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3篇“ 冠状动脉循环“的相关文章
使用心脏内回波的冠状动脉循环
本发明涉及心脏内回波成像设备、心脏内回波成像系统以及用于使用心脏内回波探头评估冠状动脉循环的方法。接收心脏区域的图像,其中,所述图像提供至少一个或多个冠状动脉血管和/或至少一个心脏腔室;在所述图像内定义至少一个感兴趣区域...
C·哈泽M·格拉斯A·范德霍斯特
替格瑞洛对AMI病人PCI围术期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PCI手术的96例AMI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在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出院前QT离散度、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心肌酶谱、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随访1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QT离散度低于用药前,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用药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循环抵抗指数(IMR)均高于用药前;试验组出院前QT离散度及CFR、IMR、cTnT、cTnI、CK、CK-MB、MPAR、PR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和20.83%,P<0.05)。结论:AMI病人PCI围术期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可降低QT离散度值,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刘莹李晓增袁莹夏小丽李欣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QT离散度不良心血管事件
基于VCG和CDG的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早期检测模型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CG和CDG的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早期检测模型和方法,构建了基于VCG的STT段以及CDG来共同表征预测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的模型,整合VCG时间异质度、VCG空间异质度、VCG样本熵、VCG近似熵和VCG异...
龚莹岚赵晓晔姚宗碧张鞠成赵晓曦毛建东夏灵
CT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定量评估冠状动脉循环时间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CT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定量评估冠状动脉循环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接受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招募者,设定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入组标准为明确糖尿病病史,此前已经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可见多发混合性斑块呈不同程度狭窄,存在冠状动脉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性大,此次为行复查的招募者,最终入组50例;正常组入组标准为无冠心病症状、经检查冠状动脉无狭窄梗阻性病变的健康招募者,最终入组50例。分别记录并观察两组间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经CT容积螺旋穿梭扫描模式下记录的对比剂在首过心肌灌注周期内主动脉窦及冠状静脉窦完全充盈的达峰时间,继而两者相减计算出冠状动脉循环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病例组的高血压发病率(38%)、血脂异常发生率(46%)较高,二者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病例组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体重指数、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生率方面比较,两组对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冠状动脉循环时间为(12.09±2.35)秒,正常组的冠状动脉循环时间为(11.18±1.95)秒,两组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定量评估冠状动脉循环时间初步可行,具有评估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应用价值。
王贵生金尧赵经纬刘婷陈晓霞
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内NE与MPO的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内髓过氧物酶(MPO)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北京阜外医院行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患者为心肌损伤组。在未发生心肌损伤的患者中依据年龄、性别及术式按1∶1的比例匹配对照组。其中围术期心肌损伤定义为术后第1天心肌肌钙蛋白T(cTnT)>0.8μg/L,且术后第2天的cTnT水平相较于第1天增加10%以上。术中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及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内,从患者冠状静脉窦口采集血标本,测量MPO及NE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肺炎、二次气管插管、二次手术发生情况,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情况及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比较心肌损伤组与对照组的MPO及NE水平以及临床结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30例患者,年龄(60.6±7.6)岁,男性59例(45.4%),心肌损伤组及对照组各65例。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使用ECMO、IABP及CRRT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损伤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3.8%(9/65)比3.1%(2/65),P=0.03]、肺炎[20.0%(13/65)比3.1%(2/65),P=0.03]、二次气管插管[6.2%(4/65)比0,P=0.04]发生率更高,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8(10.7,101.7)h比7.5(4.7,15.1)h,P<0.01]、ICU滞留时间[3.7(2.7,18.9)d比2.7(1.8,6.9)d,P<0.01]更长。主动脉阻断前两组冠状静脉窦血中的MPO及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主动脉开放后5 min心肌损伤组冠状静脉窦血中的MPO[(551.3±124.2)μg/L比(447.2±135.9)μg/L,P<0.01]及NE[(417.0±83.1)μg/L比(341.0±68.3)μg/L,P<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开�
潘沱姜晨煜张海涛张赫刘畅密琳范阜东陈祖君王东进
关键词: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心脏外科手术心肌再灌注损伤
3-D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冠状动脉循环的多尺度解剖和功能性成像的非电离和非侵入性技术
本发明涉及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流的超声和成像领域。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患者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较高,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MI)住院。尽管临床急需,但临床上还没有可用于直接可视化冠状动脉微...
