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85篇“ 内科老年患者“的相关文章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探索相关防控策略,降低NCU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NCU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超过48 h的245例老年(≥65岁)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 245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中,67例发生VAP,感染率为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出血(OR=5.790,95%CI:2.190~15.309)、抗生素使用时间≥7d(OR=12.438,95%CI:1.474~104.948)、呼吸机使用时间≥5 d(OR=16.105,95%CI:5.288~49.047)是神经内科老年患者VAP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7例VAP感染患者的痰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出21种病原体,共112株病原微生物,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9.46%、17.86%、14.29%。结论 在NCU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中,VAP感染受颅内出血、抗生素使用时长、呼吸机使用时长等相关危险因素影响,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 张磊殷俊李家斌杨丽娜徐明星张李
-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体
- 分析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 2024年
- 探讨神经内科中老年患者在护理时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实施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150例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实施治疗的时间在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把本次参加研究的患者以简单随机化进行分组,分为两个组实验组患者有75例和参照组患者有75例。对患者实施常规疾病护理管理模式当做参照组,讨论护理安全隐患实施相对应防范护理的患者当做实验组。这两个小组患者出现的风险事件的几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实施对比。结果:以参照组患者的数据作为本次比较的参考资料,实验组患者产生跌倒、坠床、烧伤、烫伤、走失、压疮、意外拔管以及误吸误食等风险事件的几率比较低,本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参照组患者的数据作为本次比较的参考材料,以至于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都比较高,本次比较拥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在进行护理时实施隐患防范物理模式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降低产生各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患者预后的效果,值得社会推进和实施。
- 王自普
-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
-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在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2024年
- 旨在评估内科老年病人护理中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内科老年病人中的一定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的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心理干预组,并对这些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这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都是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的,比较研究的指标包括精神状态评分、卫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心理干预组的病人在心理状态评分方面,与健康教育组相比,表现出的心理症状明显偏低。不同之处有统计意义。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将心理干预纳入内科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计划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的比较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
- 石伟欣
- 关键词:老年患者内科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 基于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从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出院的老年患者,根据2023年版Beers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所在病房是否有临床药师参与进行分组,比较PIM的发生率。结果纳入老年患者共1982例,Beers标准筛选出PIM病例1518例(76.59%),《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筛选出PIM病例1276例(6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按照2023年版Beers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疾病种数、患者用药的种类均是影响PIM发生的因素(P<0.05)。临床药师干预后,PIM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疾病种数、用药种类是影响PIM发生的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该尤为重视多重慢病患者,降低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危险。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的出院带药进行用药管理,有利于降低PIM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李娜陈慧张馨王维忠庄永如宋金方
- 关键词:老年患者用药种类
- 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
- 2024年
- 探讨入住心内科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老年心内科120人,将120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观察组120人。有规律地监视患者的睡眠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应用相关评分量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为98.25%,而对照组的病人为87.72%,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探讨老年心内科患者针对性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 张慧霞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
-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模式)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IAD)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老年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的基础上联合MDT模式的管理。比较2组IAD发生率、PAT评分、IADS评分、NRS2002评分、ICI-Q-L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 15%)(P<0.05);观察组患者PAT评分、IADS评分、ICI-Q-L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NRS2002评分均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2.14±0.48)分vs(2.76±0.47)分](P<0.05)。结论MDT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失禁患者,可能有效减少IAD的发生,降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减轻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朱真赵丽蓉张丽章心如
- 关键词:老年神经内科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
- 2024年
-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确保所有研究对象都能够在合理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并统一向患者的家属发放统一调查表,了解所有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询问患者或者是家属原发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以此来分析76例患者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76例老年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为冠心病,所占比例为36.8%;在心脏病学领域,对于高龄的心内科患者而言,他们在入院后的第二周左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达到顶峰。统计发现,在凌晨00:00至06:00的时间段,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时段,尤其是与白天相比。然而,在白天时间,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段集中在早晨7:00至中午12:00。此外,若老年患者的病情突然加剧,在此后的一小时内,他们遭遇心源性猝死的几率相当高。在76名患者的样本中,有53人在病情恶化后的一小时内不幸遭遇心源性猝死,占比高达69.7%。情绪波动时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有26人,这在所有可能的诱因中占比最高,达到34.2%;而在剧烈体力活动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有25人,占总样本的32.9%,这一比例略低于情绪激动时的比例。结论 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尤其是有已知心脏病史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除了针对患者个体的心脏状况外,还应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情绪管理训练以及在医生指导下的适度运动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 窦晓涛周倩王忠庆邓建平
-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 2024年
- 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48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整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治疗期间共发生心源性猝死47例(9.79%),猝死患者中有吸烟史31例(65.96%)、饮酒史37例(78.72%)、冠状动脉硬化27例(57.45%)、扩张型心肌病13例(27.6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剧烈运动、用力排便和情绪激烈是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当对存在吸烟、饮酒和冠心病的患者加强预防,并对其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排便和心理问题加强干预,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 郑泉朱成振
-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
- 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2024年
-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及寻找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心内科老年失眠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指标为患者睡眠质量、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失眠情况;加快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 赵培
-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护理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发生的部位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检查的500例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70例感染者和230例非感染者。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导致感染的各种可能因素,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感染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手术创口,其中尤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频发,占比达到35.19%。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过往治疗记录(例如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胸腔插管引流等)、住院次数、长期卧床状态、吞咽困难情况以及所接受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均与感染的发生存在关联。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揭示,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频繁住院、吞咽困难以及侵入性治疗手段是引发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病原菌的检测结果指出,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结论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着重强调操作规范,优先选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并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以期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张荣军
-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
相关作者
- 匡婷婷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偏瘫患者 单纯药物治疗 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护理
- 李英珍

- 作品数:46被引量:1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图书馆 高校 病人 老年人
- 李厚林

-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抑郁障碍 内科老年患者 老年人 抑郁
- 李佳丹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结核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护理 人性化服务 常规护理
- 褚澜

- 作品数:3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死因分析 经济学评价 卫生经济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