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44篇“ 农村医疗服务“的相关文章
公平视野下农村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的健康效应
2024年
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一环是空间可及性,尤其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空间可及性是影响医疗服务利用机会公平和减缓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1-2018年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PSM-DID和PSM-DDD等方法,实证分析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医保并轨健康效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的改善可以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且这一结论在考虑滞后效应和更换解释变量后依旧稳健;第二,较高的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可以通过增益效应强化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对健康不平等的缓解作用;第三,门诊可及性的健康改进效应在高收入群体表现更明显,而住院可及性的改善则可以更多地惠及低收入群体;第四,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的健康改进效应在老年人群体、独居群体和西部地区农民群体中表现更弱,新的健康不平等即增量的不平等可能产生,实践中亟须更具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以促进健康治理从“机会更加公平”到“结果更加公平”的演化。
杨园争上官霜月郑晓冬方向明
关键词:机会公平健康不平等
供需适配性理论视角下B旗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问题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均等性和可及性。农村医疗服务的提升不仅关乎农民的健康,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B旗是多民族聚集且农村人口较多的地...
苏雅拉
关键词: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
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对慢性病治疗的影响
陈佩奇
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对慢性病治疗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农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及早发现和规范管理是慢性病治疗的2个阶段,这为农村医疗服务供给提出了结构性要求。为此,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Hausman-Taylor模型等方法,考察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对慢性病治疗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供给都能明显改善慢性病治疗状况,其中县级医院服务供给更适合于慢性病诊断,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供给更加符合慢性病后期管理需要。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在农村医疗服务供给中,慢性病诊断对医疗服务供给质量要求较高,必须依靠县级医院;而确诊慢性病的后期管理注重医疗服务可及性,对此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更具优势。
陈佩奇靳卫东
关键词:农村医疗机构慢性病
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的政府责任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强化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尤其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中的责任。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对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医疗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详细分析部分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的财政资源分配失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医疗服务供给客体的自主参与意识薄弱、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相对单一等问题,并从加大政府筹资力度、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强化本土宣传引导、明确政府责任四个方面提出履行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责任的对策。
徐燕棱汤茜草
关键词:政府责任农村医疗服务农村农民
唐山市丰润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党和国家保障全民幸福安康的内在要求,把健康中国确立为发展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过程的重要体现。中央人民政府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孟祥昆
关键词:农村医疗服务
基于GM(1,1)预测农村医疗服务资源与发展需求
2023年
为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发展,加快完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利用GM(1,1)预测模型与2015~2020年农村医疗卫生相关数据,分别从农村医疗技术人员配备数、农村卫生机构床位数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选取指标,分析我国2021~2028年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资源与发展需求。结果显示,到2028年我国农村地区每千人口乡镇卫生所数达2.3个,床位数达179.73万张,每千人口农村注册护士达4.26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达8.58人。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仍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应拓宽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范畴,加大医疗人力资源投入,保障农村医疗服务资源与发展需求。
濮春婷
中国农村医疗服务效率测度、演进趋势及改革启示被引量:4
2023年
根据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2010-2019年中国各省份的农村医疗服务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探究各省份农村医疗服务效率的时空差异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医疗服务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37%.②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农村医疗服务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③我国总体农村医疗服务效率的差异不明显;就各区域内而言,东部地区内部医疗服务效率差异最大;就区域间差异而言,东、西部之间的医疗服务效率差异最大.④就绝对差距而言,东部、中部地区区域内绝对差距逐渐增大,而西部地区区域内绝对差距逐渐缩小.该文以“提高各省农村医疗服务效率、缩小地区间农村医疗服务效率差距”为切入点,提出“改变农民就医行为、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省内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间经验交流学习”等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效率.
金绍荣任赞杰王佩佩
定期巡诊与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经验启示被引量:4
2022年
基层医疗服务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化、村医老化及后备人才断层、农村医疗服务点减少等问题。针对农村医疗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淄博市探索开展定期巡诊模式,既满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提高乡镇卫生院及上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使该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基于淄博的经验,从定期巡诊模式的推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巡诊队伍建设和医院帮扶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津张明
医疗卫生共同体背景下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公正性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基于公正理论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医疗卫生共同体背景下农村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变革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互动以及策略变迁,发现S县医共体政策并未产生理想的公正效果,甚至出现新的不公正事实,其主要原因是这项改革和试点忽视了“实践公正”的作用。医共体政策下的“实践公正”具有阶段性特征,即不同阶段对公正的认知会发生变化,由此需要一种实践机制来体现公正的动态变化:在初始阶段,“强制的同意”虽对政策的动员十分有效,但在发展阶段会有更多的因素介入从而影响人们对公正的认知,使得原先的政策和制度设置无法实现不同利益群体对公正的认知和需求,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原有的政策设计也并非适应实际境况,不适配的政策同样会导致不公正现象,由此,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正性,需要在实践中对政策进行调整,并要构筑责任划分、风险共担、民主协商、利益共享的过程性利益配置公正机制。
焦思琪王春光
关键词:农村

相关作者

魏来
作品数:55被引量:368H指数:1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服务系统 农村医疗服务 农村 利益相关者
张亮
作品数:613被引量:4,582H指数:30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 诊疗
魏明杰
作品数:9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 慢性病 农村医疗服务 演化博弈论 利益相关者分析
田长生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
研究主题:革命老区 农村居民 老区 农村医疗服务 社会生活
吴建军
作品数:30被引量:16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基于GIS 高职院校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农村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