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篇“ 八指头陀“的相关文章
- 在桃林忆及八指头陀(外一首)
- 2019年
- 桑眉
- 关键词:八指头陀
- 八指头陀禅意诗文
- 本书以民国法源寺版为底本,择要补进散见于《嚼梅吟》、《白梅诗》、《海潮音》十三卷十二号等的诗文作品,汇辑成一册,定名为《八指头陀禅意诗文》。主要内容包括:八指头陀传略、景印八指头陀诗集序、八指头陀诗集等。
- 敬安
- 关键词:散文集诗集
- 八指头陀诗风嬗变研究
- 本文将八指头陀一生的诗歌创作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指头陀以师礼事王湘绮为界,划分其诗歌创作的早期与中期;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指头陀于长沙会晤中日战争之幸存者胡志学而大受触动等一系列...
- 阳晓
- 关键词:八指头陀诗歌创作佛禅思想
- 八指头陀的孝悌之思
- 2017年
- 敬安在诗中深情吐露了自己对于所生父母、同生兄弟姊妹、有恩义之乡党邻里的尊崇和关爱之情。由于父母早亡,敬安受到父母的关爱虽然不多,但这种缺陷却使他对父母在人生成长中的重大意义产生了切身的体验,使他对那些曾经向他伸出援手的人们终生不忘,对于共同经历艰难的俗家兄弟十分关爱。佛教所说的孝悌,不但是针对在家时的生身父母与同胞兄弟姊妹的尊崇和关爱,还特别强调对师僧及同参、同修等法亲眷属的尊敬、爱护与供养。敬安的诗文对此也有非常充分的体现,他多次写诗怀念他的剃度本师东林和尚、参学师岐山仁瑞寺恒志和尚,对自己的同参精一等人也怀有深厚的情感。生缘孝悌的放大,就是爱国;法缘孝悌的扩展,就是爱教。中国高僧素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这在敬安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敬安生于清末,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虽然没有获得国家的照顾,但他却非常热爱这个国家;广大民众为生计所迫,也没有能力给予这个孤苦无依的苦命儿太多的关爱,但他却非常关心民众的疾苦;他出家之后,在佛门中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机遇,逐渐成长为一代高僧,并最终为佛教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韩焕忠
- 关键词:诗文孝悌
- 八指头陀诗文集 上
- 释敬安著
- 关键词:诗集
- “八指头陀”寄禅与北京法源寺被引量:1
- 2015年
-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此名。法源寺的样式与一般汉传佛教寺庙并无太大差异,但法源寺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囿于历史悠久,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缘价值决定的。换句话说,北京兴则法源兴,北京衰则法源衰,法源寺的地位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地位息息相关。1912年3月,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法源寺也正因此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只是1912年的法源寺里,上演的却是一幕佛教的悲凉景象,该寺在是年11月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佛教界的大事——寄禅之死。
- 伊岚
- 关键词:八指头陀汉传佛教佛教寺庙佛教界中国佛教史
- 清末湖湘诗僧八指头陀结社考论
- 2014年
- 清末湖湘诗僧八指头陀早年游历江南,与当地文人、莲社关系密切;中年回归湖南,入碧湖诗社、湘社;晚期再历江南,除继续与前期湖湘社友雅集、唱和外,交游圈不断扩大直至海外。其结社特点为:一、结社对象呈阶段性变化;二、社集交往循序渐进式开展。八指头陀结社创作数量丰富,题材多样,怀显地域情结,于地方文学史与文人结社史,他都是一位颇具影响、富有特色、值得关注的人物。
- 何湘
- 关键词:八指头陀
- 八指头陀和韩龙云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
- 宗教与文学同根共生,宗教为文学提供多样题材,文学也可做弘扬宗教的载体,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佛教和诗歌的结合,即佛教诗,作为宗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教事业和诗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起到主导性和决定...
- 朱曼曼
- 关键词:宗教文学八指头陀诗歌创作
- 文献传递
- 行书八指头陀诗长卷
- 2013年
- 王家新
- 关键词:八指头陀
- 八指头陀生平年表简编
- 圣辉主编
- 关键词:诗集年表
相关作者
- 王晚霞

- 作品数:69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周敦颐 理学 老子 《汉书》 经学
- 吴章燕

- 作品数:26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 研究主题:四言诗 《周易》 两汉 梁武帝 《史记》
- 何湘

- 作品数:24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清代 诗社 题咏 传播文化 兴修水利
- 王娟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论 八指头陀 禅诗 禅机 陈宝琛
- 卢萌

- 作品数:21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学院
- 研究主题:萧绎 文学观 背离 体悟 抽象化