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篇“ 冷驯化“的相关文章
采后黄瓜在驯化处理过程中的转录组变化
2024年
采后黄瓜是敏性果菜类蔬菜,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害。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驯化处理通过诱导采后黄瓜耐性,减少害发生。为探究驯化处理诱导的转录组学变化,以采后黄瓜为试材,分析驯化处理期间的转录组变化。与贮藏前(0 h)相比,在驯化处理12 h和72 h时,分别鉴定到1 870和3 550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验证结果表明,RT-qPCR和转录组结果高度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驯化处理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细胞膜组分和转录因子活性3个GO途径中,表明驯化处理通过调节细胞膜组分、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增强藏黄瓜耐性。进一步分析发现,104个转录因子基因响应驯化低温,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是ERF、bZIP、WRKY和HSF家族,表明转录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在驯化诱导的耐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采后黄瓜诱导耐性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加深对驯化诱导耐性分子机理的认识,为耐黄瓜培育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
王斌杨盼迪王玉昆蒋园园
关键词:耐冷性冷驯化
昆虫驯化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昆虫驯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寒力,综述了昆虫驯化的方法及耐寒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分析影响驯化效果的生物因素(昆虫发育阶段、性别、滞育)和非生物因素(温度、光周期、湿度等),明确了驯化对昆虫在生长发育、生殖力及子代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抗寒蛋白、代谢调节等层面探讨了驯化提高昆虫耐寒性的机制。以期为昆虫驯化藏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天敌利用及害虫防治。
梁馨亓唐思琼苏杰张建萍
关键词:低温驯化耐寒力过冷却点适合度
一种大菱鲆驯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菱鲆驯化方法,将大菱鲆在无水保活运输前置于暂养池中禁食暂养24 h,排除鱼体内的代谢废物。设置以1℃/h线性降温速率和(15℃~8℃,3℃/h;8℃~4℃,2℃/h,4℃~2℃,1℃/h)的梯度降温速...
谢晶曹杰王金锋
一种象草耐寒新品系的驯化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象草耐寒新品系的驯化培育方法,涉及植物种植领域,所述驯化培育方法主要为切制象草秆芽小段、自然失水调节秆节含水量、催芽、4℃低温预处理、零下2℃48h+零下3℃24h温度模式驯化处理、4℃低温后处理、催...
钟声刘彦培杨子姗李世平欧阳青施丹丹袁福锦吴文荣王福军
一种象草耐寒新品系的驯化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象草耐寒新品系的驯化培育方法,涉及植物种植领域,所述驯化培育方法主要为切制象草秆芽小段、自然失水调节秆节含水量、催芽、4℃低温预处理、零下2℃48h+零下3℃24h温度模式驯化处理、4℃低温后处理、催...
钟声刘彦培杨子姗李世平欧阳青施丹丹袁福锦吴文荣王福军
驯化对箭筈豌豆低温胁迫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探究不同耐性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驯化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兰箭1号’(敏感型)和‘兰箭3号’(耐受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1周龄箭筈豌豆幼苗依次进行不同时间的4℃胁迫及10℃驯化,探讨了驯化对箭筈豌豆幼苗叶绿素荧光、抗氧化特性及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箭筈豌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值有所降低;‘兰箭1号’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LCHA5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S含量、AHP1、LCHA5、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处理组(P <0.05);驯化处理后,‘兰箭3号’的MDA、SOD和过氧化物酶含量(CA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MDA、CAT、AHP1、LCHA5、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处理组(P <0.05)。其中,驯化后,‘兰箭3号’叶绿素荧光Fv/Fm值显著(P <0.05)高于‘兰箭1号’;MDA、SOD和CAT含量也显著(P <0.05)高于‘兰箭1号’;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也高于‘兰箭1号’。‘兰箭3号’在驯化环节表现出较好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响应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揭示了驯化对箭筈豌豆的生理机制特性的影响。
罗奔陆忠杰唐丽王昭懿杨丰王松董瑞
关键词:冷驯化冷胁迫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
驯化对莲草直胸跳甲低温耐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空心莲子草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播能力的入侵植物,可抢占其它植物的生态位,影响水路运输,破坏生态环境。莲草直胸跳甲是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昆虫,在我国已对空心莲子草产生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然而,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我国持续北移扩张...
