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62 篇“ 准实验研究 “的相关文章
教学创新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基于67项准 实验 研究 的元分析 2025年 变革传统教学,推进教学内容、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被视作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路径,但已有实证研究 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对67项准 实验 研究 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创新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总体效应为“中等”。其中,对学科/课程领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达到“大”效应,对一般领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产品的影响为“中等”效应,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为“小”效应。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教学创新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受到学段、文化圈、教学创新类型、创造力课程形态、教学实验 周期等因素的调节。基于上述研究 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关注创造力培养的阶段性特征;二是以创造力融入型课程作为主要依托;三是以教学模式创新作为核心路径;四是以技术创新赋能创造力培养。 黄丹凤 陆璟关键词:教学创新 创造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 与准 实验 研究 的元分析 2025年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行为能力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能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可,激发学习兴趣和态度动机,提升自我调节和监控,增强获得感和效能感。这些作用也受到实验 周期、样本规模和教育阶段的调节影响,表现为:在实验 周期上,中期实验 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强,短期实验 次之,长期实验 最弱;在样本规模上,中等规模及大规模样本对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而在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方面则展现出较强的调节效果;在教育阶段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未来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不断创新融合教学模式,研发教育专属大模型;加强工具使用培训,预防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注重组织群体研讨,构建“师—生—机”多元反馈机制;全面融合数据分析,不断深化情境教学。 胡钦太 梁心贤 刘颜帆 王姝莉关键词:情感态度 在线环境下项目式学习设计的优化研究 ——基于对31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Meta分析的证据 2025年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在线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学界对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以及如何设计更为有效的问题存在争议。对此,笔者全面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中外文数据库,获取了2000—2024年共31篇在线项目式学习实证研究 ,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线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合并效应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Cohen’s d=0.688),这表明在线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达到中上等程度;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成效在不同学段、学科和学习支架类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实验 周期(P<0.001)、交互方式(P=0.008)和学习支架数量(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当实验 周期大约在3个月时,在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最好,而6个月以上的在线项目式学习效果最弱;在线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同步教学效果优于异步教学;提供3种或5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促进效果最好,而提供6种学习支架对学习成效的提升效果较弱。研究 总结了有效的在线项目式学习设计所应遵循的共同原则,并从在线项目式学习的环境设计、师生交互、学习支架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为一线实践者开展在线项目式学习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刘晓琳 王亦纯 冯静 陈嘉琪关键词:META分析 学科集体声誉与本科生源质量——学科评估信息外部性的准 实验 研究 2024年 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塑造良好的学科声誉,并以此吸引优质生源报考。为缓解考生与高校之间的质量信息摩擦,我国教育部开展了学科评估项目并进行质量信息披露,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 实验 条件以检验高校内存在的学科集体声誉及其影响。基于2014-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学科层面高考招录数据,本文使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等因果推断方法,从集体声誉理论视角探讨了学科质量信息披露对本科生源质量影响的外部性。研究 发现:以高校内部学科门类为单位,同门类学科获得学科评估结果披露对本学科生源质量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其他门类学科获得结果披露则会产生负面的替代效应,没有获得评估结果披露的学科也能通过“搭便车”提升录取分数。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降低质量信息摩擦和提高信息传递准 确性能够削弱质量信息的外部影响。本文扩展了集体声誉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 中的应用,并为高校组织学科评估工作开展以及考生志愿填报决策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参考。 王天骄 郭丛斌关键词:生源质量 学科评估 项目式学习同伴互评可靠性提升准 实验 研究 随着信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成为当代教育新常态。项目式学习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正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新趋势。然而,当前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教... 