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98篇“ 共振光散射法“的相关文章
- 基于双极四齿席夫碱共振光散射法检测锰和1,6-二磷酸果糖
- 锰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若干生物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量锰的摄入,也会导致中毒、尘肺、甚至死亡。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 1,6-bisphosphate, F-1,6-BP)在生物代谢和...
- 郦志阳
- 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超分子聚合物共振光散射
- 文献传递
- 无线传感及共振光散射法检测环境中痕量铅和镉的研究与应用
- 本文从以下四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 简述国内外对检测水环境中痕量铅和镉污染物的卫生学意义及现状。同时对金纳米粒、功能核酸的相关概念和无线传感法、共振光散射法基本原理作适当概述。还介绍了本论文新建立的无线传感法和共振光...
- 唐律
- 关键词:重金属无线传感共振光散射法
- 纳米金标记共振光散射法均相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纳米金(15 nm)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anti-NSE)获得金标记anti-NSE。在适宜的条件下,金标记anti-NSE可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发生免疫反应生成NSE的免疫金复合物,使纳米金发生凝集,该液相体系在620 nm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实验表明,NSE质量浓度在0.05~20 ng/m 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增强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 ng/m L,方法已用于人血清中NSE的定量分析。
- 邹明静王淑玉王英玲
- 关键词:纳米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共振光散射
- 维多利亚蓝B共振光散射法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全氟辛烷磺酸被引量:9
- 2017年
- 建立了一种用维多利亚蓝B(VBB)简便、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共振光散射(RLS)分析方法。在pH 6.0的KH_2PO_4-NaOH缓冲体系下,PFOS通过静电作用与质子化的VBB结合生成离子缔合物,在277 nm处的散射信号有明显的增强,增强的散射值(△I_(RLS))与PFO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_(RLS)=72.28+336.53c(r=0.996 4),线性范围为0.05~4.0μmol·L^(-1),检测限为5.0 n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表征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显微成像(SEM),并探讨了作用机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他几种全氟化合物(PFCs)与VBB的相互作用,未见散射信号变化,因此,本法可实现对PFOS的选择性检测。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检测环境水样中的PFOS,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8%~100.6%,相对标准偏差RSD≤1.74%。
- 陈现平陶艺吴飞梁佳曼张芳谭克俊
- 关键词:维多利亚蓝BPFOAPFCS共振光散射
- 共振光散射法和碳量子点的荧光分析法选择性检测全氟化合物
-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a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atanoic Acid, PFOA)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
- 陈现平
-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法荧光分析法全氟化合物
- 文献传递
- 基于荷正电聚合物探针的共振光散射法DNA杂交检测被引量:1
- 2016年
- 荷正电高分子聚合物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DNA寡核苷酸序列进行结合,其与单链DNA和双链DNA结合后有不同的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杂交DNA检测探针,实现了完全互补序列与单碱基错配序列及非互补碱基序列的区分,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免标记的DNA杂交检测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在λ=470nm处,光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并且与目标DNA浓度在5.0~500nmol/L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为2nmol/L.
- 于媛媛杜娟郑鹄志隆异娟
-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DNA杂交
- 基于DNAzyme与铀特异性反应的共振光散射法检测铀被引量:4
- 2016年
- 建立了基于铀特异性DNA酶-Au NPs检测UO2^2+的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 H 4.5的10 mmol/L MES缓冲溶液中,铀特异性DNA酶在铀作为辅助因子的条件下发生自身断链反应,释放出ss DNA,吸附在Au NPs表面,阻止Au NPs在高浓度盐下聚集,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降低。在2.08×10^-9-2.00×10^-8mol/L范围内,散射光强度的改变值与UO2^2+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59.45+14761 c(μmol/L),r=0.9852,检出限为6.23×10^-10mol/L,加标回收率为95.0%-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9%-9.1%,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 周斌胡淦彬杨慧仙陈丽丽王永生
-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铀酰离子
- 共振光散射法研究硫酸粘杆菌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反应机理被引量:2
- 2016年
- 在pH 7.40缓冲溶液条件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检测对象,利用共振光散射法分别研究了298,310,318K三个温度下BSA和硫酸粘杆菌素(C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证明:该体系在反应过程中,主要的猝灭方式为生成新物质的静态猝灭;n值约为1,表明CS与BSA发生作用时只有一个结合位点;由热力学参数得知该体系的反应过程是自发进行的,药物与蛋白质主要是通过静电力结合;Hill系数约等于1,表现为零协同作用。将所得实验数据与荧光猝灭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比较显示:利用共振光散射法所计算的猝灭参数(K_(sv),K_q,n,K_a)与荧光猝灭法所得猝灭参数数值相似,猝灭结论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说明共振光散射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可行的。共振光散射法与检测物质本身有无内源荧光无关,因此也可以用于没有内源荧光物质的研究,这使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得到拓宽。
- 张秋菊刘保生李改霞韩荣吕运开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硫酸粘杆菌素共振光散射法荧光猝灭法
- 分散固相萃取-共振光散射法快速测定蔬果中的毒死蜱被引量:1
- 2015年
- 在p H为10.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中,毒死蜱与孔雀石绿相互作用,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在364 nm、468 nm和726 nm处出现三个特征散射峰,468 nm处为最强散射峰。实验研究了毒死蜱与孔雀石绿相互作用产生的共振光散射光谱,优化了反应条件,毒死蜱浓度在0.1-4.0μg·m L^-1范围内与468 nm处的散射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54μg·m L^-1。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各样品中毒死蜱的回收率为89.2%-97.7%。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蔬果中毒死蜱的检测。
- 张传林胡庆红江波袁泽利
-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毒死蜱孔雀石绿分散固相萃取
- 基于T-Hg^(2+)-T结构的非标记共振光散射法检测汞离子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目标物诱导核酸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导致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大的原理建立了检测Hg^(2+)的新方法。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基于"T-Hg^(2+)-T"特异性结合作用,促使Hg^(2+)特异核酸探针的构象发生变化,由单链状态变为刚性双链结构,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大。在波长566nm处,当汞离子浓度在7.2×10^(-9)~9×10^(-8)mol·L^(-1)范围内时,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程度ΔI与汞离子的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ΔI=5.12c+3.55(r=0.999 5)。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4%~104.3%。该方法以Hg^(2+)的高度特异性核酸探针作为识别元件,通过控制Hg^(2+)浓度的变化调节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变化,将Hg^(2+)的检测转化为对DNA分子构象变化的检测,该转化有利于增强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提高方法灵敏度,该共振光散射检测方法能检测到浓度为2.16×10^(-9)mol·L^(-1)的Hg^(2+)。同时,由于"T-T"错配碱基对对Hg^(2+)的特异结合能力,显著提高了该分析方法对Hg^(2+)的选择性。另外,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标记。
- 杨胜园徐小娜于军晖杨慧仙胡成兰
- 关键词:核酸探针共振光散射
相关作者
- 陈小明

- 作品数:108被引量:64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
- 研究主题:脱氧核糖核酸 共振光散射法 DNA 分子印迹 荧光传感器
- 衷明华

- 作品数:737被引量:8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高考 广东高考 教学设计 说课稿 铜
- 王永生

- 作品数:75被引量:2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共振光散射 共振光散射法 金属硫蛋白 吖啶橙 1-羟基芘
- 李贵荣

- 作品数:69被引量:6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共振光散射法 结晶紫 环境水样 共振光散射 羟自由基
- 谭克俊

- 作品数:145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共振光散射 全氟辛烷磺酸 共振光散射法 荧光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