裴怡铭
关键词:莲草直胸跳甲冷驯化空心莲子草
本土捕食螨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及快速驯化反应的研究
安德森钝绥螨Amblyseius andersoni Chant和条纹新小绥螨Neoseiulus striatus Wu是在内蒙古地区新发现的两种本土植绥螨天敌,并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
李玉晶
关键词:二斑叶螨生命表转录组学
快速驯化条件下稻水象甲内参基因的筛选及LoTPS基因表达
2023年
为筛选出适合快速驯化条件下稻水象甲成虫荧光定量PCR的内参基因,并分析快速驯化低温胁迫下海藻糖合成酶基因(LoTPS)的表达模式,从稻水象甲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0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待选内参基因,以稻水象甲成虫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内参基因在不同快速驯化条件下的表达水平,通过常用的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方法ΔCt法和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综合评价待选的10个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测定稻水象甲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不同快速驯化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低温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ΔCt法分析中RPS18表达丰度最高,geNorm软件分析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RPS18和G6DPH,G6DPH在NormFinder软件分析中是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BestKeeper软件分析表明,RPL13和α-tubulin表达较稳定,综合以上各分析方法得出RPS18基因在快速驯化条件下的稳定性较高。以RPS18为内参基因进一步分析LoTPS基因在快速驯化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发现,LoTPS基因表达量在快速驯化条件下有所增加,各驯化处理均高于对照。因此,内参基因RPS18在稻水象甲成虫体内表达相对稳定,可以作为稻水象甲不同快速驯化条件下的内参基因,低温胁迫促进了在快速驯化条件下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上调表达,且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而表达量增加。
祁立中王晓王庆泰王尚张炬红
关键词:稻水象甲内参基因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表达
自然驯化对酿酒葡萄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驯化是植物获得抗寒能力的重要生理过程,研究葡萄自然驯化对低温的响应过程,对揭示葡萄抗寒力的形成过程及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和北红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验材料,在2020—2021年,通过测定自然驯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响应指标,包括过却点SD、结冰点FP、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电导率Con、Ca^(2+)含量、蔗糖Su含量、ABA含量等,构建了抗寒力指数反映葡萄枝条驯化过程,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葡萄生理生化参数对低温的响应过程,定量评价自然驯化过程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1)最低气温是驯化过程的主导因子;低温引发葡萄枝条含水率降低,Ca^(2+)含量增加,改善枝条渗透调节能力;随着驯化温度降低,葡萄枝条蔗糖含量增加,抗寒性提高。枝条的ABA含量与日照时间(光周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低温关系不显著;降水(灌溉)降低了葡萄枝条抗寒力。(2)北红枝条抗寒力强于赤霞珠,年际间赤霞珠过却点SD和电导率Con均存在显著差异,北红过却点SD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3)葡萄驯化过程是渐进累积的,葡萄抗寒力随着驯化气温的降低而增强,葡萄抗寒力指数与低温存在典型的Logistic非线性关系,在气温低于18.0℃时,葡萄启动驯化过程,抗寒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在气温低于12.0℃后,葡萄抗寒能力迅速增大;在气温低于3.0℃时,葡萄枝条的抗寒力增大趋缓,至埋土前,葡萄抗寒力趋于最大。【结论】随着夏末日照时间缩短,葡萄枝条ABA含量逐步增加;低温在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气温降低,葡萄枝条含水率下降,Ca和蔗糖含量增加。随气温降低,葡萄枝条抗寒力呈Logistic非线性渐进累积增大。
张晓煜冯蕊陈仁伟杨豫丁琦李芳红王静王静
关键词:酿酒葡萄冷驯化抗寒性最低气温光照时间过冷却点

相关作者

王政昆
作品数:266被引量:414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缅树鼩 大绒鼠 高山姬鼠 冷驯化 产热
朱万龙
作品数:204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缅树鼩 大绒鼠 高山姬鼠 冷驯化 能量代谢
王新超
作品数:167被引量:1,39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主题:茶树 冷驯化 克隆 茶树资源 茶树品种
杨亚军
作品数:492被引量:2,34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研究主题:茶树 注射液 丁香酚 艰难梭菌 氟苯尼考
孙舒然
作品数:13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中缅树鼩 冷驯化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