吕旭孜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同伴互评 可靠性 准实验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影响:一项准 实验 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策略的选择与影响,明晰信息披露不同阶段用户隐私管理策略选择的差异,为加强用户个人隐私保护及完善社交媒体平台隐私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将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隐私管理策略划分为披露前的预防策略、披露阶段的审查策略以及披露后的纠正策略,通过准 实验 方法采集数据,采用2×2析因设计方法分析探究隐私管理策略的选择差异与影响机制,并结合路径分析方法对社交意识、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和隐私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 ]实验 结果表明,感知隐私风险和感知隐私控制对隐私管理策略的选择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隐私关注程度高的用户,倾向于披露较少的个人信息,而自我披露经历较丰富的用户,则采取较为宽松的隐私管理策略。研究 结果可为社交媒体平台依据用户的心理和认知特征提供灵活丰富的隐私管理策略与加强隐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耿瑞利 王一凡弹幕对学生在线视频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22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的元分析 2024年 弹幕交流,是一种新型的互动交流手段,其独特的匿名性、即时反馈、强烈的互动性和高临场感赢得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然而将弹幕融入教学视频中是否具有正面影响,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本研究 采用了元分析的方法,汇总并分析了国内外22项关于弹幕对视频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数据。研究 结果表明,弹幕对在线视频学习中学生整体成绩、迁移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弹幕在轻微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但对保持成绩无显著影响。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弹幕类型、知识类型、学科属性以及教育学段均显著调节弹幕对整体成绩的影响;学习风格、教师在屏与否显著调节弹幕对保持成绩的影响;弹幕类型、教学视频有无字幕、学科属性、教师在屏与否、教学视频时长显著调节弹幕对迁移成绩的影响;弹幕类型显著调节弹幕对认知负荷的影响。这些发现为弹幕在教学视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未来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宋宁宁 虞昕培 冯晓英关键词:教学视频 面向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准 实验 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项目化学习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一条重要实施路径。学科领域的项目化学习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创造力以及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的创造力?以上海市某公办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 对象,实施基于项目设计标准 的语文写作类项目化学习,采用对照班和实验 班、前测和后测对比验证的准 实验 方法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项目化学习实验 班中学生的学科创造力、真实问题解决创造力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科项目对于学生学科创造力的提升可以迁移到真实问题解决创造力中。 夏雪梅 王湖滨 李倩云游戏化学习方式如何影响知识保留--基于38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的元分析 2024年 知识保留被视为衡量长期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 者的关注。游戏化学习方式对促进知识保留具有潜在优势且受到广泛认可,但也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采用元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对2000—2023年的38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及其45个效应量的分析发现:(1)游戏化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知识保留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2)在6个调节变量中,学段、干预周期及数字游戏类型对知识保留效果具有调节效应;而协作类型、学科和延后测试时间对知识保留效果并不具有调节效应。为了增强游戏化学习对知识保留的促进作用,应建立以知识保留为核心,以学段、知识类型、协作模式、游戏机制、干预方式为要素的应用框架;对于教育游戏而言,在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学习情境、知识类型、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干预时间等相关影响要素,以发挥其促进学习的最大优势。 沈科杰 苏晗宇 尚俊杰关键词:游戏化学习 教育游戏 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元分析——基于35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2024年 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应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究竟有何影响,学界的相关研究 结论不尽相同。通过元分析方法对2009年至2022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35项实验 和准 实验 研究 进行整体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中等以上程度的影响。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受不同学段的影响,游戏类型、游戏参与方式、教师干预与否、阅读材料的文本语言、实验 周期、评测工具等变量对阅读能力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根据元分析结果提出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具体应用建议,包括构建数字游戏化阅读社区、平衡数字化教育游戏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根据不同学段设计数字化教育游戏、增加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实证研究 和应用范围等。 江凤娟 王宇杭
相关作者
方超 作品数:81 被引量:675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研究生教育 教育收益率 教育 高校扩招 汪三贵 作品数:223 被引量:6,636 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扶贫 精准 贫困 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黄斌 作品数:69 被引量:734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实证研究 高校扩招 学业成绩 义务教育 张文兰 作品数:158 被引量:2,473 H指数:2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项目式学习 信息技术 电子书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 梁若冰 作品数:61 被引量:1,454 H指数:2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财政分权 空气污染 居民幸福感 财政压力 城市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