者中,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平均病情评分为35.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且P值为0.028,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历影响方面,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患者平均病情评分为33.88,高于其他学历段,但P值为0.201,无统计学意义。在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方面,51%-80%段的评分最高为32.75,P值为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TG患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平均得分最高为38.44,且P值为0.02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科护理中,应重点关注年龄在80岁以上,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为51%-80%,学历低的PTSD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并且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在发生创伤的心理成长方面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韩娜
关键词:外科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护理策略创伤后成长单因素分析
睡眠质量低下与创伤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生相关
2024年
目的 阐明创伤患者睡眠质量及创伤应激障碍(PTSD)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系统分析睡眠质量对创伤住院患者PTSD发生的作用,为PTSD患者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56例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在遵义市4所综合医院招募创伤住院患者,226例完成PTSD调查评估。采用PSQI量表结合智能手环睡眠监测评估患者创伤睡眠质量;采用PCL-C量表随访测评PTSD发生情况。结果 创伤患者1个月PTSD检出率为19.47%,3个月PTSD检出率为17.61%。在睡眠质量方面,PTSD患者创伤前PSQI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01),其中患者PTSD发生前睡眠异常检出率为72.73%。在创伤(入院7 d内)睡眠质量监测方面,PTSD患者评分降低,夜间清醒次数增多(P<0.05)。在创伤1个月与3个月睡眠质量方面,PTSD患者PSQI量表评分均高于非PTSD人群(P<0.05)。结论 创伤患者中创伤前睡眠质量差者更容易发生PTSD。
袁萍胡秀莉漆国佳代秀褚相远陈卫航石修权
关键词: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ICU转出患者创伤应激障碍与创伤成长的潜在剖面分析
2024年
目的 考察ICU转出患者创伤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成长(PTG)的潜在剖面类型,并探索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影响,为ICU转出患者创伤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于患者转出ICU当日及转出2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创伤成长评定量表(PTGI)、情绪调节问卷(ERQ)对296例ICU转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CU转出患者的PTSD与PTG表现可分为4个潜在组别,高PTSD-低PTG组(占7.43%)、低PTSD-高PTG组(占34.46%)、低PTSD-低PTG组(占35.81%)、高PTSD-中PTG组(占22.30%)。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得分对PTSD和PTG的潜在分组存在影响(P<0.05)。结论 ICU转出患者的创伤心理反应具有潜在异质性,可基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视角设计干预方案。
李蕾邹辉煌胡玉娜钱丽伟
关键词:ICU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
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的网络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分析模型探究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网络的核心症状及护理对策,为症状的精准干预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便利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3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修订版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筛查量表进行调查,应用R软件进行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网络分析,包括网络关系分析、核心症状分析及网络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症状网络分析显示,症状“高警觉”和“惊跳反应过度”、“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法或感觉”和“回避易使人联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或情景”、“负性信念”和“责备自己或怪罪他人”之间的关系最强,正则化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35、0.381;症状“与创伤相关的遗忘”的可预测性最高;症状“难以体验积极的情绪”的预期影响最高,该症状与其他症状的连接更紧密。经检验,网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好,网络模型较为可靠。结论该研究利用症状网络分析法探究首发脑卒中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的症状网络,针对网络中关系最强及可预测性高的症状,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干预过程中要预防性地切断这些症状间的较强连接,提高干预效率;“难以体验积极的情绪”是网络中最核心的症状,提示在未来研究中为提高患者的创伤应激障碍控制效果,促进心理康复,应将该症状作为干预的靶点,拟订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侯佳雨杨丽李佳吕润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核心症状护理
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创伤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创伤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出现产大出血的1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创伤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PTSD阳性组与PTSD阴性组。分析剖宫产产大出血产妇发生PTSD的相关因素。结果118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PCL-C评分为(37.86±6.24)分,其中20例为PTSD阳性,占比为16.95%(20/118)。单因素分析发现,睡眠质量差、新生儿有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产抑郁、有创伤史与PTSD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历与PTSD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差、新生儿有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产抑郁及有创伤史是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发生PTSD主要受睡眠质量差、新生儿有并发症、社会支持度低下、产抑郁、创伤史等因素影响,产科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拟定系统完善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PTSD发生,提高产生活质量。
王颖常旭辉李利姣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多发伤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伤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因急性多发伤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将患者分为TBI组与非TBI组。观察创伤早期血糖波动,包括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入院初次血糖值、血糖极值以及短期血糖变异性(glycemic variability,GV)等相关指标,并应用72 h血糖变异系数(gluc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lu-CV)反映短期GV。1个月使用PTSD检查量表(the PTSD checklist for DSM-5,PCL-5)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PCL-5得分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早期血糖波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9例急性多发伤患者,其中TBI组94例,非TBI组65例。TBI组PTSD发生率、PCL-5量表得分、SIH发生率以及72 h Glu-CV均高于非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中SIH发生率以及Glu-CV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 h Glu-CV(OR=1.333,95%CI:1.028~1.727,P=0.030)是急性多发伤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89~0.933,P<0.001),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93.5%。结论合并TBI的急性多发伤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血糖波动以及发生PTSD,且短期血糖变异性增加是急性多发伤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京京蒋文佳李彦泽薛婷叶英燕宪亮许铁花嵘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变异性
艾滋病相关创伤应激障碍症状患者的生活体验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索艾滋病相关创伤应激障碍症状患者的生活体验,为临床制订心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在湖南省长沙市某医院艾滋病病房或门诊深度访谈16位患者,并应用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名访谈对象中男性9名,女性7名,其中经同性性传播6人,异性性传播10人。研究提炼出“HIV感染确诊与创伤应激障碍的动态建构”(社会环境:遭受艾滋病污名化和歧视、心理变化:对未来治疗与结局的担忧与恐惧、个人认知:打破自我认知,难以接受事实)、“打破生活常态”(日常生活状态不佳、人际交往疏远、工作多方受阻)和“回归生活的障碍因素”(消极的认知评价、回归家庭受阻、医疗支持不足)三大主题。结论 艾滋病相关创伤应激障碍症状患者生活常态被打破,并面临回归生活受阻的困境。医护工作人员应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应对能力,加强社会支持,以缓解艾滋病相关创伤应激障碍症状,促进其重返社会。
赖欣怡王红红唐楚蕾
关键词:艾滋病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4年
创伤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人们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如灾害、战争、恐怖事件及交通事故等)所引发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自闭、自杀、暴力谋杀等倾向,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近年来,随着创伤性事件的高发,PTS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
杨贝宁(综述)陈楠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性事件神经影像学恐怖事件PTSD发病机制
中青年意外创伤病人创伤成长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创伤成长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苏鑫高玉芳赵倩曹华华刘盾杨靖
关键词:中青年意外创伤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王正国
作品数:1,239被引量:6,993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创伤 冲击伤 冲击波 创伤后 交通事故
石玉秀
作品数:283被引量:7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神经元 PTSD 电镜 神经干细胞
李凌江
作品数:372被引量:4,782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创伤后
张桂青
作品数:173被引量:900H指数:1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 社会支持 抑郁 应激障碍患者
韩芳
作品数:93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杏仁核 神经元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