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28篇“ 准噶尔盆地“的相关文章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风城组页岩含油性评价
2025年
为了明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的岩相发育特征及页岩油含油性,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地化分析等资料,对风城组页岩层段的岩性、展布、沉积环境等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源岩品质、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 (TOC)为0.12%~5.13%,平均为1.16%,是一套以Ⅰ、Ⅱ_(1)型为主的未熟-低熟源岩;残留烃含量较低,主要为吸附油,其体积分数平均高达72.57%;孔径以中孔为主,体积分数为40.68%~83.98%,平均为66.25%,微小孔体积分数次之;凤城组页岩主要发育白云质凝灰岩、灰质凝灰岩、凝灰质泥页岩、白云质泥页岩、灰质泥页岩和白云质粉砂岩6种岩相,其中灰质泥页岩为优势岩相,储集空间最发育,主要为石英粒间孔和碳酸盐粒间孔,微小孔的体积分数较高,平均面孔率最高,可达9.97%;灰质泥页岩的含油量最高,w (TOC)大于2%,游离油含量大于1 mg/g。研究成果可为哈山及其他地区页岩含油性评价提供借鉴。
贾凡建贾凡建王建伟郭瑞超赵乐强吴智平吴智平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页岩油岩相特征含油性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2025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余琪祥田蜜罗宇罗宇杨帆杨帆高玉巧郭涛
关键词:选区评价成藏主控因素煤层气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2025年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具备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依托新采集的三维和重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4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断裂和早石炭世多条南北向断裂控制,车排子凸起石炭系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南部、中部、北部3个条带,东西向分为3个台阶,东翼二台阶和西翼艾卡断裂上盘埋藏浅,紧邻生烃凹槽,为最有利的成藏部位。②研究区北西—南东向断裂切割南北向断裂形成的一系列断块控制了石炭系油气的分布,具有断块控藏的特征。③在裂缝发育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储层质量是控制油气产量的关键要素,其中火山爆发相储层基质物性好,最利于油气的富集。④沙门子断裂、车排子断裂、车排子南断裂、艾卡断裂等四大断裂上盘火山爆发相发育规模大,埋藏浅,与沙湾凹陷风城组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2套烃源岩大跨度对接,成藏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陈鹏武小宁林煜钟厚财张洁黄友华岳纹冷平
关键词:石炭系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2025年
为研究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以及测井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分布、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溢流相、爆发相,凝灰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以及凝灰质砂岩;储集空间依据孔隙与裂缝的配置关系划分为连通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以及孔-洞-缝型;受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影响,储集性能具有强非均质性,优势储层岩性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以及凝灰岩,石炭系顶部发育黏土层、水解层、风化淋滤层三层风化壳结构,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裂缝是储层发育的有效补充因素。区别于前人侧重于刻画火山岩优势储层特征,基于岩性岩相、风化淋滤、走滑断裂对储层的耦合控制作用,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断壳体以及断缝体两种火山岩优势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资源由东向西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千军任新成张曰静桂诗琦罗群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不同赋存态分配规律
2025年
深部煤层气与浅部煤层气相比,其最大区别是煤层气赋存态中游离气的增加,游离态甲烷资源量成为了深部煤层气资源增量的重要贡献者.在煤层气不同赋存态分配规律上,低煤阶储层明显有别于中高煤阶储层.本文以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实施的最新的深部煤层气评价井为分析基础,基于变温压孔渗试验和变温压平衡水等温吸附试验,结合数学建模,研究了低煤阶储层深部煤层气不同相态的分配规律.采用S-DR模型,考虑甲烷吸附态密度在温压场下的变化,结合变温压等温吸附试验测试数据,构建了白家海凸起吸附态含量预测公式;基于构建的温压控制下的孔隙度预测公式,耦合温压场控制下煤层气相态密度变化,形成了不同赋存含气量预测图版.结果显示:白家海凸起低煤阶煤层气储层由于储渗系统相对较好,含气性存在明显的“3个临界深度”,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总含气量均存在临界深度.吸附气临界深度位于900 m左右,其含量可达到11 m^(3)/t.游离气含量临界深度,位于2500~2600 m,其含量可达到9 m^(3)/t.其中,总含气量临界深度,位于1500 m左右,其含量可达到18 m^(3)/t.在2400 m左右,游离气占比达到50%,之后随埋深增加逐渐增大,在埋深达5000 m时,游离气占比可达到80%.这一结果是深部温压控制下,吸附态密度、游离态密度和孔隙度变化耦合的结果,孔隙度随埋深的逐渐衰减,造成赋存空间的缩小,使得游离气同样存在“临界深度”.白家海凸起煤层气具有“低煤阶、高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和高饱和度”的“一低三高”的富集特征.综合考虑资源规模和资源构成,1500~2600 m是本区域最优开发深度范围,在此范围,总含气量高(15~18 m^(3)/t),游离气占比在40%~55%之间,具有良好的可采潜力.