M·佩诺特M·坦特C·帕帕达西O·德梅莱纳
使用心脏内回波的冠状动脉循环
本发明涉及心脏内回波成像设备、心脏内回波成像系统以及用于使用心脏内回波探头评估冠状动脉循环的方法。接收心脏区域的图像,其中,所述图像提供至少一个或多个冠状动脉血管和/或至少一个心脏腔室;在所述图像内定义至少一个感兴趣区域...
C·哈泽M·格拉斯A·范德霍斯特
文献传递
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载过氧化氢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模拟冠状动脉循环的人工血管血栓栓塞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制备可释氧的载过氧化氢(H2O2)相变纳米粒,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靶向溶解人工血管内血栓,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薄膜水化和双乳化法制备包载H2O2和液态氟碳(PFP)的脂质相变型纳米粒。取家兔颈总动脉血50ml制备成质量约400~800mg的血栓块。本实验分为4组:PBS对照组(A组)、SonoVue微泡组(B组)、P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和载H2O2相变纳米粒组(D组)。每组血栓样本均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联合LIFU辐照。称量各组溶栓前后血栓重量并观察比较各组溶栓后HE染色切片;溶氧仪检测溶栓后循环液中纳米粒释氧量。结果载H2O2相变纳米粒粒径大小为(456.7±31.2)nm;荧光显微镜示纳米粒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溶栓后四组血栓重量损失及损失率分别为A组(52.2±11.5)mg、(9.7±3.5)%,B组(110.0±21.9)mg、(19.4±2.4)%,C组(239.6±46.3)mg、(39.7±6.3)%,D组(309.8±44.8)mg、(54.2±6.6)%,C组和D组溶栓前后的重量损失及损失率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氧仪检测纳米粒释氧量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载H2O2相变纳米粒可高效溶解人工血管血栓栓塞,并通过释氧改善组织缺氧,为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栓塞提供潜在的治疗新方式。
姜楠胡波曹省邓倾周桢朱敏周青郭瑞强
关键词:微气泡过氧化氢血栓溶解疗法
冠状动脉循环充血药物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2018年
诱导冠状动脉充血,尽可能消除阻力血管的影响,是研究冠状动脉功能的有效方法。运动、堵塞冠状动脉和充血药物均能诱导冠状动脉充血,但运动不适用于活动耐量有限的人群;堵塞冠状动脉可以诱发极好的充血效应,但存在血管损伤风险。
段天兵向定成
关键词:冠状动脉循环腺苷三磷酸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合并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RVDCC)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就诊,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例PA/IVS合并RVDCC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PA/IVS未合并RVDCC的胎儿和正常胎心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4例PA/IVS合并RVDCC胎儿中,3例引产后经尸解证实,1例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与PA/IVS未合并RVDCC胎儿及正常胎心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比较,PA/IVS合并RVDCC胎儿超声心动图除了具有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一般超声影像学特征(室间隔完整、肺动脉膜性闭锁和动脉导管逆灌等)外,还具有:①右心室显著发育不良、右室壁多显著肥厚、三尖瓣口(环)径明显缩小和Z值﹤-3;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右室心肌内冠状窦隙开放,形成右心室与冠状动脉的异常血流交通;③异常血流方向为从右心室至冠状动脉灌注为主的双期双向血流信号。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PA/IVS合并RVDCC,一经确诊,应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吴江耿斌崇梅李文秀张桂珍

相关作者

池菊芳
作品数:185被引量:537H指数:11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黄酒 动脉粥样硬化 多酚 同型半胱氨酸 心脏康复
郭航远
作品数:563被引量:1,696H指数:18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研究主题:黄酒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射频消融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
朱敏
作品数:46被引量:178H指数:6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索他洛尔 冠状动脉循环 心律平治疗 疗效分析 尾加压素
彭放
作品数:219被引量:425H指数:10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 冠心病 对心 急性心肌梗死 阵发性心房颤动
杨彪
作品数:95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对心 射频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间隔部 心尖部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