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冠状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章
冠状动脉夹层法医学鉴定研究
2024年
冠状动脉夹层是指冠状动脉壁内发生的一种病理性撕裂,导致血液向夹层内流入,形成夹层,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夹层的形成机制可以分成三类:自发性、外伤性、医源性。而外伤性冠状动脉夹层往往体表未见明显的损伤,临床表现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如果鉴定时未能正确鉴别外伤性冠状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导致成伤机制分析的错误,直接影响案件正确定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从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法医学鉴定最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冠状动脉夹层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穆达文张建鹏张成业
关键词:法医学冠状动脉夹层外伤性医源性
血管内超声预测药物球囊致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下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处理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出现冠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IVUS辅助下DCB处理冠脉原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US下是否观察到冠脉夹层,分为夹层组和无夹层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夹层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99例,其中夹层组较非夹层组有更长的药物球囊长度(30.33 mm vs 22.17 mm,P<0.05),更大的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2 vs 0.81,P<0.05)和药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5 vs 0.88,P<0.05),更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8.23%vs 62.15%,P<0.05),更小的管腔面积(2.74 mm~2 vs 3.61 mm~2,P<0.05)和平均管腔中膜面积(11.53 mm~2 vs 16.79 m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498,95%CI:0.270~0.919,P=0.026)、平均管腔中膜面积(OR=0.854,95%CI:0.732~0.997,P=0.046)、药物球囊长度(OR=1.084,95%CI:1.003~1.171,P=0.041)、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OR=166.968,95%CI:1.712~16 286.265,P=0.029)是夹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药物球囊长度、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部位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腔中膜面积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保护因素。
韩彬徐亚威刘艳艳许浩杰孟圆杨海波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病(如纤维肌发育不良)、躯体性应激(如等长运动)和心理性应激(如焦虑、抑郁)、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基因突变与遗传等。临床上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识别SCAD,包括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ICA是SCAD诊断的“金标准”。SCAD常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案(机械支持治疗、心脏移植、心脏康复),预后较好,但需长期随访与监测评估。
乔文伟黄亚晓胡世娇何新雨曾小娟张锦
关键词:冠状动脉夹层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病例02(2024):冠状动脉夹层致妊娠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夹层导致孕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例。孕妇41岁,1岁时曾行心脏瓣膜手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2021年6月1日孕31周^(+1)突发胸痛4 h,急诊转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电图提示Ⅰ、aVL、V_(2)~V_(6)导联ST段抬高;血生化检查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MB升高;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心尖部),左心室功能减低,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确诊冠状动脉夹层,术后予抗血小板、抗凝及支持治疗。孕34周+3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相对稳定,行剖宫产顺利分娩。产后定期心内科随诊,出院2年随访心功能基本正常。
孔令英贺鹏康李建平王东信洪涛孙瑜陈倩魏玉梅张鸿杨慧霞
关键词:冠状动脉夹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妊娠孕晚期
定量血流分数用于评估3例左前降支2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远端血流
2024年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指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因自发性壁内出血或内膜撕裂与中膜分离而形成假腔,可压迫真腔阻塞其内血流而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多见于无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女性患者[1-2]。SCAD在冠脉造影中多表现为冠脉长段狭窄、远端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3级,但常规冠脉造影难以安全、快速量化评估病变远端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作为血管造影的衍生指数,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可反映冠脉血流储备和微循环阻力(microvascular resistance,MVR)而无需以药物诱发充血状态及使用压力导丝,具有操作便捷而无额外风险等优势[3-4]。
张静茹朱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研究进展
2023年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医源性无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夹层。SCAD主要发病机制是冠脉内膜撕裂或壁内血肿而引起冠状动脉夹层从而导致管腔狭窄及闭塞,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SCAD主要见于年轻女性人群,与冠心病患者相比,她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发病凶险,死亡率、复发率高^([2]),特别是妊娠和产后女性^([3])。
张庆全吴师鄢华彭剑徐承义周磊何亚峰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自发性右冠状动脉夹层1例
2023年
本文回顾1例年轻女性严重自发性右冠状动脉夹层病例,对近年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SCAD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改善患者预后。本例患者入院后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心率、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发病1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病变已自行愈合。SCAD可通过CAG、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
白嘉琪张闯王翔宇张开威陈光辉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诊疗研究的进展
2023年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内膜自发性撕裂或壁内血肿会导致心肌灌注不足。本文就SCAD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策略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礼兆悦胡思宁贾海波于波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3年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心脏病,可无明显诱因发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被视为罕见疾病,且常因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被误诊。如今其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既往认为发病人群主要为妊娠和围产期妇女以及患有肌纤维发育不良或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人群。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梗死后机械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诊疗手段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诸多方面,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秦可Barnabo Nampoukime K.Monteiro I.Adeoumi E.潘友民王海灏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肌纤维发育不良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统计记录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的25例患者中,女18例,占72.0%,男7例,占28.0%;临床表现:同侧Honer综合征2例,头晕4例,视物旋转6例,胸痛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夹层病变30处,以1型病变为主,其中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16处,占63.33%,并且3例患者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23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其中行血运重建治疗6处,而7处TIMI血流小于3级病变中,行血运重建治疗4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15例可见弥漫性撕裂或者节段型内膜片影,13例以弥漫性或节段性管腔狭窄为主,其余2例可见局部内膜片影;临床治疗: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溶栓治疗,其余15例均行药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经冠脉造影复查,7例可见夹层愈合,2例出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占8.0%。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胸痛为首发症状,大部分患者可以行保守治疗,预后较好,并且能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CT血管造影(CTA)诊断,尤其是CTA,不仅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还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一种影像学筛查方法。
付华东陈佳吴彩霞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冠脉综合征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

相关作者

徐日新
作品数:85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心脏不良事件
张峰
作品数:147被引量:634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葛均波
作品数:1,735被引量:7,598H指数:3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导管 心血管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钱菊英
作品数:431被引量:1,715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喻卓
作品数:130被引量:386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 昆明山海棠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