杨兆彪李存磊郭巧珍王彬刘常青屈怀林梁宇辉王钰强
关键词:低煤阶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
准噶尔盆地南缘大龙口剖面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剖析
2025年
为了理清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环境,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大龙口剖面为例,通过分析岩性、岩相类型,岩相组合、解剖剖面砂体的空间展面规律。总结梧桐沟组3类8种能够表征成因砂体的砾、砂、泥岩相;基于岩相,进一步建立4种岩相组合类型,分别为河道内部、越岸决口扇、河漫滩砂体;通过对剖面岩相组合的分析,在梧桐沟组时期,发育点坝、决口扇、河漫滩沉积亚相,建立随着湖平面变化的曲流河沉积响应模式,并应用露头的研究结果明确了地下储层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杨志浩姚宗全汪勇黄钰
关键词:点坝准噶尔盆地南缘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相态识别及成因分析
2025年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陆续发现了资源量较大的凝析气藏,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的多个凝析气藏也显示出深层勘探的潜力。针对沙湾凹陷凝析气藏的烃类流体特征和形成机制不清晰的科学问题,笔者等采用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运用经验统计法来识别油气藏类型,分析油气相态特征及其来源。主要认识如下:①沙湾凹陷二叠系主要存在带油环凝析气藏,中佳2-H井为典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井,研究区存在风城组为烃源—断层垂向输导—温压控制的原生型和天然气气侵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型凝析气藏;②结合P—V—T相图分析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烃类流体C_(7+)占比较小,挥发性油藏地层温度明显低于临界温度,地饱压差较小,黑油油藏地层流体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都较高且临界压力较小;③根据新光井区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要高于13000 m^(3)/m^(3),且新光1井凝析气藏属于无油环凝析气藏可判断新光1井为原生型凝析气藏;中佳2-H井凝析气藏正构烷烃损失率达到90%,且研究区存在混合来源气,证实该凝析气藏曾遭受气侵作用。笔者等提出的凝析气成因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准噶尔盆地凝析气成藏的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杨海波陈学勇韩杨张景坤郭文建乔桐苏加佳胡浩然杨皩杨小艺刘成林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组合及产能差异
2025年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提出了对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火山岩具有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大类。爆发相以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大于10%,为主要储层;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小于6%,火山沉积相物性差。②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气孔、杏仁体内孔及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爆发相与溢流相顶部溶蚀孔洞发育最为显著。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程度与到断裂距离紧密相关,中-酸性溢流相以斜交缝、网状缝为主,基性溢流相以高角度直劈缝为主。③研究区有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等4种岩相组合。产能最高的为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组合,其次为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组合、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组合,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组合组合日产量最低。④储层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鲍李银庞雄奇崔新璇陈宏飞高军邹亮赵振丞王琛茜王雷王雷李闻东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佳木河组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2025年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发育特征、成因、分布模式及三维模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主要分布在致密中细砂岩中,是典型的物性夹层,具有特低孔、低渗、较明显的“三低两高”的测井响应等特征。②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丰富的沉积物供给以及在三角洲前缘生物碎屑矿化过程溶解的Ca^(2+)和CO_(3)^(2-)离子转化为固态碳酸钙,为钙质夹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钙质夹层主要形成于成岩期,按照成因可划分为2类,一类发育于近泥岩地层的薄砂层中,为成岩演化胶结型;另一类发育于物性较好、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中—底部及河道叠置处,为次生孔隙充填胶结型。③研究区钙质夹层厚度为0.25~2.00 m,长为200~1300 m,宽为100~900 m,平面分布较连续,在垂直物源方向变化较大,呈薄层透镜状。④钙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明显,易形成透镜状、条带状等形态的剩余油富集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于J_(2)x_(4)^(1-3)和J_(2)x_(4)^(2-1)小层。
何岩许维娜党思思牟蕾林少玲雷章树
关键词:储层构型储层建模油藏数值模拟西山窑组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2025年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不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发育,河道砂体宽且连续性较强,沉积序列多见无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次级河道发育,河道砂体窄且呈断续分布,沉积序列多见有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②永进地区齐古组呈由北向南的楔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2~48m,平均厚度为35m。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砂体为复合砂体叠置发育,厚层且连通性较好;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则以单砂体发育为主,厚度较小且连通性较差。③永进地区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受到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形成2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在低位体系域呈枝状展布,在湖侵体系域呈网状展布。
胡鑫朱筱敏金绪铃黄成周越程长领程长领修金磊
关键词: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古地貌齐古组侏罗系准噶尔盆地

相关作者

唐勇
作品数:276被引量:3,289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凹陷 风城 三叠系 二叠系
王绪龙
作品数:158被引量:2,171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烃源岩 石炭系 油气成藏
史基安
作品数:184被引量:2,51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成岩作用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张顺存
作品数:88被引量:98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石炭系
曹剑
作品数:172被引量:2,022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烃源岩 凹陷 风城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